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日中午12:25,来自闽侯的32岁的林海燕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希希”、“涵涵”。结婚四年,她和丈夫张辉终于通过试管婴儿的方法,盼来了爱情的结晶。
但是,由于孕周仅26周多,“希希”和“涵涵”连早产儿都算不上,只能称为“有生机儿”。这意味着她们需要被送进新生儿科,借助保温箱和呼吸机,才有可能健康长大。
“两个我们都想救,但是我们的经济能力,让我们只能选择救一个。”无奈之下,林海燕和丈夫把体重更重一些的“希希”送到了12楼新生儿科的保温箱里,“涵涵”则留在了5楼母亲的病房里,由一家人照顾。
“想救她们,又没有能力”
“在产房里,我听到医生报体重,一个800多克,另一个只有760多克。我当时就想,太小了,可能活不了。”但是医生对孩子们的新生儿阿氏评分(评价新生儿出生时无窒息及窒息严重程度的一种简易方法)是8分(满分10分),这又燃起了林海燕的希望。
“医生说,希希和涵涵这样的情况,最起码要在新生儿科保四五个月,保到4斤左右,每天最少花费5000元,至少要花20-30万元,如果有并发症,会更多,这些都是难以确定的。”张辉说,“想救她们,又没有能力。”为了筹钱,3日傍晚,林海燕在朋友圈发布了求助信息,并陆陆续续收到了2万多元的善款。

但是,要救活两个“有生机儿”,这些钱远远不够。6点多,800多克的希希被抱上12楼的新生儿科,涵涵则留在了林海燕的病房里。
不愿放弃小涵涵还是走了
林海燕给双胞胎女儿取名“希希”、“涵涵”,谐音“稀罕”。这是她和丈夫早就商量好的,“她们是我们千辛万苦才求来的宝贝,我们稀罕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