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兰花经过劳动人民长期栽培、选育,品种甚多。许多名贵兰花有的根据它们的花瓣瓣型的特殊形态而命名的,如“××梅”。“××荷”、“××水仙”、“××素”、“××奇瓣”等。有的根据它们的颜色加以形容,如“绿云”、“翠盖”、“绿英”、“紫绶金章”、“翠一品”、“赤蜂巧”、“仙绿”、“大绿荷”、“绿魁”、“翠蟾”、“紫寒兰”、“白报岁”等。有的根据栽培者姓名或在选育过程中的佚事以及地名等作为它们的命名,如“宋梅”、“端梅”、“汤梅”、“张荷素”、“榭荷素”、“程梅”、“崔梅”、“杨氏荷素”、“杨氏素蝶”、“大一品”、“小打”、“常熟素”、“苏州春一品”、“余姚第一梅”、“上海梅”、“松江大荷”、“温州素”、“巨州素”、“金岙素”、“龙岩素”、“观音素”、“永安素”、“永福素”、“建兰”等。亦有以其形态而命名的,如“集圆”、“鹦哥梅”、“海鸥”、“朵云”、“蜂巧”、“翠蝶”、“蛾蜂梅”、“端梅”、“极品”、“鱼魫兰”等。更有以花茎上着生花朵的多少和形象而命名的,如“十三太保”、“十八大凤”、“代梅”、“蕙莲”、“和合蝶”、“四喜蝶”等。为了使读者详细了解我国主要名种兰花的历史、特征、瓣型系统,现详细介绍如下:
蕙兰类
1.上海梅瓣型绿壳类梅瓣历史清嘉庆初李良宾选出。特征三瓣长脚圆头,半合硬捧,穿腮小如意舌,花色翠绿,一字肩。盛开后,副瓣偶有后翻状。叶半垂。花葶细长。苞叶绿色。被列入老八种之一。
2.仙绿瓣型绿壳梅瓣,别名宜兴梅,因花形酷似老上海梅,故亦称后上海梅。历史民国初年由宜兴艺兰者选出。特征三瓣头圆、狭长,分窠,羊角兜捧心,舌长不卷。在旧社会,兰贩常以此种混充老上海梅出售。苞叶绿色。常有梅形水仙瓣开出。
3.老蜂巧瓣型赤壳类绿花梅瓣历史清康熙时由上海青浦县朱家角市民选出,当时苏州洞庭山金姓者在那里开设当铺,向买不肯,嘱贼偷出,为此曾引起诉讼。相传双方向官场行贿,逐级上诉,未获胜负,直上告至康熙皇帝,引起他的好奇,下令将此花送京,尔后,当观赏时,恰巧有一只蜜蜂飞落至花朵上,当即命名为蜂巧。
特征三瓣文皱,收根细、放角,紧边,猫耳捧,方缺舌。花色微黄。苞叶浅绿色。为旧传名种中之珍种。
4.老极品瓣型绿壳类绿花梅瓣历史清朝光绪辛丑年由杭州公诚花园冯长金选出。特征三瓣圆头、长脚收根,分窠,硬兜捧心(有时偶有分头合背式),龙吞大舌,肩平。苞叶绿色。被列入蕙兰新八种。
5.江南新极品瓣型赤壳类梅瓣历史1951年由浙江兰贩阿禄带至无锡杨干卿家,当时杨氏托荣文卿先生鉴审花蕾,确定日后必出好花品,其后由杨干卿买下。
特征花形与老极品相仿。三瓣圆头收根,分窠半硬兜微合,龙吞大舌,肩平,细长花葶,风韵气色甚佳,被列入蕙兰新八种之一。
6.端梅瓣型赤转绿壳类梅瓣历史1913年杭州卢长寿选出,由于花容端正,故命名为端梅。特征三瓣头圆、边紧色绿,肩平,分窠或分头合背,蚕蛾兜捧心,舌大。花朵排列较密。被列入新八种之一,为蕙兰中名种。
7.崔梅瓣型赤转绿壳类梅瓣历史抗战前,杭州崔怡庭选出。特征三瓣头圆且大,细收根,瓣肉厚糯,半硬捧心,分窠或分头合背,龙吞舌。色绿,肩平。被列入新八种之一,亦为蕙兰中名种。
8.仙蜨瓣型赤壳绿花梅瓣历史清朝光绪庚子年由绍兴兰贩徐阿木选出,由杭州邵芝岩鉴定而命名。特征三瓣长脚圆头,紧边,厚肉,软蚕蛾兜捧心,大如意舌。各朵花柄微红色。花朵初开时略俯首,一星期后则挺拔。
9.翠萼瓣型绿壳梅瓣历史1909年由无锡荣文卿选出。特征三瓣短圆,紧边,硬兜捧心,分窠,小如意舌,肩平。有时开癃放门时,必须用骨针把勾搭三瓣挑开,否则三瓣皱,瓣幅中心有硬筋。被列入蕙兰新八种之一。
10.庆华梅瓣型绿壳类梅瓣历史1911年由浙江绍兴兰贩车庆选出,售予吴恩元先生,栽培六年后复花,时值推翻满清皇朝,为庆贺起见,念及车庆在华兴旅馆发现此花,故联系其人、其地,遂命名为庆华。特征三瓣短脚圆头、紧边,瓣厚,分窠蚕蛾捧心,大如意舌,一字肩。被列入蕙兰新八种之一。
11.涵碧梅瓣型赤转绿壳类梅瓣历史1918年由浙江绍兴兰贩刘德林选出。特征
三瓣短阔、紧边,瓣厚,分窠半硬捧(背基部微合拢),龙吞舌,花葶细而高。花色如碧玉。流传不多,由于花容端壮、秀丽,被视作蕙兰中杰出种之一。
12.荣梅瓣型赤壳类梅瓣历史清宣统元年由无锡荣文卿选出。特征三瓣长脚圆头,分窠半硬兜捧心(有时捧瓣基部有合背形式),圆舌,五瓣质厚、糯,色绿。为新八种之一。
13.程梅瓣型赤壳类梅瓣历史清乾隆年间由江苏常熟程姓选出。特征三瓣紧边短圆,分头合背或分窠捧,龙舌,花葶粗壮高大,叶阔呈弓形。为老八种赤蕙之首。14.关顶瓣型赤壳类梅瓣历史清乾隆时由江苏浒关万和酒店店主选出。故一名万和。特征五瓣短圆,豆壳,分窠,大圆舌,肩平。叶阔。为老八种赤蕙之一。
15.元字瓣型赤壳类绿花梅瓣历史清朝道光年间由浒关艺兰者选出。特征三瓣头圆长脚,紧边,色绿,分窠半硬捧心,肩平,执圭舌,花葶粗壮高大,为老八种中赤蕙之一。
16.老染字瓣型赤壳类梅瓣历史清朝道光时由浙江嘉善阮姓选出。亦名阮字。特征三瓣短窄深,肩平,分窠大观音兜捧心,大圆舌,有时花朵癃放;唇瓣尖部被嵌窄不舒、上翘或歪斜,故俗称为秤钩头老染字。花葶细长。为蕙兰中老八种之一。
17.后翠蟾瓣型绿壳类梅瓣历史旧有翠蟾,在清朝乾隆时由江苏宜兴(aIhUaU.COm)尤姓选出,其后已断种。咸丰七年富阳张圣林选出花形类似者,为怀念旧种,又命名为翠蟾,兰界遂俗称为后翠蟾,以示其别。
特征外三瓣短圆、收根极细,瓣前幅形如汤匙罄口,瓣肉厚,半硬分头合背捧,小如意舌,肩平,花色俏绿如翠,花茎细圆挺直。不易生花,繁殖慢。为蕙兰中着名佳种之一。叶厚阔,呈弓形。
18.端蕙瓣型赤壳类绿花梅瓣历史由浙江杭州诸长生选出。特征三瓣头圆,紧边,长脚收根,肩平,半硬捧,大如意舌,花葶细长。
19.解佩瓣型赤壳类绿花梅瓣历史民国初由上海张姓选出。特征三瓣翠绿,紧边短脚圆头,白玉捧心,大如意舌,花葶细长。花蕾刚舒瓣时花形稍小,渐后越放越大,花姿挺劲。叶细狭,呈弓形,繁殖快,健花。
20.碧如海瓣型赤转绿梅瓣历史1933年由作者沈渊如选出。特征花形似上海梅,花色碧绿,花葶细长,健花,容易繁殖。叶细狭半垂。
21.天锡梅瓣型赤壳类梅瓣历史不祥特征三瓣圆头、紧边、收根,肩平,半硬兜捧,小如意舌,花葶上花序仅四、五朵。
22.戚氏第一梅瓣型赤转绿梅瓣历史1930年由戚之刚选出。特征花形近似老极品。
23.夏集圆瓣型赤壳类梅瓣(实则是梅形水仙瓣)历史抗战前选出。特征
花形与春兰的集圆相似。24.俞梅瓣型赤壳类梅瓣历史抗战前由上海俞致祥先生选出。特征三瓣圆短、收根,软蚕蛾捧,小如意舌。花葶适中,挺劲,与花序形型相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