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版本号命名规则 拉祜族的“家庭”和“命名”制度是怎样的

  近代拉祜族的家庭有一夫一妻的父系小家庭和双系大家庭两种类型。到20世纪50年代,双系大家庭在澜沧县的糯福、孟连县的南雅、勐海县的布朗山及耿马县的富荣等地还有不同程度的残余。其家庭成员为一对夫妇及其三四代后裔,包括儿子、儿媳、孙子、孙媳、女儿、女婿、外孙女、外孙女婿等。在大家庭内,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一个小家庭,各小家庭共居长屋内,人口从40人到100人不等。大家庭由辈分最高的男女老人担任家长,男家长的主要职责是领导和组织生产,主持宗教祭祀,调解内部纠纷,参与村寨公共事务的处理。女家长主要负责安排家庭副业,主持全家的粮食开支。儿女婚事由男女家长协商处理。大家庭共同生产收获的粮食归全体成员所有,牲畜亦属共有,但各小家庭自己从事副业所得归己所有。有的大家庭内部各小家庭之间已出现贫富分化。大家庭分家,共居长屋的子女均可分得一份,赡养父母的长女或幼子,除应得的一份财产外,还可继承父母的房屋。已到妻方居住的儿子和嫁到男方家的女儿均不得回来参与财产的分配。各小家庭,父亲的财产传儿子,母亲的财产传女儿。

  父系小家庭是拉祜族主要的家庭形态,其成员一般包括父母和子女两代,长女或幼子成婚后与父母同住。由于这种小家庭是在明、清以来双系大家庭解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时间不长,或多或少仍残存着一些母系特点,如男子从妻居,女儿可继承财产等。但世系是严格按父系计算的。

  拉祜族的命名制度

制度版本号命名规则 拉祜族的“家庭”和“命名”制度是怎样的

  婴儿生下第三天即行命名。拉祜族的男子名均有一“扎”字,女子名均有一“娜”字。命名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按出生日之生肖属相取名,如属龙日出生的男孩叫扎倮,女孩叫娜倮;属虎日出生的叫扎拉或娜拉。(2)按出生时间、出生顺序取名。如早上生的叫扎体、娜体,晚上生的叫扎迫、娜迫,老大叫扎儿、娜儿,老么叫扎列、娜列。(3)根据婴儿的体格特征职名。如身材瘦小者叫扎依、娜依。(4)父(母)子(女)连名。连名方式为父名+欲取名+八(父亲之意),母名+欲取名+月(母亲之意)。如属龙日出生的男孩可取名为扎四波扎倮八,其中的“扎四波”即为父名。此外,还可用长辈的名字取名,依出生时听到的声音取名等等。孩子上学后取学名,但学名只在学校里使用,在家里仍用原名。近年来,出现了原名与学名连用的现象,且越来越普遍,如扎四·李建华、扎给·黄新民、娜儿·罗瑞英等。这种连名也可倒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蓝月传奇 美女陪玩 热血传奇 套装赠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2451/183792573763.html

更多阅读

布朗族 拉祜族

1概况布朗族有多种自称,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布朗族自称“布朗”或“巴朗”,临沧市和保山市的自称“乌”,墨江、双江、云县、耿马等地的自称“阿瓦”或“瓦”,思茅的自称“本族”,澜沧县文东乡的自称“翁拱”,镇康、景东的自称“乌”或“乌人

版本号命名规则 舷号 舷号-简介,舷号-命名规则

舷号亦即船身上的编号,通常是标志在舰艇两舷的吃水深度(水位)线以上位置,也有一些是标志在舰尾的。至于潜艇,则是标志在指挥室的围壳上。舷号由该个国家的海军领导机关统一编定,用以确定舰艇在海军序列中的位置,以方便识别。舷号通常是以序

拉祜族饮茶习俗

   拉祜族饮烧茶、烤茶和糟茶。  烧茶:拉祜族习惯的一种饮茶法。将新梢采下的一芽五六叶鲜茶直接在明火上烘烧到焦黄,再放人茶罐内煮饮。爱华阅读配图  烤茶:是拉祜族一种古老而普遍的饮茶方法。先将小陶罐在火塘上烤热

拉祜族婚俗 拉祜族婚俗--宴席,结婚不办离婚办

  节日聚会找对象  拉祜族青年男女找对象,主要在节日聚会的场所里找。他们选择对象的一般条件是:男的要会犁地、耙地、砍柴、铲麻、纺麻线、打猎,为人要诚实勤快,至于外表是次要的;女的要会接麻线、织布、缝衣服,为人要勤快,心地要好

声明:《制度版本号命名规则 拉祜族的“家庭”和“命名”制度是怎样的》为网友青芜堤上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