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宝妈跟我说,“我家孩子好笨,不知道他是怎么回事,明明很简单的事,就是做不好......”
生活中你也有这样觉得孩子真的很笨的时候吗?你会怎么做呢?

“雨儿已经3岁了,要自己穿袜子,妈妈已经教过你很多次”事事亲力亲为的小莉这次双手抱胸,“逼迫”雨儿自己穿袜子。
雨儿茫然地看着袜子,虽然妈妈每次帮忙穿时都提醒她看着,但现在仍然不知从哪儿下手,又因妈妈的拒绝帮助委屈得要哭出来。
“很简单的,一下子就穿上了,有什么难的!笨死了!”小莉板着脸,愠色更甚,雨儿也哭出来。
小莉先生走过来,坐在雨儿旁边,拿着袜子跟雨儿说:
“宝贝儿,你看,这个袜子像不像小口袋,你的小脚丫呢?”小雨止住哭泣,指指自己的小脚。
“哦,在这里呀,试试咱的小脚丫能不能装进去?”雨儿爸说着把袜子往雨儿脚上套。
“真的可以进去诶,不过,好像还没有完全进去哦,来,和爸爸一起抓着边边,抓好了吗?”
“嗯”,雨儿点头应声。
“哇~好厉害,这样就进去了呢~”
“还有一只哦,爸爸在旁边帮忙,雨儿试着穿一下”
有了爸爸的详细示范,雨儿顺畅地穿好了另一只。
“雨儿穿好了,快给妈妈看一看,穿得好不好?”雨儿高兴得跳起来,晃着小脚向妈妈炫耀“妈妈看,这个是我穿好的呢~”
......
事后小莉问老公,什么时候学会对付小孩了?
小莉老公说“你抱着死机的笔记本向我求助的时候和雨儿一模一样呀!”
这是闺蜜分享的她的育儿趣事,大家都在感叹小莉有福气,有这么贴心的老公时,我却在想,也许宝爸宝妈们的苦恼也多源于此:
不知不觉中“想当然”地认为孩子的认知水平和自己一样,从而不能互相理解,导致父母沮丧甚至发怒。
许多时候,孩子的行为并不是引起父母愤怒的真正原因。
朝孩子发火甚至打孩子,则是因为自己的教育方法没有成效,觉得自己是失败的父母。挫败,沮丧,恐惧,内疚,这种感觉也让父母自身难以承受。
我们常说: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所以父母以骂孩子的方法来减轻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
但是,暴力和冷暴力将对孩子的身心造成巨大伤害,甚至可能到无法弥补的地步。
那么,要如何化解这些问题呢?
1、教孩子做事时要说具体,最好分步骤
比如教孩子“整理积木”:
1、先把积木(散落各处)都找到,放在这里
2、一个一个放在积木盒子里
3、盖好盒子的盖子
4、推到书柜旁边
这样看来很简单的事情细分下来也有好几步,我们每天习以为常的事情,也是经过千百遍练习才熟练。
不能要求3、4岁的孩子做得和成人一样好,允许孩子出错。
2、用“儿童化的语言”沟通
孩子的世界有着他们特定的语言,当我们用成人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孩子交流时,走进孩子的世界很困难,所以想教育好孩子,需要爸爸妈妈蹲下来,认真听孩子说,学着用“儿童化的语言”和孩子说话,更好地贴近孩子,让语言成为与孩子沟通的桥梁。
有些父母对儿童化口语存在一种误解,认为只有尖着嗓子,用“娃娃腔”说话,甚至模仿孩子讲“饭饭”、“肉肉”等一些语法混乱、用词不当的话语,就是儿童化口语了。
其实这是把“儿童化口语”和“儿童口语”混为一谈了,这是不准确的,甚至是有害的。
“儿童化的语言”的特点是:浅显易懂、句式短小。
由于儿童年龄小,阅历浅,知识面窄,掌握的词汇量少,和孩子说话一定要浅显明白,词意和语意的运用一定要具体形象,且不易复杂较长的句式。
具体可以参考雨儿爸爸的说话方式。把袜子简化成“小口袋”,“口袋”相比“袜子”来说浅显很多,“口袋”更直接表明袜子“装东西”的属性。
句子多短小,注重交流互动,有问有答。
3、再荒唐也要相信
有句话说“对成人而言,儿童的心灵是一个难解之谜。”
孩子的世界总是天马行空,还记得《爸爸去哪儿》里,诺一很认真地跟爸爸说“我前几年呀,见到观音菩萨,她让我和你聊会天儿”。
爸爸妈妈应该努力探寻隐藏在孩子话语背后的可理解的原因。
给孩子充分的信任,不轻易质疑孩子。
该文由公众号“亲子早教分享”十七原创
转载请申请授权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