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忠和安禄山 安禄山造反除被杨国忠所逼外,更因为这条致命的规定

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沉重地打击了大唐王朝,使得原本富饶昌盛的大唐,从此江河日下。“安史之乱”后,大唐王朝失去了广大的领土,北方被回纥(回鹘)控制,西域被吐蕃占据,更重要的是,从此藩镇势力尾大不掉,割据一方,成为了中央朝廷的心腹之患。

“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安禄山,是当时典型的胡人,出身卑贱,不像中原的文人士大夫那样有文化,兼且是个私生子,连自己亲爹都没有见过。不过安禄山人很聪明,办事精明干练,还会说几国语言。

(图)安史之乱

历来的各种小说、野史中,都说唐玄宗当政的后期,内有杨国忠祸乱朝纲,外有安禄山蠢蠢欲动,最关键的是,宰相杨国忠和手握重兵的安禄山不和,杨国忠一而再、再而三地在玄宗耳边吹风,说安禄山一定会谋反、一定会起兵,结果,安禄山也不含糊,真的就起兵造反了。

但其实,对安禄山来说,他最开始当然是不想起兵谋反的,朝廷对他的恩宠隆盛,而起兵谋反一旦失败,荣华富贵烟消云散,还要身首异处,他何必要冒这个险呢。至于他最后真的铤而走险,挥军西向,也不是杨国忠一个人逼出来的,这事儿背景十分复杂,如果认为只是杨国忠一个人的原因,那就未免武断了。

唐玄宗开元后期,李林甫取代张九龄,成为大唐的宰相。“口蜜腹剑”这个成语就是从李林甫这儿来的。这个李林甫,虽然在人品上颇有可以指摘之处,但是却很有才干,兼且有政治手腕。李林甫在朝廷上的时候,安禄山对他害怕的要命,因为李林甫的眼线到处都是,安禄山的一举一动他都了如指掌,贪污受贿、克扣粮饷这些事儿,都逃不过李林甫的眼睛。每次安禄山要到首都长安去向宰相李林甫汇报工作的时候,总是提心吊胆的,汇报当天,如果李林甫觉得满意、觉得安禄山做得好,安禄山能高兴上几天,而如果李林甫稍稍有不满的情绪流露出来,安禄山可能会连续几天都睡不好觉。

后来接替李林甫担任宰相的杨国忠可没有李林甫这能耐,他和安禄山之间不和,但他却完全没有办法像李林甫这样治住安禄山。安禄山对于杨国忠,只有鄙夷,而没有半点害怕之心。

(图)安禄山

可是,安禄山之最终铤而走险,还得从李林甫当政的时候说起。

唐朝开国的一百多年里,一直都有一个传统——出将入相。像开国大将卫国公李靖,官拜尚书左仆射,就是当然的宰相,而在外领兵,他曾南平萧铣、北灭吐谷浑;还有高宗朝的刘仁轨,在白村江,一仗打的日本近千年都不敢觊觎朝鲜,而打胜了之后,刘仁轨就回到朝廷,出任宰相总领朝政。在唐朝前期,朝廷上的宰相,和在外统领大军作战的大将,有着很好的良性互动,经常是在外有大功的将领累积了威望和资历之后可以入朝为相。而这种愿望,当然也是安禄山所有过的,毕竟起兵时候的安禄山,身兼河东、范阳、平卢三镇节度使,手握十五万野战兵力,完全由实力支撑他登上宰相的位置。

但坏就坏在这儿,在李林甫为相的时候,这条做宰相的通道被隔断了。

李林甫聪明,但却把很大一部分心思都放在了权谋上。本来边将和宰相有良性互动的通道,可李林甫为了自己的地位不受威胁,他就要想法设法断掉这条通道。他自己不曾带兵打仗,是个地地道道的文官,所以他就特别害怕武将来夺他宰相的位置。于是,他就向唐玄宗建议,边境上的军政长官——节度使,一定要任用那些文化水平较低的、出身比较低微的胡人。李林甫当然有自己的打算,因为当宰相需要比较高的文化素养,这些出身低微的胡人,就不太能对自己构成威胁了。唐玄宗可能有其他的考虑,竟然就同意了李林甫的建议。于是,在玄宗朝后期的边境将领人选上,有很多都不是汉族,比如西北的大将哥舒翰,东北的安禄山、史思明,都是少数民族出身,而安禄山、史思明这些人,不仅是胡人,而且出身比较低微,故而李林甫特意把他们的官职提升的很高,让他们来压制那些出身比较高贵、文化素养比较高的同僚。

(图)杨国忠

杨国忠继任宰相之后,李林甫驾驭下属的手段没学会,而李林甫打压武将的伎俩倒是学了个八九不离十。杨国忠上台之后,还是奉行李林甫那一套,使得安禄山入朝为相的愿望彻底破灭了,这还不算,李林甫还一个劲儿地在唐玄宗耳边吹风,说安禄山要谋反,结果,安禄山最后忍无可忍,真的谋反了。要知道,安禄山手握重兵,李林甫在的时候,因为李林甫的手段还能镇得住安禄山,可一旦宰相从李林甫换成了杨国忠,安禄山就再也无所顾忌了。

于是,天宝十五载(公元755年),“渔阳鼙鼓动起来”,安禄山带着他的十五万大军,挥军西向,中原大地,承平日久,已经一百余年没有见过军队的动静了,各地自然是望风而降,安禄山一路攻入长安,玄宗远走成都、肃宗北上灵武,唐朝中衰,都是不可避免的事了。

杨国忠和安禄山 安禄山造反除被杨国忠所逼外,更因为这条致命的规定

可叹李林甫为了一己私欲,断了边将入朝为相的路,最终激的安禄山谋反,为唐朝由盛转衰埋下了伏笔。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 李澍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1851/786284664666.html

更多阅读

奸臣传:杨国忠唐朝

唐明皇和杨贵妃(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杨国忠,原名杨钊,与杨贵妃是从祖兄妹关系,亲戚关系疏远,不是直系。杨钊的祖、父辈都定居于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父亲杨珣,曾任宣州司主参军,家中生活穷苦。母亲张氏,是武则天宠爱的面首张易之的

李林甫 李林甫杨国忠

李林甫(683-752),唐宗室,小字哥奴。通音律,会机变,善钻营。开元中,迁御史中丞、吏部侍郎,深结唐玄宗宠妃武惠妃及宦官等,僭伺帝意,故奏对皆称旨。开元二十二年(734)五月拜相,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开元二十四年(736)底代张九龄为中书令,大权

杨国强:碧桂园创造教育地产模式

 但谁能想到,一场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却成就了14年后中国房地产的首富。在顺德白手起家的建筑商杨国强,为顺德某发展商带资建造了这数百套别墅,这就是顺德碧桂园的前身   由造房者变成卖房者,杨国强和他的建筑队看起来很惨,可恰恰就是这

杨国忠 杨国忠-人物简介,杨国忠-人物生平

杨国忠本名杨钊,唐朝蒲州永乐人。唐中期权臣,奸臣。专权误国,排挤忠良,起用奸佞,败坏朝纲。杨贵妃同曾祖兄,张易之之甥。卒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六月。杨玉环得宠于唐玄宗之后,升任宰相,与安禄山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与太子李亨的矛盾最终

声明:《杨国忠和安禄山 安禄山造反除被杨国忠所逼外,更因为这条致命的规定》为网友半世晨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