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海陵教育网 泰州海陵教育网 唠唠海陵这些老地名,翻翻泰州那些旧账篇

泰州海陵教育网 泰州海陵教育网 唠唠海陵这些老地名,翻翻泰州那些旧账篇
导读:为了一个西门桥改名叫阜通门桥,网友要翻天。质疑文章层出不穷,段子手紧跟其后。再闹下去,估计要从人民群众内部矛盾升级。鲁迅先生说过,这世上本来是没有路的,走的人多

  为了一个西门桥改名叫阜通门桥,网友要翻天。质疑文章层出不穷,段子手紧跟其后。再闹下去,估计要从人民群众内部矛盾升级。

  鲁迅先生说过,这世上本来是没有路的,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一座桥本来是没有名字的,叫的人多了,也就成了名字。但叫的人再多,也挡不住翻旧书的人嘴皮一张,就改名了。

  

  到底这些书从哪里来的,估计除了改名字的人,其他有幸看过的人很少。所以到底是宽农还是宽衣,这真是一笔糊涂账。毕竟真理(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上嘴唇一碰下嘴唇,他要叫啥就叫啥,哪怕当地居民叫了几十年了。

  要说海陵区的老地名真不少,不过短短几十年,拆的拆了,改的改了。不知道现在有多少人还记得演化桥、八大家、升仙桥、踏儿头、税碑亭?

  

  一直被边缘化的海陵区,其实也是一个人文历史非常丰富的城市。在泰山公园岳王庙下面那座革命烈士纪念亭子上,曾经详细的记载了解放前泰州地域的盛况。现在被眼红的好邻居扬州,在某一段时间内也曾经是我大泰州的属地。解放后出于某种考量,先将扬泰一分为二,接着再降格泰州为扬州所辖。后来又升泰州为地级市,就这么反反复复的折腾之下,泰州海陵从一个“这城市虽然不大,但幸福极多”的城市沦为一个“扩大版县城”。

  这么说,当然不是基于一种“我祖上曾经阔过”的破落户的酸溜溜,而是对于大拆大建之后人文精神丧失的一种反思。

  要毁去一个城市的文化,先要拆掉一个城市标志性的建筑,再改掉一些标志性的名字,把它零落切割成一块一块拍卖的地块,再起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弄些乱七八糟的名字,让原先城市的居民流离失所,不得不沦外开发商和银行的奴隶。原来熟悉的城市变得陌生,这样,营造这个城市的文化背景的生活环境便不再有,而属于这个城市的辉煌也就一去不复返。这座生动的、活力的、优雅的城市,就这么一去不复返了。

  以前泰州的文化是活泼的,世俗但又绝不世故的,它从骨子里透露出一股通俗易懂的亲民劲儿,升仙桥是真的升过仙的,踏儿头是一个心痛的爹教育一个教育失败的富二代的故事,演化桥是立地成佛的故事。泰州八大家则是彻底的湮灭了它存在的痕迹。

  

  泰州的地名,是一部泰州的活历史。要一座上千年的古城焕发出精神,不是单靠改改名字就能达到了。老夫聊发少年狂,故纸堆里作文章。除了已遭毒手的西门桥,听说高桥也难逃一劫。

  关于高桥的传说,不必赘述。它能成为泰州地标性建筑之一,除了历史原因,也是因为它的建筑设计本身带有实用性和观赏性的功能。如今不知要改何名了。

  《左传》中曾经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不知这种强行忤逆民意的改名算不算反物。历史唯物主义者曾经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如今人民群众纷纷反对改名的名终于还是改了。可见台上越高调,台下越难堪。形式主义害死人啊。

  

  老泰州一去不复返,新泰州已经日渐成型。这是很多人的故乡,却不再是很多人梦里所记得的那个地方。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1651/222185951013.html

更多阅读

钱存训和海陵钱氏家族 来自甑山的钱氏家族

中国的汉字与图书,是世界文明的骄傲。出生与就学于泰州的钱存训教授在这方面的开创性研究取得了世界公认的成果,他的《书于竹帛》、《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等书都成了新的经典。今天我们坐在电脑面前从打字到成书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

游江苏溱湖国家湿地公园 江苏泰州溱湖湿地

  6月12日-14日,应同学相邀,参加了她所在的摄影沙龙组织的泰州三日游,我姨和清清妹妹也与我同行。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是我们第三天的行程。溱湖湿地地处江苏中部、江淮之间,系由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的全国第二家、江苏首家国家级湿

声明:《泰州海陵教育网 泰州海陵教育网 唠唠海陵这些老地名,翻翻泰州那些旧账篇》为网友太坚强是软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