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始建於1417年,最初僅是一座三層五間式的木結構牌樓,名字叫做「承天門」,距今天已有近593年歷史,其中兩次被毀,一次是雷火,另一次毀於李自成攻打北京。天安門於1651年在廢墟上重建,名字也是那一年改為「天安門」。經過1688年、1952年兩次大規模修繕。我們現在看到的天安門城樓已經不是358年前重建的城樓了,1970年天安門又進行了重建,雖基本保持1651年改建的形制,但是已經不是1651年重建的城樓了。今天的天安門城樓真實的建築年齡只有40多歲。
經歷了八年的抗戰。直到1945年8月北平光復。12月11日,蔣介石和宋美齡飛到北平。天安門城樓上早已取下了「建設東亞新秩序」的標語,掛上了蔣介石畫像和「天下為公」四個大字。蔣的座車開進天安門廣場時,十萬青年熱烈歡迎。圖為1946年,路過天安門的學生。
歷史總是讓人難以有喘息的時間。1948年10月,蔣介石再次來到北平,這一次是指揮遼沈戰役。三個月後,解放軍入城接管防務,北平和平易主,蔣介石和北平從此再無緣相見。圖為1949年2月12日,慶祝北平解放大會在天安門廣場舉行。城樓掛著毛澤東的畫像。牆兩側同時懸掛著朱德、林彪、聶榮臻、葉劍英等人的畫像和宣傳畫。
1949年7月7日,紀念抗戰爆發20週年,天安門城樓上掛著毛主席和朱德的相片。
1953年斯大林逝世時,天安門城樓正中掛著斯大林半身像,天安門城樓上懸掛著橫條幅「斯大林同志永垂不朽」,肖像兩側各有5面旗幟。
新中國建立之後,毛主席畫像並非一直掛在天安門城樓上。只是每年的「五一」和「十一」才懸掛,廣場東側豎立馬克思、恩格斯畫像,西側豎立列寧、斯大林畫像。直到89年4月,中央決定對節日禮儀活動進行改革。此後,「五一」與「十一」天安廣場只豎立孫中山先生畫像,不再豎立馬、恩、列、斯等導師畫像。
但文革開始之後,毛主席的畫像天天都要掛在城樓上。天安門南、北兩面及端門南北兩面均掛有毛主席像。1975年後,天安門北面和端門南北面毛主席像被撤除,但城樓掛毛畫像傳統就一直延續至今。
很多人認為,毛澤東畫像是在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時被第一次懸掛的。其實不然,天安門上第一次懸掛毛澤東畫像是在1949年2月12日慶祝北平和平解放大會上。從1949年到現在的60多年裡,天安門城樓上的毛澤東畫像經歷過「八次更迭」。
▌第一幅畫像
懸掛時間:1949年2月12日,慶祝北平解放大會
主筆:董希文
1949年2月12日,農曆正月十五,北平的大街小巷、家家戶戶都把大紅燈籠高高掛起,不僅因為這一天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更因為這天還是一個的特別的日子,二十多萬北平市民將在天安門廣場集會,慶祝北平和平解放。那天,天安門城樓中央懸掛著毛澤東主席的巨幅畫像,城門上掛著寫有「慶祝北平解放大會」幾個金字的紅色橫幅,中間有「工、農、兵、學、商」塑像,工人、農民高舉斧頭、鐮刀,一顆紅星掛在雕像上方。這是毛澤東畫像第一次掛上天安門城樓。那天,在天安門城樓上同時懸掛的畫像還有朱德、林彪、聶榮臻、葉劍英。一次懸掛這麼多的人物畫像,這在天安門歷史上還是第一次,而且也是惟一的一次。
▌第二幅畫像
掛時間:1949年7月7日,紀念「七七」抗戰12週年大會
主筆:董希文
1949年7月7日,抗戰12週年紀念日這天,北平各界人民紀念「七七」抗日戰爭12週年大會在天安門前舉行。天安門城樓上同時懸掛上了毛澤東和朱德兩幅畫像。
▌第三幅畫像
懸掛時間: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
主筆:周令釗
1949年10月1日,天安門城樓懸掛起戴八角帽的毛主席畫像,當時,北平國立藝專實用美術系周令釗畫領袖像頗有名氣。六國飯店(今為華風賓館)國共和平談判會場、北京飯店會議室等處懸掛的毛澤東畫像都是他的傑作。這幅畫像寬4.6米、高6米,重達1.5噸。
▌第四幅畫像
懸掛時間:1950年「五一」國際勞動節
主筆:辛莽
1950年5月1日,毛澤東主席免冠畫像掛上天安門城樓。擔任主筆的是人民美術工作室的辛莽,左輝、張松鶴協助繪製。

▌第五幅畫像
懸掛時間:1950年「十一」至1952年「五一」
主筆:辛莽
1950年新中國成立一週年前夕,精心製作出毛澤東第一張標準像後,新華社向全中國正式公佈。
▌第六幅畫像
懸掛時間:1952年「十一」至1963年「五一」
主筆:張振仕
1952年國慶節,第六個版本的毛澤東畫像掛上了天安門城樓。這幅畫像的主筆是中央美術學院張振仕。
▌第七幅畫像
懸掛時間:1963年「十一」至1967年9月30日
主筆:張振仕
1963年10月1日,第七個版本的毛澤東畫像懸掛於天安門城樓。這版畫像主筆仍是中央美術學院張振仕。
▌第八幅畫像
懸掛時間:1967年10月1日至今
主筆:王國棟
1967年10月1日,第八版毛澤東畫像掛上天安門城樓,主筆是北京市美術公司王國棟。1977年,其徒弟葛小光接任主筆,直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