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义杨少华 漫谈读书┃杨义:读书是一种终生的旅行、终生的事业

杨义杨少华 漫谈读书┃杨义:读书是一种终生的旅行、终生的事业

为读者发现好书,为好书寻找读者




  知识和学问是无限的,生命是有限的,解决这个矛盾,就要持之以恒,把读书作为终生的习惯。能坚持是对生命韧性的考验,韧性生恒心。欧阳修曾经说到他最好的文章是什么候写出来的?他提出“三上”的说法:枕上,马上,厕上。他平时对文章苦苦思虑,全神贯注,才能在不经意中灵感突然袭来。不是书要我去读,而是我要读书,永远当主语的是大写的人。条件人人有差别,读书的欲望全然在我们自己,要充分挖掘发挥你遇到的每个机遇所提供的可能。我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取得了些成绩,就是懂得如何通过自己切实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走路之道,只有方向,没有终点。

  学习的欲望是一种知不足而求足的欲望。要保持这欲望使它长盛不衰,在一些关键时刻就要超越种种精神障碍,处劣势时发现自己的优势,翻过一面看问题。我刚上大学的时候,知识面相当有限。上海、北京的同学,一开口就托尔斯泰、巴尔扎克,什么普希金、高尔基,而我在农村里只知道《说唐》里面李元霸是第一条好汉,宇文成都是第二条好汉,裴元庆是第三条好汉,土气得掉渣。对于自己与城市同学的知识落差,感到有些悲观。《琵琶记》中有句话:“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人生不可能一路坦途,可贵的是在忧患中不损志气,遇到坎坷就翻过一面看自己。翻过一面看自己,不要只看到自己的劣势,要看到自己还有潜力。我想,这种“翻转式思维”大概也是一种智慧,可以激发出一种精神力量,知不足而思补足,化劣势为另一个角度的优势。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优势和劣势,就看你如何对待和处理。处置有方,这才是最要紧的。


  自己是自身潜力的载体,潜力的释放,精神的解放,自己最知深浅,自己最知可能,所以首先要有自己主体性的觉悟。最可怕者,是折断自己的主心骨。最可贵者,是开拓自己的深度潜力。别人用八个小时读书,你花上十个小时读书,把应该读的文献都梳理一遍,才能在学科领域获得充分的发言权。同时要建立自己的信心,有信心就能水滴石穿。有的人知识比较系统,本是好事,但是写文章容易落入教科书框套。有的人知识比较芜杂,本是坏事,却往往有自己的体会,不入框套,一旦成熟,就多少有点创造性。这很重要。研究工作贵在创新,如果别人怎么讲你就照着讲,是不可取的。所以,要善于发现自己的精神优势,欣赏和发挥自己的这种优势,把它落实到刻苦上,建立学术上有根柢的创新机制。

  专业性的读书,须围绕着一些有价值的、有兴趣的领域,对与它相关的各种材料进行竭泽而渔式的阅读,相互比较揣摩,从它们之间微妙的差别、不同层面的变化,甚至相反相成中,发现深层的文化意义和精神体验。读得多了,“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你的思想就自由了,你就有了发言权。因为人家没读的你读了,人家没读那么多而你读了那么多,人家没注意到的你注意了。作为专业化读书方式的竭泽而渔,是耐人寻味的。泽中有水,甚至混有泥泞,不易看清鱼的真面目。要把这水呀、泥呀排尽,以便把鱼通通捉到,就要寻找到排水的有效方法和渠道。

  “竭泽而渔”,是陈垣先生倡导的治学方法,他当过北师大的校长,是与陈寅恪齐名的历史学家。他的《元也里可温教考》等文章,堪称竭泽而渔治学方法的典范。他为了搞清《元史》中不时出现的“也里可温”这个词的含义,就把二百一十卷的《元史》全部读了一遍,把所有“也里可温”的条目全都抄录下来,然后把蒙古白话写成的《圣旨碑》和其他元代书籍里有关“也里可温”的材料进行参证,终于发现“也里可温”就是元朝基督教各种派别的总称。前辈学者这种见疑不放,对于有价值的但别人不甚经意的疑难问题穷追不舍,从不一知半解,舍得竭泽而渔的治学精神,是很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9551/870494992390.html

更多阅读

85岁邱少华清明祭哥哥邱少云 (图) 邱少云烈士之弟邱少华

85岁邱少华清明祭哥哥邱少云(图)2015年04月03日 16:56来源:人民网作者:齐亮在重庆铜梁县,85岁高龄的邱少华老人与武警官兵一起在哥哥邱少云纪念碑前献花曹峰摄85岁高龄的邱少华老人与武警重庆总队一支队官兵一起祭奠哥哥邱少云曹峰摄原

酒歌王子陈少华的离奇故事 每晚一个离奇鬼故事

春风化雨,一份特殊贺卡融化酒歌王子心中的坚冰2000年春天,曾以演唱《九月九的酒》《九九女儿红》等歌曲而红遍大江南北的“酒歌王子”陈少华,在歌坛沉寂了两年后,带着新专辑《七月七的桥》复出。尽管这位昔日大红大紫的歌手做出了种种努

声明:《杨义杨少华 漫谈读书┃杨义:读书是一种终生的旅行、终生的事业》为网友大萝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