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词的文化

从古至今,诗词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诗:一种以有节奏的、形象生动的语言,高度凝练和集中地反映生活或抒发强烈的感情的文学作品。(在诗中有戏剧,而在戏剧中也有诗)(诗的目的在于教益)(诗贵自然而又不害乎锤锻)(诗,一定是杰作,再不就是绝无存在价值的东西)(诗是会呼吸的思想,会焚烧的字)。我们常说的诗又指《诗经》。《《诗》三百,始终于周》,《诗》,上通于道德,下止于礼义。

“诗歌”:一种最早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如今诗歌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分为白话诗和旧体诗词,白话诗更多称为新诗或自由诗,但“诗词”连称时一般指旧体格律诗、词。

中国古代把不合乐的叫“诗”,合乐的叫“歌”。现在统称为诗歌。按有无故事情节又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按语言是否有韵律,又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按是否押韵又分为有韵诗和无韵诗。(诗歌是人和自然的和声,是献身者的语言,诗歌的发展应该归功于劳动人民对生活的感悟与提炼,是草根文化,它不是什么只有少数享有特权者才能领会的非凡之物)。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和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建筑美。

诗歌语言特别要求富有音乐性,音乐美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因素,包括节奏、音调、韵律等。诗句要求节奏鲜明、音调和谐,符合一定韵律,吟诵动听感人,具有音乐美。

古诗的格式

五绝:仄起 平起

五律:仄起 平起

七绝:仄起 平起

诗与词的文化

七律:仄起 平起

在文学还没形成之前,我们的祖先为把生产斗争中的经验传授给别人或下一代,以便记忆、传播,就将其编成了顺口溜式的韵文。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诗]与[志]原是同一个字,[志]上从[士],下从[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实际就是记忆。文字产生以后,有了文学的帮助,不必再死记了,这时把一切文字的记载叫[志]。志就是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词:诗歌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令词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属于诗歌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是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词赋》。注:“词”与“辞”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早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词”后来又逐渐按一定的曲调来填写,即词牌;如“满江红”“蝶恋花”“江城子”“西江月”“浪淘沙”等,它由曲名发展而成,例如“西江月”原本是唐朝教坊展柜唱的曲名,后来以这种形式填词,便逐渐形成了词牌。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词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大调亦称长调(91字以上)。词一般分上下两阕也称之为“片”。

词是合乐的歌词,所配合的音乐是隋唐以来新兴的燕乐。由于这种文体对音乐的依附性,决定了词在体制风格上一系列的特点。 首先,词必须有词调,词调是填词时所依据的乐谱,词调的名称叫词牌。有的词牌原来和词的内容有关,如白居易的《忆江南》,内容是回忆江南风物生活。但后人依据《忆江南》这个词牌填词时,仅取其曲调,而内容不必与江南有关。这样一来,词牌仅仅表示一种曲调而已,于是有的词人就在词牌之下另注明题目。

诗词古今不同

1、古代诗词文体形式单一,诗多为绝句和律诗,且一般为五言或七言。词多为在词牌名下所做,同样的旋律,只是次的内容不同。

而现代的诗词前后据长短可以不一,天马行空,或用拟人、比喻,或用排比、对偶。

2、古代诗词很讲究平仄与押韵,前句的第二字如果是平声,则后句的第二个字一般就为仄声,且前后句的最后一字压同一个或则读音相似的韵母。

而现代诗词则更通俗,更白话,讲究随性的柔美,没有刻意的创作。古人喜欢简洁,把最多的内容用最少的文字叙述,而现代人喜欢将简单的内容描述多样化、多元化、多情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4051/796572390886.html

更多阅读

关于爱情的诗 关于爱情的诗 要完整的

佛说五百年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玫瑰与刺猬的爱情、杯子和水的故事等。· 诗与词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2.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击鼓》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

中英称谓语的差异及其文化背景 中英颜色词的文化差异

中英称谓语的差异及其文化背景 (论文)2006-11-19 00:17中英称谓语的差异及其文化背景【摘要】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中英称谓语存在着种种差异。文章试将中英称谓语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会交际称谓,并分别从文化角度审视了这两种称谓在汉语和英

西辽兴衰与辽代的文化 西辽帝国

西辽兴衰与辽代的文化我们前面讲到了辽朝灭亡以后,契丹人并没有就此消亡,他们还在西域建立了一个西辽。今天我们就具体讲一下西辽的兴衰。一、西辽的建立西辽的建立者是耶律大石,字重德,是阿保机的八世孙。他是一个文化水平很高的契

组织文化诊断与变革 韦尔奇与GE的-文化变革

  几乎所有的管理学著述都少不了企业文化,然而如何建设和变革企业文化却众说纷纭。没有实践的磨炼和验证,所谓文化,不过是一本糊涂账。韦尔奇认为,商学院实际上是在这一问题上造成混乱的根源之一。他在GE当家后,其经营策略的重中之重

中国与英国的文化差异 中国的“同”与“异”

      历史上,中国有“五缘”说,一说指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其他说法各有不同,如血缘、乡缘、文缘、商缘和神缘之五缘,血缘、姻缘、地缘、业缘和情缘之五缘等。其中,文缘多指文化的认同,与地缘、血缘

声明:《诗与词的文化》为网友光阴的故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