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包裹志愿者实践报告
2011年4月到5月底,为响应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的“全国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及灾区学生六一关爱行动”,我校自强社号召我校学生积极参加爱心包裹劝募志愿者服务,为贫困地区的小学生筹集六一节礼物。
作为一名劝募志愿者,期间我参加了两次活动,分别是2011年4月24日在鹭江邮所,及5月22日在会展中心邮所。劝募志愿者的主要任务是向邮局内办理业务的人们及门前过往的路人宣传爱心包裹项目,让更多人了解此项目。并询问他们是否有意愿捐赠包裹给贫困山区或革命老区的孩子,若遇到有心人士想要捐赠包裹的,就带领他们到邮局内进行办理。
通过这一活动,我们用自己的方式为贫困地区的小学生贡献爱心,让更多的人知道且了解爱心包裹这一全民公益项目,让爱心散播人间。除此之外,我们自己也获益匪浅。
关键字:爱心包裹贫困地区小学生募捐志愿者 小包裹,大爱心

实践活动背景、项目介绍
爱心包裹项目是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的一项全民公益性活动,通过动员社会力量捐购爱心包裹的形式,关爱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及灾区小学生(2010年以后扩展到全国贫困地区)。项目以搭建透明、便捷的公益参与平台,推动全民公益为使命。爱心包裹中的善品是根据受益对象需求的不同精心配备的学习和生活用品。中国扶贫基金会依托中国邮政的网点在全国开通3.6万个爱心包裹捐赠站,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只需要通过邮政网点捐购爱心包裹(统一的善品和捐赠标准),即可一对一地将自己的关爱送给需要帮助的人。中国扶贫基金会计划从2010年开始,将项目覆盖范围扩大到革命老区、全国贫困县的所有贫苦小学生,以帮助更多贫困孩子快乐成长。
截至2010年底,社会各界爱心人士通过项目已关爱163万余名小学生和654九个贫寒家庭,覆盖了5.12地震灾区、玉树地震灾区、西南旱灾灾区、舟曲灾区以及全国部分贫困地区的二十八个省、16八个县、3870所学校和6000多个家庭,项目累计筹集善款1.897亿元。爱心包裹带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一份物质上的帮助,更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更有利于受益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激发他们蓬勃向上的精神。同时,开展爱心包裹项目,为社会不同群体之间搭建了传递爱心的桥梁,营造了和谐社会的氛围。
为了让爱心包裹项目成为社会各界参与公益事业的平台,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到项目中来,让更多的贫困地区及灾区小学生受益,促进社会和谐,中国扶贫基金会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签署了爱心包裹项目长期合作战略协议,决定将爱心包裹项目长期开展下去。进入2011年,正值建党90周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全国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及灾区学生六一关爱行动”,呼吁社会各界通过捐购爱心包裹的形式,关爱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及灾区小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全国人民的关爱。
实践活动过程
带着想为贫困地区的小朋友们筹集六一节礼物的愿望,我和几个同学参加了自强社组织的志愿者招募,且参加了两次劝募活动。
4月24日是我第一次参加活动。万事开头难。第一次进行劝募,第一次要主动与过往的行人搭讪宣传,难免紧张。组长分配好任务之后,宣布活动可以开始了。站在邮所门外,我和我的搭档都在踌躇不前,看着过往的行人,我们在物色着第1个对象,希望有个好的开头。最终把目光定在了1个看起来二十多岁的年轻女子身上。
我们走过去,面带微笑,先自我介绍:“您好,我们是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志愿者,请问能耽误您几分钟时间吗?”
那名女子应该是在等人,所以表示有时间可以听我们说。于是我们尽我们之所能向她介绍爱心包裹项目,也给她看宣传单上的图片,以使她更加了解。然后我们继续问她有没有意向想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捐赠1个爱心书包,她表示她也很有兴趣,只是现在要走了就不能进去邮所办理。我们只好告诉她邮所平时都可以办理这个业务,而且还可以网上办理。微笑的感谢她听我们讲,然后离开。
虽然没有劝到,但也算是有个好的开头。之后又一起合作劝了几个路人,我们都熟悉了流程,于是就分开,进行一对一的劝募。
不同的人对我们的活动有不同的反应。在我们上前与他们开始谈话时,有些人表示很有兴趣,且认真听我们介绍活动。也有些人表示在赶时间,没空听我们讲,然后就飞快的走过去了。还有些人在我们上前时就摆摆手阻止我们,脸上显出不想听我们讲的表情,然后快速走过去。
我们就这样不断的被过往的行人拒绝又拒绝,1个早上过去了,我才劝到1个学生型文具包。如此多的拒绝让我饱受打击,深感沮丧。但我也知道身为1个志愿者,我的任务是什么。我知道我应该不怕被拒绝,再接再厉,越挫越勇,坚持到最后,力图帮助到更多的小朋友。我们互相鼓励,我们自我调整,力图保持良好的状态,保持脸上的微笑。
劝募活动从早上十点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四点。中间有吃午饭的时间。到结束时统计,我们小组平均每人劝到1个包裹。虽然数量不多,但是我们也很满足,因为我们帮助到6个小朋友了。
5月22日我再次参加到劝募队伍中,去到会展中心邮所进行劝募。与第一次一样,我们满怀热情,面带微笑,对过往的行人进行宣传劝募。
实践活动结果分析及所思所想
两天的劝募志愿者经历,虽然只是劝到1个学生型文具包,但是我为公益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更多的人了解爱心包裹项目,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公益事业的重要性。同时我也是获益匪浅。看了很多,想了很多。
我们的劝募实践活动真的很艰难,成功率很低。分析了原因,我想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地点。我去的2个邮所都位于居民区附近,人流量不是很大,而且人口流动性不大。有些同学说去了几次同1个地方,很多路人都变得面熟,因为都是附近居民。鹭江邮所旁边是鹭江地铁站的1个出口,很多行人都是为了搭地铁而来,所以那天很多人都表示赶时间。然而又因为此活动是一定要在邮所内办理,所以只能在邮所附近宣传,以便有人想捐购时可以方便带领他们到邮所办理。
二:宣传形式。看我们现在的社会,街道上到处都是人,热闹非凡。其中,拿着1大堆宣传单张到处发的人也不少。人们早已对这些在街上宣传的行为感到厌烦与反感,所以才会有一部分人在我们上前宣传时露出那么厌恶的表情,然后快速走开。因为行人已经对这种宣传方式感到不耐烦,甚至有深恶痛绝的。所以他们看到站在路边手里拿着宣传单张的志愿者时,已经留下了1个不好的第一印象。后面再说到要他们“捐购”就更难了。个人觉得更好的方法是可以给他们看关于爱心包裹的视频,包括爱心包裹项目的介绍以及对贫困地区现状的介绍,让人们意识到贫困地区的小朋友的学习生活是多么困难,是多么的需要我们的帮助。由此来激发大家心里的爱,让更多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爱华网 www.aIhUaU.com欢迎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