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利弊关系,关键在于自己 在外租房,这些学生怎么看?
16.8%的学生认为租房利大于弊,认为弊大于利同学占了17.6%,而认为不存在利弊关系的占了65.6%。 认为无利弊关系的这部分同学看来,利弊问题还是要看大学生自己,主要为了什么目的、和自我控制能力。甚至有同学还告诉我们一些喜欢上网的同学每天泡网吧,好几天不回寝室,生活费全扔在网吧。 5. 同居:男生的赞同度远高于女生 随着时代的改变,“同居现象”、“周末夫妻”也进入大学校园。小分队也作了这方面的调查。 调查显示,赞成同居的学生占了21%,不赞成同居的占了43%,持无所谓态度的占了36%。 从性别来看,女生中赞成的只有5.1%,不赞成的占了64.4%,无所谓的有25.4%。男生赞成的比例为36.7%,不赞成的有21.6%,无所谓的占了41.7%。鲜明看出男生的赞同度比女生高得多。 与此对应的在租房者选择合租对象的时候也体现出来。在北京租房和打算租房的人中(32人),11%的同学选择独租,68%的人选择同性合租,21%的人则为男女朋友同居。而在选择异性同居的人群中男生有5人,女生为1人。 学生同居方面的情况,多少出乎调查者的意料。“本来我们还以为会有比较多的人选择同居。通过调查看来,很多大学生还是比较冷静,尤其是女生这方面考虑的还是比较多一些,赞同度也相对较低。男生比较主动,因此我们认为女生更应该把握分寸,要有自己的判断。” 他为什么选择在外租房 她为什么选择搬回校住 “在学校不够自由。”张一明(化名),杭州某高校大三男生,一说起租房的感觉,他难掩欣喜之情。

一张床、两张桌子、一台台式电脑,这就是张一明“家”的所有家当。“学校寝室11点之后就要关灯,我喜欢上网,这时刚好玩在兴头上,没了电,多扫兴。宿舍里虽然只有4个人,有时太吵了,所以就搬出来了”。 不是为了爱情,也不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大一下半个学期,他就在学校周边的一个社区,找了一间10多平方米的小房间。没有空调,每月300多元的房租,正好在他的接受范围之内。 “平时,爸妈给我的零花钱不少,租房的钱是家里给的。爸妈刚开始反对,我就说这样方便学习,他们就同意了。”张一明说,在外面住是有些贵,但多花一点钱却拥有了一个自己的自由空间,值得,“而且,在外租房并没有影响我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我也会偶尔跑回寝室,和同学打打球。有什么活动、考试等紧急事情,同学就会通过网络或手机告诉我。” “据我了解,在我租的小区,也有一部分和我一样的在校大学生,但人数不多,并没有像外界传说的那样。
但一旦在外租房,回去住的人很少。”张一明看来,有些学生选择在外租房,可能和专业、人的性格有关系。比如学音乐、美术等艺术专业的,需要一个自由的空间。 而大三女生张静(化名),和男朋友在外租房已经有1年了。“这事,我一直瞒着爸妈。今年暑假被我妈知道了,吵了起来,说女孩子在外租房子不安全。”张静说,后来想想妈妈的话有道理,又不想让她伤心,这些天准备搬回学校祝
1.坚决反对类。他们认为这很可能是一些不法分子披上合法的外衣而做的是违法的事情。学校应该积极地配合有关部门铲除毒瘤,防止它危害社会。
2.对此不顾一屑类。他们认为这种事情在大学校园里已经司空见惯,有了这些服务反而更加方便了。
3.赞同类。他们认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有市场自然就会有这种现象,不管是好还是坏,至少它迎合了一部分人的需求,只要有关部门加强管理,还是利大于弊的。 对这一现象,贵州大学一位多年从事青年思想研究工作的老教授认为,应该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学生在外租房不可取,但学校也不应对此采取强制反对的措施,而应更注重学校的内部管理。
学生为了学习上的需要,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出去租房祝他说:“现在的大学生独立性强,是件好事,也是社会的进步,他们通过家庭支持或自己打工在外租房,从一定程度上讲,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听听家长的看法,他们不会同意孩子在读大学本科期间结婚,但念硕士和博士阶段则不会反对,主要原因是不确定因素太多。 “我们尊重恋爱自由,但不主张孩子在大学里就结婚。”吴先生记者说,“春华秋实是自然规律,提前结果有什么好处?现在孩子太小,连自己都不太清楚要什么,结婚之后难免有太多不确定因素。” 其实这一争论与我们教育部颁布的有关法律条文是息息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