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龙(学名:Stegosaurus)是一类已灭WWw.aIhUaU.COM绝的草食性四足动物,是装甲亚目、剑龙下目中的一个属。属名为Stegosaurus。剑龙是最知名的恐龙之一,因其特殊的骨板与尾刺闻名。剑龙就像暴龙、三角龙以及迷惑龙一样,经常出现在书籍、漫画或是电视、电影当中。
剑龙生活在侏罗纪晚期,大约是1亿5千5百万年前到1亿4千5百万年前左右,也就是启莫里阶至提通阶期间。这段期间正是一些巨型蜥脚类,如梁龙、圆顶龙与迷惑龙(雷龙)支配生态系的时代。在美国与加拿大西部的莫里逊组地层中,大约已经挖掘出80具剑龙属的遗骸,且其中至少可辨识出3个物种。过去人们认为剑龙只分布于现今的北美洲地区,不过到了2006年,葡萄牙境内也发现了新的剑龙属标本,显示现今的欧洲也有剑龙化石的存在。
剑龙的身体庞大且沉重,是所有剑龙下目之中最大,大概相当于一辆巴士。它们的背部曲线呈弓状弯曲,后肢比前肢更长。头部靠近地面,而尾部则伸向空中。关于剑龙身上的尖刺与板状物的用途,有许多不同的推论。尖刺很可能是用来防御,而板状物除了防御之外,或许还能用来夸耀与调节体温。剑龙以及其它属于剑龙下目的恐龙,具有许多共同的特色,例如钉状龙属与华阳龙属,同样拥有板状结构与尖刺。
第一具剑龙化石标本是马什(Marsh)在1877年发现的,时处着名的“化石战争”时期,就是美国的两大恐龙猎人集团——科普和马什激烈竞争的25年之间。当时只发现2个不完整的成年标本,2个头骨已经30多片残缺的颅后骨,但情况特殊,马什迅速将其命名为装甲剑龙(Stegosaurusarmatus),并在媒体大肆炒作,使剑龙成为最着名,也最受喜爱的恐龙之一。
剑龙是典型的食草恐龙,它全长7-9米,如果算上骨板的高度,身高可达3.5米。Stegosaurus的拉丁文原意是“有屋顶的蜥蜴”,一个非常形象生动的名字。它长有非常小的头部;20片大型、骨质的板片分布在脊椎上,就像屋顶的瓦片;尾部末端对称的四个钉状脊。
剑龙以四足行走,可能觅食较低的植物,因为它的臀部位非常高而肩部却相当低平。中晚侏罗世,水源边通常长满了绿色地毯般茂密的矮小蕨类植物,这样的地方一般没有高大的树木。剑龙那啃食和研磨的小牙齿非常适于在这样开阔的“草地”上进食,样子活像一台缓慢的剪草机。
剑龙的生活环境并不安全,肉食龙高手云集,北美洲的异龙,亚洲的气龙,这些对任何肉类都感兴趣的残暴杀手肯定整天打着剑龙的注意。但是,剑龙已经发展了一套独特的防御武器,那就是它尾巴尖上的钉状脊。当遭受捕食者攻击时,剑龙会把身体转到某个适当的位置,使足于保护它整个身躯的背骨板指向进攻者;同时,用带有长刺的尾巴猛烈抽打敌人。这些武器以及这样的防御方式虽然没有强大到能够杀死大的捕食者的地步,但是通常却足以产生威慑效果,设想一下,谁会去踩四颗图钉呢?所以捕食者为了避免受伤就会停止对剑龙的追捕,转而去寻找更容易捕获的猎物。

功夫恐龙致命勇士
剑龙可能常被描述为动作迟缓笨拙的食草动物,但根据古生物学家发现的剑龙手下败将的最新证据,它们必要时也可能是致命的战士。这一最新证据是一头捕食性异龙耻骨上的一道致命刺伤。这道刺伤——剑龙尾巴尖状物的锥形形状——要求在发生身体冲突时具备极大的灵巧性,这清晰的显示这道刺伤直接结束了异龙的生命。
“这道刺伤直接砍掉了异龙耻骨上一片棒球大小的区域。” 美国休士顿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罗伯特?巴克(Robert T。 Bakker)和他的同事这样说道,它们将这项发现展示在本周二在温哥华召开的美国地质学会会议上。“这一刺伤感染很快传播到上方的软组织,大腿肌肉和临近的肠道和生殖器官。”科学家们并没有发现任何愈合的迹象,这强烈的暗示了异龙很快死于伤口感染。
相似的伤口常见于马术竞技表演会里的牛仔或者马被牛角撞伤时,巴克说道。由于较大的食草动物——例如长角牛、犀牛和水牛——常常会利用角保护自己,因此可以很合理的推断有尖刺的食草动物也会这么做。唯一的巨大差别在于剑龙的武器位于尾巴处,而非头部。剑龙化石的骨骼证据表明它们的尾巴比大多数恐龙的尾巴更灵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