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 吃货遇上金平糖 吃货苏曼殊:曾为换糖吃 亲自敲掉自己的金牙

  民国时期的大师,有真才实学,为人也真,有爱耍小性子的,也有因爱成癖的。从两位大师对饮食的态度,可见端倪。

  今人自诩吃货,与苏曼殊比,相差远甚。苏曼殊爱食牛肉和糖,加之信佛,被人戏称“糖僧”。没钱的时候,他想念美食,于是敲下自己的金牙,用来换糖吃。你想想,一个人忍着敲金牙的剧痛,只为换糖吃,可见这人为口腹之欲,他什么罪都能受,什么都能豁出去。

  好吃,他便一直吃下去。有一次,好友陈去病买来一包糖炒板栗给女儿吃,他抢上前去和小女孩一道把它吃光。到了夜间,回味板栗觉得好吃,复买一包再吃。吃完还是觉得好吃,再买一包。陈去病等人劝阻无效,一直吃到胃病复发。

综 吃货遇上金平糖 吃货苏曼殊:曾为换糖吃 亲自敲掉自己的金牙

  诗人柳亚子送他二十个芋头饼。几分钟柳亚子再次回到他的房间,饼就不见了。柳亚子觉得奇怪,苏曼殊指指腹部,二十个饼悉数收入其中。这次情况更严重,已经被二十块饼撑得他躺在床上直不起腰了。

  还有一次,他跟人打赌一顿吃六十个肉包子。吃到五十个的时候,腹部大胀,向上翻白眼。有人劝他别再往下吃了,结果他跟劝他的人打了起来。

  当然,苏曼殊并不是位满脑肠肥只知道吃货的人。他的文艺天分和成就也是今人所不能及,他是位渊博、丰富、有趣的人。有人形容他:时而楚楚长衫,化育学子;时而风度翩翩,诗人才子;时而慷慨激昂,心忧天下;时而身披袈裟,潜心向佛。

  他对“吃”,有一种情结。天才而短暂的一生,他留有遗笔以概括:“一切有情,都无挂碍”。

  国学大师黄侃,则痴迷于“喝”。黄侃嗜酒,留日期间,一次大醉,对着楼下小便,浇到章太炎的头上,两位狂人竟然因此结为师徒一对。

  当时,坊间流传许多黄侃狂妄无行之事,如其师母汤国梨骂他“有文无行,为人所不齿”,大概都跟他酒过失德有关。黄侃一醉,便忘乎所以,连当时大儒前辈王闿运老先生也敢骂。不过,酒醉也让他留下感人的情诗,“便是飘零也感卿”尤显万种风情,在酒的怂恿下,据说他有过9次婚姻。

  黄侃喝酒,多次喝到吐血,类西晋名士阮籍“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恐怕他多少有点“名士”意识,有刻意为之的迹象,诗酒风流,乐而忘忧。故他喝酒时很讲风度——“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把酒临风,恃才放旷。

  1935年10月5日,49岁的黄侃与友人登高赏菊,把酒持蟹,大醉而归,吐血半盂而死。他本想50岁后著述,偏偏死在了49岁。

  其师章太炎痛惜:“断送一生唯有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0851/303371158930.html

更多阅读

当苏格拉底遇上孔子原创 想象-中文版 苏格拉底和孔子的异同

当苏格拉底遇上孔子2013年10月8日晚,雅典音乐厅洋溢着欢快浓郁的中国气息,承载着中国和希腊两国人民之间深情厚谊的希腊第一家孔子学院在这里举行了四周年庆典活动。希腊总统帕普利亚斯出席了庆典活动,他欣喜地告诉大家,孔子与古希腊哲

北京遇上西雅图经典台词对白 北京遇上西雅图古诗词

北京遇上西雅图经典台词对白1、爱情不是依附,爱情是各自坚强独立,再努力走到一起。2、钱多钱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找个知冷知热知心的好男人疼你。3、你只有让自己足够好了 才有资格开始一段好的爱情。4、他也许不会带我去坐游艇吃法餐

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观后感 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2

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观后感文/秋语 前言:遭遇的美丽一束暖光轻轻地照亮着背景,影象是光的写生,虽然有些抽象,让人眩晕,也成功的把我的思维带到了一个轻松场景:一个春暖花开的某天,到充满小资情调梦幻的曼哈顿咖啡馆,旁听一个80后女生和60

第13节: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13)

系列专题:《商业智慧: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  这一进化现象,还可见于人类近亲的行为。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灵长类动物学家法兰斯?德瓦尔(Frans de Waal)在研究黑猩猩和僧帽猴时发现,倘若某只猩猩(或猴子)因为工作获得了爱

声明:《综 吃货遇上金平糖 吃货苏曼殊:曾为换糖吃 亲自敲掉自己的金牙》为网友謿萬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