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酒为百药长,酒能增加药力,乍暖还寒的早春最该喝点小酒了。但看了昨天康康君推送的《糖友注意:莫用药酒降脂》一文,您是不是又有些担忧?药酒应该如何喝,既解了嘴馋又能喝出健康呢?康康君接着为您推荐中医大咖们的养生酒,权威又实用!
著名中医专家郝万山:黄酒一小口浑身暖乎乎
早春仍有冬日余寒,如果阳气不能温煦人体,寒邪就会影响到我们各个脏腑机能,造成胃疼、冠心病、关节痛等疾病。大家除了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如韭菜、大蒜、洋葱、香菜、生姜、葱等,还不妨泡点药酒喝。
一般来说,白酒提取药效最佳,但如果不胜酒力,则可以选择黄酒。准备山萸肉30g,巴戟天10 g,1000 g黄酒,泡一个月就可以喝了。若是血脂高还可以再稍稍加10g陈皮,每次喝50毫升左右就行。长期坚持可起到益肾助阳,化浊,降脂的功效。
如果嫌麻烦,单喝黄酒也有暖身、疏通血脉的功能,喝前将盛有黄酒的杯子放在热水里烫一烫,趁热喝上一小口,就会感觉胃里热乎乎的,慢慢全身也就开始热乎了。
国医大师金世元:米酒好喝暖胃促消化
养生酒我推荐米酒,也就是醪糟。因为它酒劲小,还有活血、驱寒、暖身、开胃等多种的功效,特别适合平时喝。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特别是江浙地区,坐月子一般都有喝米酒的习惯,不仅能补充气血对防乳胀也有一定效果。
吃法也很简单,尤其是现在超市里一般都有制好的醪糟出售,买回家在锅里加适量清水烧开,加入醪糟,再放上几枚红枣,将打散的鸡蛋往锅里一烫,出锅,不烫嘴就能喝了,喝凉的也行,但活血消胀的功效会差些。还可以加到汤圆里,制成醪糟汤圆,但有糖尿病人最好别喝。
国医大师颜正华:御寿酒养脾又养肾
对于养生来说,最主要的是要养肾,我以前是吃一些普通的养肾保健药物,后来结合自己近80年的行医用药经验,配伍出了一个泡酒方:取地黄、枸杞子、黄芪、茯苓适量放到1000克红酒中放一月左右就可以喝了,我还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御寿酒。现在基本就是替代了保健药物,每天晚上喝一点。
我这个酒方重点考虑了肾和脾两个方面,像地黄、枸杞子负责补肾,黄芪、茯苓能健脾,这些都是药食同源的药物,不温不燥很平和,晚上喝一点既养脾又养肾,对睡眠也有好处。
国医大师唐祖宣:活血化淤酒方好别贪杯
冬春交替时,气候多变,冷热不定,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所以我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款适合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喝的药酒。
准备丹参100克,黄芪200克,当归100克,枸杞100克,金银花200克,洗干净后放入五斤白酒中,泡制1个月左右就行。它活血化淤的作用非常好,制作方法也简单,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管是药酒还是保健酒,都不会因为加入了中药就会减弱酒精对人体的损害,所以还得适量饮用,每天喝一两就行。

有些人认为药酒放置的时间越久药效越好,实际上陈年药酒对储存条件要求比较高,咱们居家饮用还是建议酌量泡制,以能在1~2月之内喝完为宜。此外,低于20度的白酒基本起不到防腐作用,五六十度的酒精浓度又过高,喝一点就醉,所以用浓度是20~40度的酒较适宜。
(内容根据2016-03-01《健康时报》)
编辑:王小磊
大牌专家问诊、贴心健康提醒,尽在健康时报客户端。移步App Store和各大安卓市场下载,蓝色图标才是官方出品噢!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