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黑洞和太阳系组成了双星系,这也是太极图的真正含义。黑洞不可观测,人类一直不知道它的存在。它有12颗行星,其上生活着高级智能生命,“他们”在史前登陆地球,告知人类这个暗星系的存在,并为传递这个信息打造了中华玉文明——玉璧是黑洞模型!(请进入本人头条主页阅读前三章)
第四章:河图洛书
令我没想到的是,上古文明竟然传递下来两个数据,它们就在河图和洛书里。传说伏羲时,黄河里出了一匹神马,背上画着图,这个图案就是河图:
几千年来,无数绝顶聪明的人绞尽脑汁探究其中奥秘,均以失败告终。这是必然的,因为时代的限制。面对这两幅图,很多人犯了个通病——把问题复杂化。要知道河图、洛书的目的是为了传递信息而不是故弄玄虚,作者势必采用最简单、最直观的方式,以期我们能读懂其义。所以,一目了然的信息就是他们想传递的!
不难看出最外两层数字中,外层数字减内层数字等于5,每个方向上都是如此;往里第三层也是两个数字5,更不用说最内层中心大大的5! 5...5...5——这幅图的目的就是为传递数据:5!
注意最外两层黑白子的布局——同一层中相对的位置颜色相反,如同八卦里的阴阳爻总是相对,这是在提示我们此图讲的是双星运动!这就很容易让人把这两层数字差和两个天体的轨道差联系起来——它们的轨道周长或半径相差5倍!
现代物理学告诉我们,双星轨道半径差5倍意味着质量差5倍,那么谁是谁的5倍呢?如果太阳是较大的那颗,那么五分之一太阳的就是颗矮恒星,亮度较低,但能否完全隐身不被发现,我很怀疑;如果太阳是较小的那颗,5倍于太阳的不可见天体必然是黑洞。到底是哪一种,谜底就在洛书里!
洛书,古称龟书,传说有神龟出于洛水,其甲壳上有此图象,为大禹所得:
观察水平、垂直,对角线方向上三个数的和,你会发现它们都等于15,无处不在的15就是洛书要传递的数字!但这有什么意义呢?
黑洞最重要的两个属性是质量和视界半径(奇点到视界的距离),两者成正比关系,如果将太阳压缩成一个黑洞,它的视界半径是3公里,那么5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半径就是5*3=15公里。洛书是在告诉我们那不是矮恒星,那是一颗质量5倍于太阳,视界半径15公里的黑洞!
注:《玉石密码》是本人多年的研究成果,共14章:
第一章:天体模型
第二章:灭绝元凶
第三章:太极八卦
第四章:河图洛书

第五章:天外来客
第六章:天国之星
第七章:永别太阳系
第八章:六器
第九章:乌鸦座
第十章:目标——鬼宿
第十一章:周期
第十二章:世界末日
第十三章:尼碧鲁——引力相消(上)
第十四章:尼碧鲁——引力相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