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高山族服饰 台湾高山族服饰 海南黎族与台湾高山族服饰之比较

2008年3月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期第39页

海南黎族与台湾高山族服饰之比较

周菁葆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对海南黎族与台湾高山族的贯头衣、徒跣、文身、缠发、尚黑、椎结、鸟图腾、戴藤帽等服饰现象作了比较与分析,得出结论:黎族与高山族服饰文化虽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不同地域的典型风格,但至今仍有许多相似之处,其渊源则是来自古代百越文化的现代遗存。

关键词:黎族;高山族;服饰;比较

中图分类号:TS941.74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751(2008)01-0039-04

黎族与高山族服饰文化虽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不同地域的典型风格,但从比较中发现,黎族与高山族服饰文化至今仍有许多相似之处,其渊源则是来自古代百越文化的现代遗存。

一、贯头衣

这种服饰,黎族叫“桶裙”,又叫“黎裙”,“黎桶”。《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中记载说:黎人“贝布为衣,两幅前后为裙……用贝棉纺线,以色彩网成圈券,从头穿下,至腰结住为裙,名曰黎充”①。清代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人语》中载:黎人“妇女率著黎桶,以布全幅,上与下紧连,自项至胫不接续,四围合缝”②。

这种“贯头衣”形式,于高山族泰雅人则称作“努库司”,又叫“替瓦延”③,也是一种无领、无袖的“贯头衣”服饰。此外,高山族中的赛夏人和北部阿美人的“无袖胴上衣”,长的叫“鲁靠司”,短的叫“拉当”,也是一种“贯头衣”形式。

黎族和高山族的“贯头衣”,正是先秦百越系统民族的服饰。据《太平御览》中引《异物志》记载:“穿胸人,其衣则缝布二尺,幅合二头,开中央,以头贯穿胸不突穿”④。这里所指的“穿胸人”,只是指穿衣服时“以头贯穿”之人。又如:《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中记载:“邑豪岁输布贯头衣二领”⑤。另外,在《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中也有记载:南平僚“妇人横布两幅穿中而贯其首,名曰通(桶)————————————

①《古今图书集成》卷1391。

②清·屈大均《广东新语·人语》卷7。

③张崇根《台湾世居少数民族研究》,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第126页。

④《太平御览》卷790。

⑤《后汉书·西南夷列传》卷76。

————————————

收稿日期:2007-10-22

基金项目:2006年度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HNSK06-27]

作者简介:周菁葆,男,海口经济技术学院艺术研究所所长,教授(海南海口570203)

台湾高山族服饰 台湾高山族服饰 海南黎族与台湾高山族服饰之比较

第1期第40页周菁葆:海南黎族与台湾高山族服饰之比较2008年3月裙”①。可见,这正是《山海经·海外东经》中“贯匈国在其东”中所说的百越民族的服饰习俗②。

其实这种“贯头”衣之说,始于汉人。《汉书·地理志》中记载:儋耳、珠崖郡“民皆服布如单服,穿中央当贯头”。所谓“贯头”,颜师古释为:“著时从头而贯之”③。这里记载说贯头衣者为黎族先民所用,其实,这正是先秦百越系统民族通用的一种服饰。

二、徒跣

据《三国志·吴志·薛综传》:“椎结徒跣,贯头左袵。”《汉书·地理志》卷28中记载说,海南岛黎人“项髻徒跣”(同书也作“徙跣”,如“椎结徙跣”)。这里所说的“徒跣”就是赤足而行。明代顾介在《海槎余录》中也说黎人“露腿赤足”。这种习俗跟炎热的天气有关。无独有偶、台湾高山族的传统服饰中也没有鞋,“人人跣足而行,没有一族例外”④。

三、文身

台湾高山族“文身”久已有之,据《隋书·琉球传》记载:“男子拔去髭鬓,身上有毛处皆亦除去。妇人以墨黥手,为虫蛇之文”⑤。这种文身,正是古代越族“断发文身”的遗俗。

海南黎族也是如此,据东汉《异物志》载:“画其面及身,刻其肌而青之。或若锦衣,或若鱼鳞”⑥。根据明代顾介《海槎余录》载:“黎俗,男女周岁即文其身。自云:不然,则上世祖宗不认其为子孙也”。台湾高山族中泰雅、排湾、赛夏人流行的文身习俗与海南黎族的文身习俗是相同的,但称谓并不一样。高山族中的泰雅人称“帕塔司”,赛夏人称“平塔珊”,排湾语称“曼柴克”等等⑦,都是指文身。

四、缠发

黎族缠头,史有记载。据清代《皇清职贡图》卷四“琼州府黎人”条称黎人“首缠红巾”。调查材料证明,黎人确曾有过“裹以红色头巾⑧之俗。但也有用黑布者,如乐东县头塘村,从前男子头部“缠上两端绣花的黑色头巾”⑨。

而台湾高山族虽有缠发之习俗,但是“男女皆以白紵绳缠发,从颈后盘绕至额”,并不像黎族只是男子才缠,而且既不用红巾,也不用黑巾,用的是白色绳。这种习俗与宋代黎族中“以白布巾缠头”风俗相同,说明高山族更多地保留了古代越人的文化传统。

五、崇尚黑色

黑色在人们心中是与庄重、高贵、财富联系在一起的,《晋书·四夷》中载:“人皆倮露徒跣,以黑色为主”。在高山族排湾人中的服饰等级观念很突出,只有贵族的衣服中用重深色,尤其崇尚黑色,而平民则多用白色。

同样,黎族妇女们的桶裙都喜爱用黑色。如哈方言黎族妇女上衣以黑色为主,也有深蓝色,润方言黎族妇女也是如此,美孚方言的黎族妇女上衣也是喜欢用黑色或深蓝色等等⑩。黑色在高山族和黎族中,象征庄重,严肃、深沉,包含了高、大、深、广、多、密、强等意义,因而以黑色为贵。

六、椎髻

黎族习俗中“椎髻文身”,“男子文身椎结”,“魋结”,而且男女椎髻之式并不相同,男人“髻推额————————————

①《旧唐书》卷197。

②《山海经·海外东经》卷5。

③《汉书·地理志》卷28。

④张崇根《台湾世居少数民族研究》,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第126页。

⑤《隋书·琉球传》。

⑥杨孚《异物志》。

⑦张崇根《台湾世居少数民族研究》,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第177页。

⑧中南民族学院《海南岛黎族社会调查》下卷第227页。

⑨中南民族学院《海南岛黎族社会调查》下卷第12页。

⑩王学萍主编《中国黎族》,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第230页。

2008年3月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期第41页前”,妇女则“髻垂后”。

高山族也有“男女皆以白紵绳缠发,从颈后盘绕至额”的习俗,与黎族不同的是,男女一样额前椎髻,没有什么区别。

这种将发盘结于头顶或脑后的“椎”或发型,正如唐人颜师古所释:“一撮之髻,其形如椎”。此发式,正是古代百越民族所盛行。又据《史记·陆贾列传》载:南越王“尉他魋结箕踞见陆生”①,同样说明,“椎髻”是古代越人的传统习俗。

七、鸟图腾

以鸟为图腾的现象在黎族和高山族中也很典型。

《隋书·琉球传》中记载高山族“其男子用鸟羽为冠,装以珠贝,饰以赤毛”。现今高山族中的赛夏人男女都戴美丽的“头圈”,插上几支漂亮的禽羽②。布农人和曹人的男子喜欢在帽的顶端插上鹰的羽毛,女子则在顶端插上色彩绚丽的雉鸡羽毛。

黎族服饰中也有此习俗,据明代顾介《海槎余录》中记载有:“傍赘长许雉毛二茎”。清代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广东》中载:“用牛骨为簪拴之,饮以鸡毛”。清代毛奇龄在《蛮司合志》中也载:“蛮服饰以毛羽”③,又据清代张庆长《黎歧纪闻》中载:“富人头前多插银条为饰,或一条或二三条不等,似鸡尾形,故名鸡尾”按明代黎人就有“雉毛”,“鸡毛”为饰之俗,清代所用之“鸡尾形”的银条,当是由此演变而来。

总之,高山族与黎族服饰中都有饰以鸟羽为冠的习俗,这些习俗最初都是源自鸟图腾崇拜。鸟图腾崇拜主要体现在头饰上。商的先祖崇拜就是鸟图腾,殷商文化时期还盛行以鸟羽为头饰的巫舞。甲骨文中的“美”字最初原是画着一个舞人形象,头上插着四根飘曳的雉尾。以鸟为图腾的现象,不仅黎族、高山族中有,在西南许多少数民族中都很普遍。鸟图腾崇拜习俗被黎族、高山族巧夺天工的神针缝缀在服饰文化之中,服饰文化因之而增姿添色。

八、戴藤帽

高山族泰雅人服饰中规定,男人戴帽子,女人缠头巾。“帽子用藤编成,偶而用羽毛编制,也有用猴子皮、熊皮制成的帽子”④。高山族中的排湾人与卑南人则戴鹿角冠成豹牙制作的头饰”⑤。雅美人“头戴藤或银盔,妇女戴八角木盔”⑥。阿美人男子“头戴兽皮帽、藤帽或竹篾帽”⑦。上述帽中藤帽占大多数,其他如兽皮制成的帽子也很常见。

黎族也喜欢戴帽子,其形式据明代顾介《海槎余录》中载:黎俗“头戴漆帽”,又据明代《炎徼纪闻》中记载:黎族“妇人戴箬笠”⑧。清代光绪年间编修的《崖州志·黎防一·黎情》中则载:“戴藤六角帽”。上述文献中可看出黎人有“漆帽”、“箬笠”、“藤帽”等不同形式,与高山族并不完全相同,但以藤编为帽既轻便又而拥,深得就地取材之妙。这一点与高山族是基本相同的。

据张崇根先生说,日本学者鹿野忠雄在他的《台湾考古学民族学概观》一书中,列举台湾高山族的服饰24项,并指出其中的16项属于“大陆系的文化要素”,占总数的

2/3。本人难以见到此书,但从文中所考,有8项是黎族与高山族服饰中有共同特点的,这与鹿野忠雄先生的观点是不谋而合,都证明了高山族与黎族传统服饰的相同之处正是古代百越服饰文化的现代遗存。

尽管黎族与高山族服饰有地域上的差别,但它们仍残留着诸多的原始文化遗存,展示出人类古代服————————————

①《史记·陆贾列传》。

②《高山族多彩的民间服饰》,源自中国台湾网。

③清·毛奇龄《蛮司合志·两广四》卷15。

④⑤⑥⑦张崇根《台湾世居少数民族研究》,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第126-128页。

⑧明·田汝成《炎徼纪闻》卷4

张崇根《台湾世居少数民族研究》,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第131页。

第1期第42页周菁葆:海南黎族与台湾

高山族服饰之比较2008年3月饰的发展轨迹,是我们了解和佐证人类早期服饰状况的“活化石”。正如沈从文先生在《中国古代服饰》中将黎族和高山族的桶裙贯首衣称作中国服装历史上的活标本,甚是珍贵。

这种宽松博大的服饰源于商周,兴于春秋战国,不分男女,不论尊卑,都可穿着。但自春秋之际这种服饰在中原地区已逐渐消失,而今天,却在黎族、高山族中得以完整保存,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种桶裙在百越后裔的壮、布依、傣、侗、仡佬、水、毛南等族也盛行过。充分说明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不是孤立发生的,任何文化变异的前因后果,都是在一个广阔的文化背景里得到体现和说明的。

参考文献

[1]王学萍.中国黎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2]段梅.东方霓裳[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3]张永发.中国民族服饰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4]张超,云想衣裳[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

[5]吴永章,黎族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

DressComparisonbetweenLiEthnicGroupinHainanandGaoshanEthnicGroupinTaiwan

ZHOUJing-bao

Abstract:ThispapercomparesandanalyzesthedressphenomenainLiethnicgroupinHainanandGaoshanethnicgroupinTaiwansuchasGuantoudress,Tuxian,tattoo,hairtwining,Shanghei,zuijie,birdtotemandvinecapwearinganddrawstheconclusionthatalthoughthedressculturesofLiethnicgroupandGaoshanethnicgroupeachhaverepresentativestylesindifferentregionsinthelongdevelopinghistory,therearestillmanysimilaritiesduetomodernexistencefromancientBaiyuecultures.

Keywords:Liethnicgroup;Gaoshanethnicgroup;dress;comparison

(责任编辑竺小恩)

(上接第38页)

OnBra'sGreenDesign

GONGLi-huaXIONGYingSHENLei

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sthespecificcontentofbra'sgreendesignfromaspectssuchasmaterial,function,colorandpackingdesign,andintroducesseveralexamplesofbra'sgreendesign,whichgivesreferenceformorehumandesignofunderwearproducts.

Keywords:greendesign;bra;designprinciple

(责任编辑竺小恩)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3051/689135647831.html

更多阅读

高山族,中国大陆对台湾的一个“误读” 台湾高山族服饰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中国有56个民族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当然,56个民族中,有55个少数民族。再细究的话,台湾省的少数民族似乎只有高山族。但是,台湾省的民众却并不这么认为,而且台湾的少数民族中也没有

台湾高山族是从哪里来的? 台湾高山族民歌

台湾高山族约有40万人左右,占台湾省1900万总人口的2 %强。主要分布在台湾本岛山地和东部沿海纵谷平原以及兰屿岛上,分布面积约1.6 万多平方公里,占台湾全省面积的45%左右。高山族随着分布地区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称谓。主要有泰雅、阿美、

高山族 高山族的风俗

1概况据2004年台湾行政主管部门统计,台湾“原住民”共有452,579人,占台湾总人口的2%左右 ,主要分布在台湾本岛的山区和东部沿海纵谷平原及兰屿上。此外,根据祖国大陆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高山族还有4,461人散居在祖国大陆的福建、武汉、北京

高山族 高山族-民族历史,高山族-人口状况

高山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台湾南岛语系各族群的统称。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也有少数散居在大陆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大体可分为秦淮、曹、排湾三种语群,没有本民族文字,散居于

高山族的风俗习惯

高山族的风俗习惯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高山族民族来源是多源性的,但主要来自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古越人的一支。自汉族居民移居台湾后,原住民族分化为两部分:一部分定居平原,与汉族融合,称为平埔人,另一部分仍定居于山区,受汉

声明:《台湾高山族服饰 台湾高山族服饰 海南黎族与台湾高山族服饰之比较》为网友拢一蓑烟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