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诗词名句,写景抒情,植物,树木,柳,女子,同情
【名句】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
【出处】
宋·苏轼《洞仙歌·咏柳》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
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
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

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译注】
永丰坊那畔,一整天没有人,谁看到杨柳的金丝晴天中舞弄的姿态?
【说明】
《洞仙歌·咏柳》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上片写柳的体态标格和风韵之美,下片转入对垂柳不幸遭遇的感叹。以含蓄婉曲的手法和饱含感情的笔调,借娜娜多姿、落寞失时的垂柳,流露了作者对姿丽命蹇、才高数奇的女性深切的同情与赞美。
【赏析】
苏轼的咏物词,大多借物喻人、咏怀,把人的品格、身世和情感寄托于所咏之物上,物中有人,亦物亦人。这首词咏柳词,全章用象征法写柳,句句写垂柳,却句句是写佳人,正突出地体现了上述特点。更多有关柳树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
词的上片以腊尽梅凋,引出春柳。“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两句,写柳的体态标格和风流韵致。柳枝婀娜多姿,如少女的细腰,风韵独特。“清英秀雅”四字是作者对柳之风骨的评价,写出了垂柳的清高、英隽、雅洁、秀丽。
下片转入对垂柳不幸命运的怜惜。“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三句,写垂柳纵有美丽的外表、清高的品格却处于寂寥无人之地。长安永丰坊多柳,生永丰园一角的垂柳,尽管分外妖娆,怎奈无人一顾。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杨柳枝词》,曰:“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坊里东南角,尽日无人属阿谁?”宣宗听到此词极表赞赏,遂命人取永丰柳两枝,移植禁中。白居易以杨柳不受人欣赏比喻贤才被埋没,不受人待见。苏轼在这里化用白居易诗意,说永丰坊的杨柳,碧色可人,金黄色的柳丝在风中飘拂,十分美丽,只可惜却无人欣赏这种美。后几句继续写垂柳的凄苦身世,歇拍三句,展望前景,愈感茫然。这婀娜多姿、落寞失意的垂柳,宛若骨相清雅、姿丽命蹇的佳人。这佳人或许是向苏轼索词的倩奴,或许是与倩奴命运相似的女性。无论如何,作者是以婉曲的手法,刻画了一位品格清淑而命运多舛的少女形象,并对之倾注了同情。
(责任编辑:夏素筝)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