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 揭秘:李广冯唐连遇三代明君为何都不得重用?

  冯唐、李广性格中的显著特点即为憨直而不善逢迎,这一点司马迁在《史记》中说的非常透彻。而正因为如此,文帝、景帝、武帝三代帝王,在对待冯唐、李广的态度上,逐步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有雅量,能听得进逆耳之言的汉文帝比较欣赏冯唐、李广。《史记》记载了这么一件事。一次汉文帝与冯唐等人闲聊,因为匈奴入侵而大伤脑筋的汉文帝感慨地说,若能得到廉颇、李牧,自己就不必发愁了,“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此时,冯唐竞当众毫不客气地批评道:“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这话当然令汉文帝极为不悦,“上怒,起入禁中”。由此小事即可看出,冯唐的耿直、不善逢迎简直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不过,汉文帝毕竟有雅量,不但没有处罚冯唐,反而又找冯唐谈心: “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他还耐心地让冯唐道出说这番话的缘由。于是,冯唐先道歉说“鄙人不知避讳”,之后才说出了缘故,原来之前被罢免的云中太守魏尚本是能抗击匈奴的将才,只因报功时多报了6个首级,竟遭撤职。冯唐认为对于边防重将,要放手任用,赏罚分明。魏尚带兵得法,匈奴不敢侵犯。如今仅仅因为一点小过错便重罚,即便得到名将,又如何能用好呢?于是,汉文帝“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由此,他对冯唐也开始重用。

  对于李广,尽管他为人憨直, “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属于只知低头拉车、不懂抬头看路的实在人,但汉文帝同样十分欣赏他。李广经常率部与匈奴力战,也常随汉文帝射猎,汉文帝对李广的勇力过人深为叹赏,曾亲口对李广说: “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当高皇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以汉文帝识人用人的眼光,李广的军事才干应该是十分出众的,即使不是帅才,也绝对是一个出色的将才。

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 揭秘:李广冯唐连遇三代明君为何都不得重用?

  然而到了汉景帝当政的时候,冯唐的境遇却发生了变化。当时,汉景帝命冯唐去担任楚国的丞相,但不久就被罢了官,具体原因史料中没有记载。以汉景帝用人欠雅量来看,估计说话直来直去、不善逢迎的冯唐不会得到他的喜欢,被罢官也是必然。而李广虽未被罢官,但也因憨直、不懂政治而遭到了汉景帝的猜忌。七国之乱时,李广随周亚夫平叛,立下大功,并以夺得敌军军旗而威名大震。当时,梁王以将军印赐之,李广竟憨头憨脑地接受了,正是这件事犯了汉景帝的大忌。身为朝廷的大将,怎能受藩王的官印?因此战后论功行赏,有29人因平叛有功被封侯,而立下大功的李广却未加赏赐。李将军为自己的憨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失去了封侯的绝佳机会,也为今后的仕途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汉武帝上台后,求贤若渴,向全国征求贤才,但这个时候,冯唐已经老了, “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馀,不能复为官。”这对冯唐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而汉武帝对李广的态度,是非常复杂的。应该说既有看重李广的一面, “以为广名将也”,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用;同时,也存在压制李广的一面。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卫青、霍去病等大举北伐,但却暗中告诫卫青,“李广数奇(命运乖舛),毋令当单子”。这种两面的态度,源于汉武帝用人的两面性,既渴求、重用人才,又不爱惜人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1651/507804496392.html

更多阅读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一寸光阴不可轻txt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朝阳佑顺寺第二届(2011)佛教文化夏令营宽运法师早斋过堂开示(07-16)各位法师、各位同学:今天早上八点半钟我们将举行「闭营仪式」;在这闭营之前,我心里头还是有几句勉励的话,想要跟大家说一说。我们

柴静《杂种冯唐》 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

他说有个大官儿跟他说“开会的时候带一念珠,就当听和尚念经”我有什么俗事儿就问问他,他说他有个有用玩意儿,是一个戴金链子的美国老太太教的,在麦肯锡公司苦练了十年,叫金字塔原则。给我发个文件来。“用一句话说,金字塔原则就是,任何事

择一城终老冯唐 冯唐诗百首经典句子

文/冯唐如果腰缠大把的时间,让我选择一个城市终老,这个城市一定要丰富。生命太短,最没有意义的就是不情愿的重复,所以人生第一要义不是天天幸福,而是天天不烦。喜怒哀思悲恐惊,酸甜苦辣咸麻涩,都是人生经验,整天笑的是傻强。生物教授说,衡量

我读冯唐 杨晨读冯唐的诗

我读冯唐路金波/文一、冯唐难封有道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但现实是,四十一岁的冯唐“用文字打败时间”,妖娆地盛开在各界文艺女青年中间,尤其每每大酒之后,在微博晒出挤青春痘的照片。冯唐的书近两年越卖越多,然而圈内对其评价,却

声明:《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 揭秘:李广冯唐连遇三代明君为何都不得重用?》为网友永不言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