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铁路博物馆
有一次到海口,在高铁餐车上认识了一个火车司机老黄,聊的甚欢,其实每个中国人都有火车情结的。老黄邀请我去八所参观那里的海南火车博物馆,并带我去乘坐他开的火车。透过馆藏文物与史料,海南铁路建设的沧桑记忆被一段段开启:
在博物馆里最引人注目的是我国自行生产的建设型蒸汽机,由大同机车厂1986年制造,是我国第一种自己设计的干线机车,构造速度每小时80公里。该车1996年1月配属原海南铁路总公司,担负石碌至三亚214公里客货牵引任务。2003年5月正式停运,是海南铁路史上最后一台停运的蒸汽机车,从此,海南铁路正式结束了蒸汽时代
追逐的是时间的絮语,往年似锦,若即若离的是痛心。这颗不朽的纯心呵,在钢铁的摩擦中,锻炼成水晶,毋需奢华的矫饰,只为隽永世间
早已注定的轨迹,两岸牵心。多少次摩擦,却还是不能相接,永远是依旧平行,依旧平行是永远。断肠的哭殇,裂肺的哀歌,你与我的痛吟
老黄是铁道子弟,从火车上的铲煤工做起,做到火车司机,开了20几年的火车。这辆车是他开进博物馆的,这次带着我来参观,请我给他照张相,说原来开过这样的蒸汽机,但一直没留下自己的影像,这次让我给他拍一张留作纪念
老黄带我看火车车头上的锅炉,他刚上班的时候,就是在这里一铲一铲往炉子里送煤的
“听说八路军有一班铁道队,他们都挎着匣子枪,身子比燕子还轻,火车跑得再快,也能飞上去。”
脚踩一哈,火车就会呜~~~~~~~,然后冒出很多烟
外面锈迹斑斑,但里面这个不懂什么玩意的,锃亮如新
天车,也称吊车,1940年日本制造。海南铁路博馆物提供的资料显示,1940年至1943年间,日寇先后在海南西线修建了全长240.9公里的铁路,“石八线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借助这条铁路,日寇共从田独铁矿开采出铁矿石269万多吨,掠夺回国268.8万吨,在石碌铁矿则掠夺近70万吨”。日军在修建好石八铁路后,竟在八所潭屠杀了上万名病弱劳工。此后,日本人在岛上加速了修建铁路的步伐,其目标是在海南岛西南部,将昌江石碌、东方八所、三亚田独等地用铁路连接起来。日寇从上海、南京、厦门、汕头、香港、澳门、广州和海南本地征用劳工5万余人,于1943年建成海南西部铁路(昌江石碌至三亚),但在铁路建成时,5万多名劳工幸存下来的只有4000余人
K3矿石车,日本昭和14年(公元1939年)制造。1941年5月,入侵海南的日军看到海南岛上矿产丰饶,为了早日拉出铁矿石,为帝国机器“输血”,日本侵略者以东方八所、昌江叉河、昌江石碌为基地,以极快的速度修建了石八窄轨铁路,轨距1.067米。1942年4月7日,第一列试运矿石列车从石碌开出,抵达八所港
这辆不起眼的车叫公务车。该公务车原产地是日本,制造时间为昭和16年(公元1941年)。此车曾是蒋介石的专用车辆,蒋介石及其夫人曾乘坐过此车,并被命名为“美龄”号。1954年该车在戚墅堰车辆工厂做过整修,当时对车辆转向架等部件进行了国产化改造,上世纪70年代从广州调拨海南三黄线使用,后因车辆技术状态不良下线,一直存放到现在
这节编号为GW97380的公务车存放于博物馆的后院,在外形上它与今天的“绿皮车”相差无几,底盘上的部件刻着该车的生产日期,公务车的内部结构非常简单,里面只有10多个卧铺隔间,并没有其他的陈设
当时第一夫人宋美龄在站台上军乐队伴奏、挥舞着欢迎旗帜的人们欢呼声中,穿着一袭旗袍,在这个门口向人群频频致意,该是怎样的热闹!而如今,这辆美玲号静静躺在这里,回想年轻时候的风采
守车,也称望车,是挂在货物列车尾部运转车长乘坐的工作车。这辆编号S117134的守车是海南铁路最后一辆守车。2005年4月做完最后一次段修随后下线
小时候看到货车后面都挂一个这样的尾车,不知道里面什么样子,这次看到了
老水塔随着岁月的车轮行进到今天,现在也成了文物
从罗马尼亚进口的、1984年制造的ND2型内燃机车,目前,仍担负部分调车作业任务,是海南铁路史上第一批干线内燃机车,也是见证海南铁路步入内燃时代的代表之一
水没有温度,是寒冰;太阳没有温度,是黑夜;当爱没有温度,是陌路
曾经会说话的明眸,如今老眼昏花了
老火车又经过此地,照常哼着离人的歌曲,跨越着他的时间。也许明天,就要与今天说再见。这世上,它见过这世上数以万计的作别,可它却从未得到过别人的告别
解脱了钢铁的盔甲,还原了本来的柔韧,完成了一个冬天里的里程,无论另外的宇宙隐藏着怎样的变数
唇边不再有煤灰,鼻孔也没有喷吐出的蒸汽,也许还有微弱的呼吸,但这要在夜深人静,风悄悄地穿过它的口腔
我也应该像它那样跑起来,带着自己的信念和希望,即使路途多么遥远,那一张张焦急的火车票,都是我将要一一兑现的梦想
风湿性疼痛,我正渐渐废去现在,拖着我行走的是以往的惯性,是大地
开往诗经的老式火车,月出皎兮,佼人僚兮。那开往诗经的老式火车上的娇娘,追寻着华夏千年的篇章。车轮碾压的印迹,成就了历史的不朽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