秋瑾 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瑾 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风秋雨愁煞人确为秋瑾口供 物证为何被焚毁

据《旧梦重温———民国先知的道路探寻》披露,对秋瑾的审讯有两次。

第一次是被捕的当天晚上,绍兴知府贵福、山阴知县李钟岳、会稽知县李瑞年一起审讯秋瑾等人。秋瑾并不是没有口供,而是没有官府所需要的口供。她承认文稿、日记等都是她的,却宣称“革命党之事,不必多问”。她承认自己与徐锡麟相识,但被问到还与哪些人往来时,她首先说的是贵福。贵福的确去过大通师范学堂,而且为学堂写了对联。于是贵福不再审问,把审讯交给了李钟岳。

第二天,也就是7月14日,贵福干脆令李钟岳将秋瑾押回山阴县审讯。据说李钟岳是在花厅审讯的,而且破例为秋瑾设座,简直就是与朋友交谈。李钟岳一再询问,秋瑾则缕缕陈述,可惜只有两人对话,没有笔录。李钟岳随手递给秋瑾一支笔,让她写下来。秋瑾提起笔,却只写了一个“秋”字,就停下了。李钟岳让她继续写,秋瑾乃顺笔写成“秋风秋雨愁煞人”。

两人谈话达两个小时,寂静异常,“不知者疑为会客”,最后竟然没有口供。

秋瑾 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瑾 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风秋雨愁煞人确为秋瑾口供 物证为何被焚毁

有一种说法是:李钟岳在与秋瑾交谈的过程中,请秋瑾题字。“秋风秋雨愁煞人”并非口供,而是秋瑾题赠李钟岳的。此说显然不大可信,无论李钟岳如何同情和敬慕秋瑾,也不大可能在这种时候请她题字。

陶成章在《浙案纪略》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七字不知系何人造作,登之报上。”他不承认这是秋瑾所为。但据秋宗章《大通学堂党案》所引,浙江巡抚张曾女致贵福电询问:“又报纸中载‘匪’当堂书‘秋风秋雨愁煞人’。有无其事?有即送核。”贵福当天回电说:“七字在山阴李令(即李钟岳)手,已晋省。”

可见秋瑾手书“秋风秋雨愁煞人”是确有其事的。只是杭州光复时浙江巡抚署被焚,物证就难再出现了。

以上是用户分享关于秋风秋雨愁煞人确为秋瑾口供 物证为何被焚毁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了,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9151/991424883848.html

更多阅读

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风秋雨秋意浓

林贤治1十多年前,如同影视界大演帝王戏一样,报刊及图书业突然对民国人物热中起来。这其中,有遗老遗少,大小政客、留洋教授、宪法学者,考据家、收藏家、美食家、玩家,各种形相,层出不穷。因这等人物,连带鼓吹一种侍从文化、风雅文化、闲适

秋瑾的故事 秋瑾的故事简介

1907年7月,徐锡麟刺恩铭事发后,约定19日起事的秋瑾被徐锡麟之弟徐伟的供词牵连出,她自己也得知徐安庆起义失败的消息,但她拒绝了要她离开绍兴的劝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于是遣散众人,毅然留守大通学堂。14日下午,清军包 围大通学堂

海风阵阵愁煞人伴奏 毕业生返乡养驴 卖不出去愁煞人

系列专题:毕业生就业问题从黄石理工学院毕业后放弃东莞教书,返回黄梅创业养驴,结果31头毛驴一头也没卖出去。昨日,黄梅22岁小伙子李朋军致电记者,后悔当初盲目创业之举。    李朋军是黄梅县大河镇李林村人,大学专业是英语教育。去年6

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雨带来秋风

秋雨带来秋风,天气一下子凉爽了。仿佛刚刚还在盛夏,踩着地上的积水就感受到了秋凉。一场小雨,划分了秋夏的距离,那么近,那么近・・・・・・其实,这里的夏天,整个来说还算凉爽。最高气温时也就33度。一般的天气里,都是27度左右。所以并没有

秋风秋雨愁煞人冰心 秋风秋雨愁煞人

这季节里曙光总是很少有似乎黎明也迟到了时光的脚步也慢了天总是很晚才亮不经意间又是一季的秋风秋雨(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清晨灰蒙蒙的天空弥漫着层层薄雾小雨也淅淅沥沥的伴随着不时还有一片树叶从身旁飘过真想

声明:《秋瑾 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瑾 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风秋雨愁煞人确为秋瑾口供 物证为何被焚毁》为网友清尊素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