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引言:如果上帝没有给你美貌,那何不努力做到优雅,来超越美貌呢?如果你已经幸运地拥有美貌,那何不用优雅来超越时光,让这美貌历久弥新呢?本书将为你全面揭开法式优雅的终极秘密。 ——心灵咖啡网
书名:《优雅是女人最美的外衣》

作者:欧石楠 著
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01月01日
内容简介:如果上帝没有给你美貌,那何不努力做到优雅,来超越美貌呢?如果你已经幸运地拥有美貌,那何不用优雅来超越时光,让这美貌历久弥新呢?说到优雅,再没有比法国女人,尤其是巴黎女人更有资格诠释的了,而只有深谙法式优雅之道的中国女人,更懂中国女人的内心需求。
心理学看点:唤醒 疗愈 励志
心灵咖啡推荐理由:女人漂亮与否在出生那一天就注定了,而优雅却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达成。优雅不是30女人的专利,也不是名门望族女子的专利,而是每个女人一生的功课。每个女人都有过优雅生活的能力。优雅的女人永远不会老。法式优雅的真谛就是——优雅唯一一种一种可以超越容貌、超越身份、超越年龄的东西。
精彩书摘:
时尚,不是金钱能够成全的
刚到巴黎的时候,我经常被巴黎朋友们的装扮所震撼,她们总是令我叹为观止。这倒不是说她们打扮得有多奢华,而是实在让人觉得,这样的装束太得体了,衣服、鞋子、佩饰以及妆容都搭配得刚刚好,和她们的个性,和她们身处的场合,和当时的季节与氛围——各方各面无一不相称,一分也增减不得。这不禁让一向不谙此道的我自惭形秽。
在这样的环境里浸淫久了——何况巴黎又是举世闻名的时尚之都——我也不免生出女人的好胜心来,一心想把自己也打扮得优雅又得体。于是我迈出了第一步:我主动邀请刚刚开始跟我熟络起来的几位朋友一起逛街,想一探她们的购物秘笈。那时在我的想象中,重头的购物地点不外那几个:玻马舍、老佛爷、春天、萨马丽丹等等,品牌也不过就是那些最为著名的巴黎时尚豪门,只不过它们肯定是在巴黎投放了更多别的地方无法见到的设计品而已。
但结果却让我大失所望。接连逛了几次街的结果是,我的书架上多了七本书,屋子里的鲜花换了又换,客厅的地面上多了一块小巧而精致的地毯,参加了两次有趣的餐会(我甚至还成为了其中一次的话题人物),在地点各异的好几家品位不俗的咖啡店里灌了好多杯咖啡,看了一次画展,听了一场音乐会,还在街头观赏了两个小伙子的魔术表演——但我想要探知的事情却进展得并不顺利。
我的确也去看了那些美丽的衣裙、鞋子、帽子、饰品之类的东西,地点有商场和专卖店,也有跳蚤市场和街边小店,但是我并没有观察出具体的结果。她们的购物总是那么随性,但又非常挑剔;我以为她们的精致都是用奢侈和名牌的设计堆积出来的,但她们的目光却似乎远不止于此。
和她们逛街也和在国内与闺蜜们同游的情况很不同。国内的女孩子们一起逛街买衣服,难免叽叽喳喳凑在一起相互评点,衣服好不好、穿着效果如何、能够搭配什么样的裤子和鞋、适合佩戴什么样的饰品等等,我们热衷于展开积极热烈的讨论,并把这种对对方的品头论足看做女人友谊和逛街乐趣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巴黎女人不同,她们相互交换的意见在我看来,虽然真诚却不免有些过于客套和谨慎,眼神里总是一副有所保留的欣赏——这多少让我有些无所适从,当我积极地想要模仿她们的生活方式(起码是购物方式)时,却失望地发现并不能从她们那里得到太多的经验和指点,这让我一时不免犹豫。
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相处久了,我也慢慢摸到了她们的门道。无论如何,对于巴黎女人来说,“自我”这个概念都是绝不会放下的,她们积极地欣赏别人的美,但绝不会轻易受人影响,更不会主动去模仿和跟风。
走在街上的时候,她们总是处于观察和鉴赏的状态,有时候也会为别人的穿着打扮交头接耳,但更多的却是在欣赏的同时暗暗评估与自己的契合度,揣摩更让自己觉得妥帖的装扮方式。所以她们常常同行却并不会相互议论,因为无论如何,这都是自己的事情,该怎么做,只有自己最清楚。只要她们觉得适合自己,哪怕穿一件地摊上买来的塑料雨衣配着不知从哪儿捣鼓来的草鞋,也绝不会失去半点风韵。
这也就是她们从来不会做花大钱却把自己打扮得洋相尽出的傻事的原因。装扮是个细致活儿,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掌握装扮自己的艺术,于是总有人盲目地相信越大牌的产品和越高档的设计就越能让自己非凡出众——是的,出众是够出众了,却往往因为不合时宜甚至暴露出自己缺点的穿着而贻笑大方,这在娱乐圈可是常见的事。但这里面有几个会是巴黎女人呢?不,不会,她们绝不迷信用金钱堆积出来的他人之手,只信任自己的品位和感受。
“他们比你更熟悉时尚、熟悉搭配、熟悉剪裁、熟悉色彩,但你比他们更熟悉你自己。”熟识之后,她们这样说。
我豁然开朗。
当然她们也并不会在装扮方面吝啬半分。每个人都喜欢剪裁好、面料好、质量好的衣物、鞋帽和装饰品,这会让女人显得更得体也更端庄,巴黎女人也不例外,或者说,在某种程度上,她们更懂得收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她们也常常不惜血本去买那些质量上乘的东西,但是和美国女人那种挥霍式的购买不同,她们总是挑选那些能够真正展示自己的魅力,并且能够一连用上好多年的东西——这也算是一种节俭的手法吗?或许这就是她们的生活经济学吧:决不为一时的潮流和诱惑而挥霍,只肯花大钱买经用的东西;不盲目地崇信高价品、名牌货,而是着重依赖自己的个性和品位。
真正理解并学会这两点是不容易的,我花了很长时间,甚至到现在我也不能说能真的游刃有余于其中。只是每次看到在大商场里排着队忍着气购买限量的奢侈品的同胞时,总是禁不住想将她们劝回去。毕竟,时尚,不是单用金钱就能成全的。
永远不被打折冲昏头脑
以前看到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打折是女人的天敌。”粗粗一看貌似无理,细想来却颇有意趣。毕竟女人都是购物狂,再宅的女人也有隐藏的“购物热点,一旦发作就不可收拾。唯一能制止这股狂热的恐怕就只有昂贵的价格了,掂量掂量自己的荷包,女人才会无奈地铩羽而归。但打折却会把这种平衡打破,于是平日被压抑的“购物狂”一触即发。打折这两个字,真真是女人的天敌啊。
于是很容易看见的场景就是,一旦打折,商场、超市就会人满为患。即使是街头的小店,一旦挂出“降价”“促销”“打折”“甩卖”的招牌,即使商品的质量稀松平常,也常被准备血拼的女人挤破头。
当然,绝不是只有中国人才这样,全世界的女人都会为打折而疯狂,且疯狂的程度绝对非同寻常。看过《老友记》的?友们恐怕都会对其中莫妮卡抢婚纱的一幕记忆犹新,那战场般的疯狂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即使排除影视剧的夸张成分也还是触目惊心。
其实富裕的西欧各国人民对待打折一样狂热,每年圣诞或元旦过后,各个商家都会进行大减价。这简直就是一场“购物嘉年华”。前一阵在伦敦的朋友还在电话里抱怨她在商场里硬是被挤丢了一只鞋,就为着这家向来高傲的商场竟破天荒地挂出了打折的招牌,引来无数女人蜂拥而至。她在汹涌人潮中苦苦支持,在被迫和一个、两个、三个女伴逐渐挤散之后,终于迎来了鞋被挤掉而人硬是被人潮挤走、无法回头拾起的厄运。
在这一点上,法国女人也不能免俗。尽管法国时装引领着世界的潮流,但普通法国人平时很少购进昂贵的衣服。她们会选在一年两次的大减价(Solde)期间购买。大减价的具体起始日期由当局统一规定,夏季减价在7月初法国人开始度假之前,冬季减价在圣诞或元旦以后。名牌时装大减价通常在3月及7月。每次为期6周。法律规定,任何打折的商品不但要标上处理的价钱,还必须标上原价,不可以在打折前突击涨价,否则会被重罚。但是,大减价的范围仅限于衣和鞋,食品、内衣、香水都不在减价行列,即使有折扣,打折幅度也有限。
在巴黎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大减价期间,最便宜的地方不是香榭丽舍大街上的名牌店,而是郊区的工厂店。巴黎近郊的欧洲谷以及小城TROYS的名牌衣物以及包包简直就是地摊价,让人忍不住热血沸腾。
面对如此诱惑,我们还等什么,扫货去!
但法国女人通常不会头脑一热,提着荷包就上阵血拼。她们往往会在大减价之前逛街,选好自己喜欢的商品,然后在大减价的时候再冲进商场。有些经验丰富的法国女人还会选择在折扣最低的减价结束前夜才去从容地拎走自己期待已久的漂亮衣服和鞋子。
每到大减价前夜,我就开始坐不住了,走进商场更是手忙脚乱,看到什么都想买,刚逛了一个小时,已经大包小包十来个了,但我的巴黎朋友却只买自己早就物色好的东西,毫不慌乱,也不盲目。
当我提出自己的疑问后,她们也表示出相当的疑惑来:“便宜是很好很重要没错,可是,为什么要去贪图便宜?”她用力地强调了“贪图”这个字眼。
我似乎有些明白了。便宜是一回事,贪图便宜是另一回事。巴黎女人爱的是货物的品质,如果价钱便宜的话当然最好,但更重要的还是对品质的追求。物美和价廉,如果不能兼而得之的话,那就义无反顾地选择前者。但贪图便宜却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了。此外,用不着的东西即使是跳楼价她们也不会买。
想来所有的女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那就是当商场打折的时候,一时性起搜刮而来的战利品其实只有很少部分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大部分实际上都可有可无,只是看在低价的分上才不忍放弃,结果买回家也只是束之高阁。当狂热过去,冷静回来之后就会发现,一时的贪图便宜给自己带来的却是精力、时间和金钱的更多损失。这实在是刺痛天下女人心的一笔明账,简简单单,会算的却寥寥无几。
现在这本账就放在巴黎女人心里。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她们消费的理性。
其实相处久了才慢慢知道,真正促使她们不贪便宜的,还是品位二字。
所谓世界品牌
在来巴黎之前,我对于巴黎的想象其实是相当模糊的。说到法国可能会想到许多,无论是文化还是政治,无论是时尚还是历史,无论是学术还是享受,都有能够让人印象深刻且能一下子想起来的东西。但要具体地说到巴黎,除了那些举世闻名的艺术聚集地之外,我能想到的也就只有电视上时常看到的巴黎时装周的展示会了。当然,那只是巴黎的时尚符号的一个代表,在巴黎这个名副其实的世界时尚之都还拥有各种各样享誉世界的超级品牌。巴黎——那简直就是一座超级品牌堆积起来的璀璨的城市——这实在是国内的朋友们无数次于我耳提面命的教育内容。
于是在我的想象中,巴黎开始变得光怪陆离起来,各种缤纷的色彩如同熔化的玻璃一样斑驳于这个城市的面目中,而巴黎人则在那些“顶级”的、“超一流”的、“奢奢侈”的时尚巨鳄们的统领和武装下,高傲地占据着世界时尚金字塔的最顶端。
毋庸置疑,这样的想象在真正踏上巴黎的土地后,迅速地就烟消云散了。
实际上这个“迅速”是长达两个月的时间。最初的时间里我还在忙着感受这个国际大都市的超凡魅力,和在语言学校认识的朋友们一起,继续为这个超级时尚之都而惊叹。我们曾一起感慨过,等我们慢慢熟悉了这个城市并且站稳脚跟之后,就将拥有与巴黎女人一样的生活,那将是我那些在国内的向往着世界名牌却苦于高昂价格的朋友们所羡慕的:我的梳妆台上,将很随意地摆放着BIOTHERM、L`oreal、Avene、Evian、OLEVA、YSL、Lancme的产品;一拉开我的衣橱,Dior、CHANEL、PUSAVON、VAELLIN、ELLE、BALENCIAGA,这些出自名家之手的服装能把我这个身材实在不怎么样的人也装扮得靓丽宜人——是的,正是它们打造了让全世界的人都为之惊叹的巴黎女人,只要有它们的装扮,平庸如我也能变得光彩照人。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在真正地开始了我的巴黎生活后,在真正地开始走进巴黎女人的真实世界后,我发现她们对这些超级品牌的消费,实在少得可怜。当然她们也会走进那些总是拥挤着外国游客的大商场,或是享受那些装潢得典雅精致的专卖店里服务生和设计师们体贴而细致的服务,但对大部分的巴黎女人来说,这些所谓的顶级品牌并不能吸引多少她们的目光。相比而言,她们更钟情于一些不那么享有世界级声誉的商店,一些颇有设计创意却在经营上仿佛手工作坊似的私家小店;她们乐于享受购物的乐趣,享受在琳琅满目的市场上挑选出适合自己的产品,享受和那些新兴的富有创造力的技师们讨论装扮的细节,享受将普通的衣物搭配成充满个人风味的时尚精品的过程,甚至也享受自己动手,将个性与风格体现得无与伦比,却实在对追捧那些价格高昂的超级品牌兴趣索然。按她们自己的话说,那些超级品牌只是“盲目而缺乏灵感的懒惰的有钱人用以装点时尚商业市场的花饰”,又或者——另一个朋友说得更直接——“那些东西并不是真正地为了创造美好而富有生气的生活而制造的,它们只是拿来赚外国人的钱的商品。”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惊讶于这位朋友愿意把话说得如此清楚明白,毕竟这可是她们在世界上相当重要的一块招牌,而这块招牌也确确实实给她们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想想全世界的名牌崇拜者们每年向这些公司贡献了多少利润吧!但我也不得不同意这位朋友的话,在巴黎,对那些名牌蜂拥而至的,永远是外国人;而就我所见,对那些名牌抱有美好的憧憬和向往的,也永远是外国人——即使是自大又善于打造“如梦幻般的美好”的美国人,也对于来自欧洲,来自巴黎的这些时尚巨头们趋之若鹜。
而对巴黎女人来说,生活是自己创造的,而不是名牌;是她们制造了时尚,而不是时尚左右着她们。她们知道,时尚市场只不过是商人们制造出来的“美丽陷阱”罢了。既然如此,那又怎么会傻得跳进去呢?
如今我也变成了一个不再迷信“美丽陷阱”的人。当然,这事实上是不太符合法国人对于外国人的期待的,他们依旧——是的,既然是他们创造了它——希望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踊跃地跳进这个陷阱里去,成为他们的财源。可惜这个美丽的神话却恰好被真实的巴黎女人以自己的生活方式给打破了——真正的巴黎女人,除了那些“盲目而缺乏灵感的懒惰的有钱人”之外的巴黎女人。她们依旧用自己的创意和个性装点着生活,并且不愿依附那些用“顶级”和“高端”包装出来的商业品牌,她们不希望困在这些“美丽陷阱”里,并被它们夺走自己对生活和自我的掌控。商业归商业,生活归生活。
如果要说巴黎女人凭什么被称为最优雅的女人,那么这一点,应该享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本书目录:
推荐序 唯有优雅,才能超越时光
编者序 像巴黎女人一样优雅
Chapter 1 不花钱也优雅
Chapter 2 打开巴黎女人的衣橱
Chapter 3 巴黎女人的梳妆台
Chapter 4 少而精,食而雅
Chapter 5 优雅是一种生活态度
Chapter 6 优雅的气质来自优雅的心态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