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论 耶鲁大学 耶鲁大学心理学导论 耶鲁心理学导论

第一课第一课是简短的介绍。第二课是《基础:这是你的大脑》

以下是提到的书。

《诺顿读本》格雷·马库斯

《心理学》彼得·格雷

《惊人的假说》

《爱丽丝》刘易斯·卡罗尔

心理学分为神经科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 威廉·华兹华斯说:(三岁定终身)The child is father to the man

提到的电影:《衰鬼上错身》 《星际迷航》

第二课笔记:

神经元 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神经元是如何进行连接的

脑组织 各种脑组织的功能 大脑两半球

第三节,讲弗洛依德的概论和评价

无意识动机:本我 自我 超我

口唇期期 (依赖)

**期 (洁癖)

性器期 (恋母情节阉割情绪)

潜伏期

生殖期

升华 移植 投射 退行 防御机制

癔症 自由联想

梦境 宗教

《记忆战争》 可证伪性

He's not right . He's not even wrong

科学具有可证伪性。

斯金纳——行为主义

习惯化 经典条件作用 操作性条件作用

电影:《发条橙》

书籍:《行为语言述评》

知识并非天生,必须通过学习获得。no

并不需要诸如欲望目标等概念来解释人类的心理学现象。no

这些机制适用于所有领域以及所有物种。no

第六节:我们如何交流?

语言的要素 语音、语态、语法、单词之间的界限、符号任意性、有限域的无限应用、

语言的共性 抽象概念

语言的发展 混杂语言(奴隶) 语言隔离(狼孩) 特殊语言损伤

非人类语言交流

一、感知

1、颜色 亮度

格式塔原则 、相邻性、相似性、封闭性、良好连续、共同命运、整体性

2、深度

深度线索、线条透视、对象重叠、纹理梯度、缪勒·莱耶错觉、潘佐错觉、谢巴德旋转桌

二、注意 A.I.

三、记忆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外显记忆、内显记忆

语义记忆、情景记忆

编码、储存、提取(回忆和再认)

遗忘症(马特·达蒙徳遗忘症)

《心理学导论》第八节

斯特鲁普效应 变化盲视

一、记忆的种类:工作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感觉记忆、

外显记忆、内显记忆、

对空间地点的记忆、对长相的记忆、对日常客体的记忆

短时记忆——组块,七加减二,储存容量,保持性复述,加工深度实验,海马体认路空间记忆,记忆程度取决于理解程度,短时记忆变长时记忆需赋予信息意义。

记忆的关键:组织和理解

二、提取信息:

提取线索,相容性原则,情景/状态依赖原则。

记忆幻觉 大脑记忆的错乱

三、遗忘(大脑退化、干扰、提取线索的变化)

1.童年遗忘症

2.脑损伤性遗忘

a.逆行/过去性遗忘

b.顺行性遗忘 科尔萨科夫综合症 (遗忘-虚构综合征)永远活在当下,内隐记忆

《克莱夫·威尔林》《初恋五十次》《记忆碎片》

c.灌输虚假记忆

引导性问题,催眠,编造记忆

四、压抑记忆,心理记忆,闪光性记忆,照片式记忆

阅读材料:《如何灌输虚假记忆》

《心理学导论》09:爱

爱由亲密(分享秘密)、激情(生理吸引)、承诺组成。

三无:“无爱”

只有亲密:“喜欢”——普通朋友

只有激情:“迷恋”——一见钟情

只有承诺:“空洞的爱”——长期关系恶化

只有亲密、激情:“浪漫式爱情”——罗密欧与朱丽叶

只有亲密、承诺:“友谊之爱”——密友

只有激情、承诺:“愚昧之爱”——闪婚

三有:完整的爱

三大点:空间距离、相似性、熟悉影响吸引度

四小点:

能力。出丑实验——两级效应:能人出丑人气增加,普通人则减少

外貌吸引。假卷发实验——人们更在意自己认为有吸引力对象的评价

得到失去。增益效应、损耗效应 ——需求不断增加、仅有我们在意的人才能伤害自己

唤醒原因错误归因。摇摆桥实验——环境误导,家庭暴力

《心理学导论》第十节

一、惊人的假说——大脑

又一惊人的假说——达尔文的危险想法——复杂事物的起源,智者创造,自相矛盾

二、自然选择:随机变化,物种差别,恰好激发我们想象力的完美结构 达尔文的观点、笛卡尔的反驳

三、误区1、传播基因,区别终极导因与引信导因

误区2、适应性,副产品与意外区

四、超自然论、《震撼性教育》,酒吧进化心理学

五、人的理性,直观推断

框架效应(损失规避)

禀赋效应(拥有价值上升)

忽略基础比率 (直觉至上)

可获得性偏差

确认偏差

六、沃森选择任务,逆向工程

《心理学导论》11

一、情感

二、情感设立目标分清主次,由文化环境决定

《星际迷航》《lie to me》

三、杜兴微笑——真正的微笑

泛美微笑——礼节性微笑

腼腆的微笑——紧张

婚姻的丧钟是蔑视

四、恐惧 蜘蛛、蛇、高度、大型动物、黑暗、血、陌生人、羞辱、深水、独自离家——这是潜意识中威胁祖先生存的东西、因此,这是伴随着进化的情绪。

五、对亲属的利他行为

六、病毒 利用生物繁殖后代

七、婴儿 橱柜效应

《心理学导论》12

灵长类动物的微笑,安抚及缓和情绪

婴儿依恋最亲近的人,父母的关爱比物质重要

非亲属——互惠利他主义

囚徒困境、投桃报李、最后通牒博弈

理性的人很容易被利用,理性的人的回应经常不恰当

暴力声望与互惠利他主义相制衡

情绪文化差异与文化环境差异相关——如荣誉文化差异

《心理学导论》13

一、人们有何不同

1、性格:对待世界,对待他人

性格评定方法:可信度,有效性

五大类性格因素OCEAN

Openness 开放性

Conscientiousness 责任感

Extroversion 外向性

Agreeableness 随和性

Neuroticism 情绪性

2、智力 ——逻辑能力、处理问题能力等

G总体智力水平

S特定测试能力

IQ影响社会成就,社会地位,工作表现,反应速度,理解力,记忆力 持久性定理

二、人们为何不同 ——基因似乎是主要原因

1、基因 2、环境(共享的与非共享的)

同卵双胞胎、收养小孩、异卵双胞胎

人类群体差异:组内差异(遗传)、组间差异(环境)

菲林效应:智力逐代增加。

父母与孩子的影响度——双向未定

《心理学导论》14

一、男和女的差异——荷尔蒙

亲本投资、生殖细胞、体型、攻击性、

“库里芝效应”

二、性吸引

1、漂亮外表:均衡脸孔

2、女性关注权利、地位、孩子

男性还关注生育能力(年龄)

3、男女社会区别对待

三、性取向起源

基因、青春期经历(不明确)纯粹同性恋是进化之谜

《心理学导论》15

一、道德感

亲缘选择:基因

合作:思维进化

同理心导致道德焦虑和行动

二、道德判断

无意识、无处不在

道德推理,文化争论:自主道德观

道德惊愕

三、道德行为

恶的动机:失去自我和不把别人当人看

善的动机:互相依赖和从他人角度出发

《心理学导论》16

一、个体差异:六度空间理论

二、看待自己(放大)

焦点效应、透明度效应

沃博肯湖效应

认知失调效应(理由不足效应)

三、看待他人

基本归因错误:人们对个人特质的权重过高,而对情境因素权重过低 文化地域产生差异

为什么喜欢他人?(性吸引)

邻近性(纯粹接触效应)

相似性

漂亮(马太效应)

《心理学导论》17

一、看待他人

1、印象形成

第一印象很重要;印象形成迅速;性取向判断容易

自我实现预言:“皮格马利翁效应”如果我认为你这样,你越表现这样。

二、看待群体

1、刻板印象,记录信息和归纳能力,大多准确

第一印象证实偏差;误导性信息;道德性(评价人)心理画像 影响,“刻板印象威胁”

三个水平:公众、私人、潜意识

(内隐态度测试)影响判断

自动化理论:每个人都有刻板印象,自动激活,有意识压制

三、未解之谜

1、睡眠

慢波(安静)睡眠,快速眼动睡眠

原因:保持健康,保持能量,

睡眠障碍:安眠药副作用

真正的梦和睡眠思想区别:阶段不同

每晚做3-4次梦,最常发生:被追逐

2、笑

社会**际性和感染性

当我们的期望和现实出现不一致时,我们会笑,除非结果令人惊悚。 笑是一种假装攻击和集体攻击的信号。

柏拉图:笑声是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的形式。

喜剧和悲剧的区别是:悲剧就是我切到了我的手指,喜剧就是你掉进个露天的下水道死了。

不能戏弄自己的原因:没有惊奇、没有假装攻击、自我刺激某种抑制

《心理学导论》18

一、怎么界定不正常、非典型、不健康的精神

社会准则;行为特征(性别);情境

3D:痛苦、机能失调、异常

二、诊断和理解精神疾病

1、抑郁症:悲伤,快感缺失。持续2周以上。年龄差距大,性别差异个别情况:“带伤前进”

体重或食欲变化,

睡眠障碍,嗜睡症

感觉无力,自责感

注意力下降,无判断力

考虑死亡

2、狂躁期:不正常的长期亢奋,易怒。连续的

膨胀的自我评价

睡眠减少

目标导向行为

P.S.伟人成功人士轻度狂躁症患者

3、双相障碍

三、情感障碍的主要理论和治疗方法

1、生物学理论和治疗

基因遗传(双生子研究)

神经递质(一元胺)

器官(前额皮层、杏仁核、大脑中前扣带皮层)得到各种抗抑郁剂

锂治疗双相障碍,只针对狂噪

2、认知行为理论和治疗(着重现实)

负面认知,情绪推理,自我指责

认识——触发——挑战——改变环境

3、人际理论和治疗(着重过去)

负面自我认知

《心理学导论》19

一、心理失常:原型精神分裂症、成瘾、唐氏综合症、老年失忆症、青少年抑郁症

二、看待精神病,迷信,排斥,疾病

三、精神分裂症(同现实分裂)

1、阳性症状(一般人没有的):幻觉、妄想(牵连观念)、胡言乱语、紊乱(紧张性综合征)

阴性症状(一般人有的):情感缺失

2、类型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妄想)

紧张性精神分裂症(无法对话)

精神混乱(疯子、幻觉、不能自理)

3、原因:患者不能将思维和感知结合到一起,逻辑思维缺乏,认知障碍,失去社交联系,现实反馈不足,恶性循环

遗传,重要因素。环境,诱因。

多巴胺过量——苯龘丙胺性精神障碍

工业欠发达国家病例低:家庭自由,精神抑制少,社会看法

四、焦虑症

类型:

焦虑——行为持续性

恐惧症——“备战理论”

强迫症——洁净和宗教,反复检查恶清洁,血清素治疗

五、解离性障碍(人格分裂)

类型:

解离性失忆症(心因性失忆症)——酒精黒视,重大事件刺激,短暂 解离性漫游症(心因性神游症)——完全失忆,身份转换

解离性人格障碍(多重人格障碍)——遗传+严重受虐引起《一级恐惧》,压抑记忆

六、人格障碍

类型:

自恋型人格障碍,

回避型人格障碍,

依赖型人格障碍,

表演型人格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人格障碍,精神变态,冷血,野心,性滥交,James Bond

《心理学导论》20

一、治疗有效(统计回归、对照组)

针对性、差异性

治疗——支持,自证预言

《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

二、幸福(积极心理学)

《真实的幸福》《奈特尔的幸福》《撞上快乐》

基本问题:how happy are you ?

乌比冈湖效应:什么都高于平均水平

“当我们健康,吃得好,感觉舒适,安全,有知识,受人尊敬,有人疼爱时感觉更幸福。”

三、幸福的事实

1、幸福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变化无常,环境影响少,遗传决定。

2、普通的事也会让你幸福,而你认为幸福的事情不会持续长久。

“幸福感预测”原因:适应,人们无法意识到特定事件的日常无关性 噪音和整容例外。

解决方法:不断改变,追求实质

3、幸福是相对的,受控于环境,与周围对比

“有钱人就是比他的小叔子多挣一百美元的人。”

四、评价过去发生的事,结果很重要。

五、后语

1、关于思想的基本问题无人解答

心理学导论 耶鲁大学 耶鲁大学心理学导论 耶鲁心理学导论

2、通过系统的一以及课验证的科学假设来解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3551/748344413423.html

更多阅读

向美国十大名校输送正教授的25所国内大学 十大名校

梦里江河的话:据好事者统计,国内高校毕业生在美国十大名校当正教授的,已经超过100人,他们来自25所大学。其中:哈佛大学细胞生物学系教授袁钧瑛,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上海市高考理科状元,在复旦大学生物系读的本科。哈佛大学东亚语言

渥太华大学 渥太华大学好吗

渥太华大学百科名片渥太华大学(University of Ottawa,U of O 或 Ottawa U)1848年建校,是加拿大最古老和最大的双语(英语和法语)大学,其前身是Bytown学院。创立伊始,渥太华大学就显示出她的强大实力。时至今日,已一跃成为声名大噪的学术中心

声明:《心理学导论 耶鲁大学 耶鲁大学心理学导论 耶鲁心理学导论》为网友阳光和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