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历代画家们绘制的《文姬归汉图》,讲的就是汉朝使者到匈奴接蔡文姬回家的故事。因时代不同,性情不同,才能各异,画家们笔下的文姬归汉图,也是各有其面貌,各有其不凡之处。论气魄,《文姬归汉图》画得最夺人眼眸的,当属南宋画院画家陈居中的这一幅了。
蔡文姬出生大家,父亲是东汉大儒蔡邕,精文学也精书法,也是曹操的好友。父亲通晓经史、天文、音律,擅长辞赋,蔡文姬有这样的父亲,自然也给熏陶得博学善辨。又是真正的美人一个。在父亲政治生涯遭颠覆而死于狱中后,蔡文姬于逃难中被骁勇的匈奴掠去。因为她长得美,匈奴的左贤王就娶了这个汉家女儿为妻,待她十分恩宠,生下一双儿子。
陈居中是最擅长描绘少数民族生活情态的一个画家,他的画,线条与敷色都费尽思量,饱含着一股富贵气。长年被朝廷供养着的画家,生活优越,富贵气是他们的主要特质。他就用这富贵的、史诗般的长卷,来描绘了文姬被接回家时那付且悲且喜、与夫君孩子惜别的情景。文姬喜的是,她在匈奴长达十二年的被掳生活即将结束了,她要回家了。悲的是,一双儿子从此将与她诀别。如她在《胡笳十八拍》中吟唱的那样:如与我生死兮逢此时,愁为子兮日无光辉。
陈居中构想这幅作品时,更多想到的是如何政治化地描绘两个民族之间的实力较量,所以曹操的使臣几乎被放于画中最显眼的地方,穿着触目的红衣,随从人员也最多。而真正的主角文姬与左贤王一家的依依惜别,被置于画面左边的一张地毯上。天下的任何事情,只要介入政治,霸权的气势都会将人性挤到边边角角,绘画也不放过。从艺术的角度,陈居中的画真是画得好;但要去品咂其中的深味,人世的无力与沧桑感,将覆盖掉对这幅画的欣赏。
但世上总有人来画出真正的文姬。在明代末叶的大画家陈洪绶的笔下,文姬那“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消影绝兮恩爱遗”的痛楚,终于得以完整的呈现。陈洪绶被历来的后人称为大家,影响了一大片的人,并不仅仅是指他的画令人叫绝,他最可令人景仰的,是他的气节,他的狂狷,他的人文精神。在他的《文姬归汉图》里(立轴设色绢本119×49cm),那被陈居中强调渲染的政治背景与人员,全部消失了,只留下心痛惜别的一家四口人,来面对真正的人生。
场景画变成了人物画,对人的内心情感的揭示,就成为唯一要描绘的重点,画画的难度陡然增加。但这自然难不住人物画的高手陈洪绶。他笔下的人物向来以怪诞风格著称,画文姬时同样如此,并没有去强调她的美貌,反而将她画成了一个被离别压垮了脊背、面容痛楚的母亲。左贤王深爱文姬,但迫于曹操的势力,不得不让她离去,所以他的面目也是难受得不知道该怎样才好的aIhUaU.cOM样子。两个孩子则抹泪奔向母亲,“伤别”的撕裂,历历在目。使臣当然也画了的,没有他故事就不成立,不过他只居画面一角,侧脸,被描绘得很客观。
陈居中的《文姬归汉图》,清晰呈现了精致的笔法趣味与气韵,渲染大气,自有一番山河气概。陈居中艺术造诣非凡,精工人物与鞍马,他的人物与马不仅被点评为神品,他的山水笔法,也大受人尊崇。只不过,创造性的个性的发挥对他们,是不存在的。每画一件作品的主题与立意,也不是他们自己可以说了算的。这样,再好的画家,其灵魂却并不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