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逃脱 朱元璋也未能逃脱皇室定律?什么是皇室定律

  所谓“皇室定律”,其实就是中国古代社会存在的分封与削藩之间的循环往复,不断上演和闭幕的怪圈。只要冷眼观察中国古代历史,它就好像是永远脱不开一个循环的圈,故有人称之为“皇室定律”。说起“皇室定律”,并不是从明朝才开始有的。据资料显示,元朝就有了分封做法,而它的宗室实行的分封制度,实际上又是源于蒙古时期对战争中俘获的人口、财产的再分配。元代诸王主要是从投下封地分取赋税收入,并非裂土为王。

皇室逃脱 朱元璋也未能逃脱皇室定律?什么是皇室定律

  明太祖继承元朝旧制而有所损益,明代藩王“列爵而不临民,分藩而不锡土”(《明史稿》列传三,诸王)。诸王虽分封各地,拥有爵位,但藩府之外,没有封地和臣民。由朝廷颁给“宗禄”。除宁王、燕王、晋王拥军防边外,其余诸王只能拥有少数护卫军。在朱元璋看来,分封皇室子孙控驭各地,防止外姓臣僚跋扈,便足以“外卫边陲,内资夹辅”,使国家固若金汤,而长久之计,莫过于此了。我们可以理解朱元璋之所以要分封,是因为明太祖朱元璋建国伊始,有患于功臣在内而皇族孱弱,故而决定广建宗室,大举封建。朱元璋摆出一副天下至公的面孔来给封建定调子,他说:“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明太祖实录》卷五一)群臣自然不敢反对,逢迎朱元璋是“封建诸王,以卫宗社,天下万世之公议”。

  明太祖有子二十六人,长子朱标封皇太子。第九子朱杞及幼子朱楠早亡。其余诸皇子及从孙一人先后封为藩王。1370年分封诸皇子为王:朱樉封西安为秦王,朱封太原为晋王,朱棣封北平为燕王,朱橚先封吴王,后改封开封,为周王,朱桢封武昌为楚王,朱榑封青州为齐王,朱梓封长沙为潭王,朱檀封兖州为鲁王,明太祖侄朱文正之子朱守谦,封桂林为靖江王,共9人。受封的藩王每年得禄米万石,可在藩王府置相傅和官属,拥有护卫军少者3千人,多者至1万9千人。

  朱元璋共进行了三次分封。首次分封的诸王在1370年至1385年间先后就藩。第二次分封诸王是在1378年:朱椿封成都为蜀王,朱柏封荆州为湘王,朱桂先封豫王,后改封大同为代王,朱楧封甘州为肃王,朱植封广宁为辽王,共6人,洪武末年就藩。第三次分封是在1391年:朱栴封宁夏为庆王,朱权封大宁为宁王,朱楩封岷州为岷王,后改云南,朱橞封宣府为谷王,朱松封开原为韩王,但迄未就藩,朱模封潞州为沈王,朱楹封平凉为安王,朱桱封南阳为唐王,朱栋封安陆为郢王,朱檥封洛阳为伊王,共10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3351/175031248701.html

更多阅读

明朝朱元璋 明朝朱元璋是否也属于“卸磨杀驴”之人?

在我国民间常常喜欢用“卸磨杀驴”来指责那些忘恩负义、恩将仇报之徒。那么,什么是“卸磨杀驴”的本意呢?它在成语中是带有贬义的,原意是指农夫在驴拉完磨之后,农夫就将其杀掉;后来引申义就是指利用完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后,抛弃掉或处理掉

朱元璋打日本 朱元璋为何不打日本,真的是被日本打怕了么

甲午海战、马关条约、南京大屠杀……中国跟日本有着说不清的恩怨情仇。如果当初朱元璋攻打日本的计划付诸实施,也许…中国与日本在地理上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就是唇齿相依的邻邦,历史上有过漫长的蜜月期,如汉唐。也有过水火不容的时候,后者

朱元璋还乡 朱元璋杀数万文人:弃官还乡也被看做要谋反

  明初死于朱元璋刀下的文人多达数万之众,开创了自秦始皇以来历代皇帝“文字狱”杀人之最。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个贫苦出身的农家子弟。他从小当过放牛娃,做过贼,当过乞丐,做过和尚,后来参加红巾军造反起家当了皇帝。虽说在寺里当和

声明:《皇室逃脱 朱元璋也未能逃脱皇室定律?什么是皇室定律》为网友灰色格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