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寒感谢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拙作写这么多鼓励的点评。
说实在的,在我准备写和在写的过程中,好像自己回到了那个时代,就是他们的朋友或熟悉他们生活的人,换句话说自己的灵魂已经飞回千年,特别是想象婉儿失去父母后,在亲戚与父亲朋友的帮助下,辗转几次,终于到了陆宰的家里,也就是陆游的家,婉儿姑姑的婆家,那年她只有九岁,亲眼目睹了宋朝末年江南的破败,金兵的蹂躏,朝廷的懦弱,爷爷唐之问的政治牵连,竟株连到父亲唐意被贬为民,从此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在幼小的心灵里就埋下痛恨金人的种子。

懂事乖巧的婉儿虽然到了自己姑姑家,在内心深处还是胆怯的,但是陆游的出现与是这个年纪不相上下的小孩子得到了心灵的慰藉,何况陆宰和婉儿的父亲曾同朝为官,而且都是刚正不阿的个性,都是江南文坛才俊,当然对自己的外侄女另眼看待,把她当成自己的女儿一样,况且婉儿是那样的讨人欢喜,所以可以和表兄一起读书习诗,作文弹琴。
随着时间的推移,婉儿的谈吐与气质使姑姑和姑父都为之感叹,即使政治方面的见解,也能侃侃而谈,且有理有据,使陆游的父母更加喜欢上这个外侄女,准备把婉儿做自己的儿媳妇。
婉儿和陆游从小青梅竹马,感情自然深厚,再加上婉儿柔媚多情,谈诗论词都和陆游不相上下,又特有女性的关心与体贴,当然陆游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婚后的小夫妻是缠绵的,是卿卿我我的,闺中的乐趣是任何东西无法替代的。然而一场考试,陆游却考的一塌糊涂,名落孙山,父母感觉太没面子了,总结原因却把矛头指向自己的媳妇,原因是已经成家立业了,还整天像孩子一样嬉戏打闹,一点不督促陆游上进,所以要使用一些办法来限制小两口的见面次数,这样好让陆游读书静下心来,条件竟然苛刻到陆游读书时婉儿不准走进书房半步,可是一向宠惯的孩子,任性起来还管那么多吗?更何况是自己的丈夫呢?总会时不时地走进书房,添点茶,靠着丈夫的背,偶尔说些悄悄话,当然会有笑声传出来,或者一起坐下看书,这可不得了了,竟然惹怒了自己的姑姑现在的婆婆妈,竟然向陆游父亲告状,这样下去,儿子的前程迟早要毁到儿媳手中。
竟然背着陆游与婉儿在陆家的别院另按房屋,以媳妇结婚一年还没生育,且耽误陆的学习,暂且分开居住。天啊,这不是晴天霹雳吗?婉儿怔住了,但自己无亲无故,孤苦伶仃,向谁哭诉,只有听从姑姑的安排,试想新婚一年的夫妻怎么能轻易别离,何况感情笃深,情趣相投的一对儿鸳鸯呢?
陆游虽然不敢违背父母的意愿,却经常偷偷出去与婉儿幽会,可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呀,谁知好景不长,被姑姑发现后断然下定决心把婉儿休掉,重新嫁人,他们谋划好后把婉儿嫁给陆游的一个同城远方表弟——赵士程,陪了丰厚的嫁妆,没要对方的彩礼,热热闹闹把婉儿嫁了出去。从此两人音信隔绝,数年不能相见。
随后陆游父母逼迫陆娶了四川的王氏为妻,王小陆游两岁,虽然不会题诗作文,却喜欢看一些佛经方面的书籍,且美丽贤惠,父亲也是朝中为官,正可谓门当户对了。一般记载都说陆游和王氏关系非常好,是从结婚第二年就生了一个白胖儿子,第三年,第四年,接连上了二了儿子,就是四年后陆游和婉儿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在沈园碰巧相遇,但是物是人非,一个是赵家媳,一个是王氏夫。听讲,赵看到自己的表兄和婉儿旧情未尽,竟然大度地让他们早一起倾诉离别之痛,出去买来黄酒与新鲜的时令小菜,在一起喝酒,席间,借故离去,留下一对可怜人倾诉心声。但是一切都是事实,也都已经过去,婉儿只是一个劲地低着头哭泣,把身上穿的衣服全部打湿了。等婉儿离开后陆游百感交集,回忆往事,心如刀绞,疼痛不已,潸然泪下,举起酒杯一饮而尽,抛下酒杯,乘着酒意,写下了千古传唱的《钗头凤》。此刻几年,没有添孩子的消息。第八年时王氏又为他生下一个女儿。随后15年间又生了两个儿子。一些学者从陆游频繁得子的方面看说他们夫妻是美满和谐的,但本人不这样认为,在《梦断香消千古恨》中有所交代。
就在沈园约会的8年后,婉儿竟然怀着满腹的怨恨离开了人世,也许源于陆游的《钗头凤》,在他们分别后不久的一天,婉儿又一次走进沈园,看到陆游的题词,当场瘫软在地,哭成泪人一般,回家后也以原韵和了一首,从此郁郁寡欢,无论丈夫怎样对她百般疼爱与体贴都不能抚慰她的伤痛,其实我理解这样的痴女人,她们的爱用尽了,在一个人的身上,已经没有爱再去爱任何人,枯竭了,再也流不出爱的激情。有句话说:哀莫大于心死!
婉儿死后对陆游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一度饮酒,一度疯狂,为了摆脱心灵上的创伤,经常请命出外讨伐金人,兵马铁戈如梦来的生涯,即使在漂泊的旅途中也时刻没有忘掉对婉儿的思念,也是在一出任四川的一个兵部官职时,竟然发现自己朝思暮想的婉儿,一个和婉儿十分相似的女孩,不仅可以作诗,而且那气质那神韵那股温柔体贴与多情的眼神,就是活脱脱的一个再世婉儿嘛?竟然不顾王氏的反对,纳为小妾,并为自己生下二个儿子,一个女儿,终于可以慰藉几十年来思念婉儿的痛苦心情。
但一向自以为门当户对的王氏,来到四川后,看到年轻貌美的女人后,百般阻止陆游休掉她,赶走她,但那位小妾已经怀了孩子,王氏无法再赶,只有在生活中百般地刁难她,好在陆游在忍气吞声中偶尔也会给她颜色看看,好在那个小妾温柔可人,从来不把自己的委屈告诉自己的丈夫,也只有将就着过,何况陆游是那样的爱她,就像爱婉儿一样受到百般呵护!
第二年竟然为他生了儿子,因为出任期满,必须回到故乡山阴,王氏却无法阻止陆的决定,执意带回已经怀着孩子的杨氏小妾,但已经没有能力带回大的儿子子布了,因为王氏的反抗让陆游也不能太伤她的心,只好把自己只有5岁的儿子留在四川外婆家。
杨氏回到家后,因为王氏的强势,被折磨得无法生存,因为陆游经常出外,心灵上的创伤无法愈合,想象看一个多情善感且温柔懦弱的女人怎么跟强悍的女人对抗,何况在那个时候大夫人在家一手遮天,小妾是没有家庭地位的,所以54岁就离开人世,那时陆游好像73岁左右。
在杨氏去世三年后,王氏也相继去世,陆游这是才把已经22岁儿子接回老家,也曾写过诗作为纪念。
在抗金失败,偏安一隅的南宋朝签订下侮辱性的条约后,陆游已经对朝廷失望,归隐故乡期间,大概在75岁时,曾重游沈园写下无可奈何的诗句,沈园绝句,也曾在梦中与婉儿幽会也用诗句记载了下来,到了83岁的一天又一次在孙子的搀扶下来到沈园,早已是物是人非了,自己也是夕阳西下的暮年,然而对婉儿的思念却更加的浓烈,曾有七律记载,即使到84岁,死去之前的一年,又一次走进沈园,写下了最后一首回忆沈园的诗句。从此在陆游极少的爱情诗作里,竟然留下千古流传的佳句。也让多少痴男怨女沉浸在他的的诗词中久久不能自已。
一口气写下拉杂的文字,只能说明我被陆游感动了,不管在别人眼里他是什么样的人,对待爱情的态度如何,但在我眼里,他是多情的,痴情的、专情的、责任心极强的男子汉。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写下9000多首诗词是难能可贵的,在戎马生涯中是一个忠肝义胆的抗金先锋者,不管哪方面的人品都是有一定的魅力的,书法也是相当不错。所以这样一个非常优秀的古人,竟然感动了今天的我,按耐不住自己看完他的作品后的高昂情绪,在三天之内的每个下午的午休时间抽空敲击出以上三篇文字,也许我的理性很缺乏,在抒写的过程中存在有些这样那样的语言问题,或者层次上的问题,或者掺杂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或者已经走近诗人与他心灵交谈,写下了拉拉杂杂的文字,请热爱文字的朋友多多指导,不足之处,若寒一定改正。
在以前也曾写过沈园的文字,今天一并放在这样,让大家点评:
词《采桑子·沈园》 沈园老柳伤疏首,唯恨东风,何怨流红?往事依稀似蔓萦。亭台遗梦香魂杳,老泪盈盈,血字卿卿,一曲悲歌未了情。 莺啼序·沈园遗恨(新韵) 残阳正伤遗恨, 抹凄凉几树。衰柳暗、掩倦轻啼,玉骨香散尘土。空回首、寒风阵阵,可怜旧事蓬莱路。使梅花不见,长桥碧水悠诉。
月下酬诗,窗前罚酒,愿同栖共度。岂料想、骤雨无情,一阵狂风善妒。坠红湿、柔枝载怨,无常事、莫期谁护。两茫茫,谁把锦书,错将人误。
曾经沧海,除却巫山,相思寄何处。憔悴损、病魂空瘦,独语黄昏,独送黄昏,几番秋暮。一杯愁绪,天涯醉客,角声凄楚霜花落,世情薄、一缕香魂舞。唏嘘叹罢,泪墨临壁题词,泫然泪下如瀑。
粉墙已旧,遗墨犹存,觅梦中幽愫。多少事、欲言难吐,恩爱惆怅,枕内黄花,眸中颦蹙。殷勤欲与,美人长恨,不堪幽梦匆匆去,四十年、往事清如睹。沈园孤鹤悲鸣,丽影迷离,断魂何处?
现代诗歌《永远的沈园》
无情风雨,洗尽四十年斑驳岁月
粉墙蚀去,雕栏玉砌黯然失光泽
亭台依旧,桥下春花游鱼恋碧波
一抹夕阳,和着远处悲壮的号角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重叙旧情了
绵绵无绝,可怜孤身老柳一放翁
哀婉凄楚,香消魂散独对花影吊
思慕新婚,夜读添香情笃共烛长
三年恩爱,母命难违苦哀仍无计
别院重叙,谁知难拗母迫痛失妻
几年离索,思念沈园香径蝶双舞
翠柳深处,旧情依旧两心印成苦
顿足捶胸,却是赵妻王夫成铁证
思绪万千,重温携手温存缱绻梦
万箭穿心,背影远失劳燕各西东
悲痛欲绝,烈酒入肠寸寸碎如焚
饮罢思罢,挥泪粉墙谁铸错错错
海誓山盟,换得今日无奈莫莫莫
夜深人静,可怜伊人念念难忘昨
芳心无助,便有了世情薄人情恶
今已非昔,思念成疾倍感心力折
又怕人问,泪水忍咽笑迎瞒瞒瞒
墨字滴血,句句如泣如诉又如怨
郁郁寡欢,红颜芳魂匆匆终消散
重游沈园,触景思虑感慨千万般
年老力衰,行将朽木遗踪仍伤感
泪流满面,梦中共烛恩爱浓恋恋
形影相伴,同赏春色偕老白头缘
如今凭吊,伤心伊人倩影何处觅
徒添伤痕,画角声里白发泪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