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民居建筑风格 回族建筑 回族民居三大类型简介

回族的民居建筑风格 回族建筑 回族民居三大类型简介

  第一种:根据山大沟深、丘陵纵横的自然条件和地形特征,修成窑洞居住。如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河南、河北等山区的回民,因本地林木少,经济基础薄弱,大多住这种窑洞。

  修窑洞一般先在依山靠崖的地方铲出一个断面,然后掘窑洞,回民叫这种窑为“崖窑”。有的断面大,有的断面小,小则能掘三孔窑,大则能掘五六孔窑。掘窑洞要有一定的技术,一般都由“窑匠”提镐,小工挖土,最后由窑匠再修饰一遍,凿成“人字”形的画纹,最后用泥抹墙。窑洞的样式为底方顶圆,大小视其土质而定,土质坚硬则窑洞可挖得大些,土质松软沙化则要挖得小些。土质好的窑洞一般深为十二米左右,宽三至四米,高三米有余。洞口多用土坯、石头砌成,并镶一门两窗或三窗。回族窑洞一般中间一孔为主窑或叫客窑、大窑,边上的一孔为火窑,供做饭和居住用。火窑一般都是进门后在左侧或右侧有炕并连着锅台,中间有土坯砌的梯形高低墙。炕和锅台同用一个大烟囱,炕角还有一个控制炕的温度的洞,可以插一块板子。梯形高低墙上一般可放一盏灯,给锅台和炕照明。火窑顶垴还有个小窑,叫套窑,安放石磨或贮存土豆、萝卜粮食等。窑外上侧喜欢挖一个高二米左右、深四米左右、宽二米左右的窑洞,回民俗称“高窑子”或“高楼子”。高窑一般均为回族老人念经礼拜的地方。有的在断面两侧挖两孔小窑,作仓库和牲畜圈。畜圈一般都有栏,厕所一般都在院外。为了安全,整个院子习惯用土墙围住。

  回族这种窑洞,结构简单,坚固耐用,节省材料,经济方便,施工简单,冬暖夏凉。

  第二种:根据地势较平坦的川、坝、塬、台、平川的地形特征和缺钱少木材的自然经济条件,利用地面空间,用土坯和黄草泥垒窑洞,回民叫箍窑。箍窑技术性较强:首先要打好高一米四左右、宽七十厘米、长五米左右的窑墩子,类似拱形桥的桥墩,俗称窑腿子。

    一般并排修两孔箍窑需要三个墩子,修三孔箍窑要四个墩子,以此类推。其次,要打好胡基,打胡基要选好土的湿度和土质,土质为黑黏土和黄土最好。开始打时,要削一块平整结实的旧石磨或石板、水泥板,准备好筛过的草木灰,待模子放在石板上后,要在石板的底部和模子的四周撒一把草木灰,然后再往模子里填土,用脚踩实整成鱼背形,最后用杵子夯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5051/955075456048.html

更多阅读

各具特色的民居---皖南民居( 资料补充) 各具特色的民居说课稿

皖南民居以黟县西递、宏村最具代表性,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宏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140余幢。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动静相宜,处处是景,步步入画。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大理白族民居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风格

白族的住宅建筑多为砖木结构的瓦房。平房结构多以“三房一照壁”为主,少数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排架”(以一排柱子为主的屋架叫排架)承重,四柱落地。左右后三方用土基墙围护,前面及中央用木料板为隔,山墙到顶,屋面挑出,有防

白族民居类型及格局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图纸

白族传统的民居建筑属于石(砖)木结构,青瓦白墙坡屋顶。在民居建筑的物质材料选择上,多就地取材,采用周围的石头、砖瓦、木材等等,无论是土木结构,还是砖瓦结构,都追求一种典雅、实用、简朴的建筑风格。据记载,古代大理南诏国的民居建筑为“巷

盘点现今流行的建筑风格 那些年流行的词盘点

在买房之前,一般都会考虑房价、房型格局、建筑质量等因素,但就目前来说,人们开始选择整个楼盘的建筑风格,那么我们来看下目前流行的建筑风格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盘点。  1、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新古典主义是古典与现代的结合物,它的

个论江浙民居风格史 江浙建筑风格

丧失了地域属性的建筑是没有灵魂的,就像离开故乡的人只能随波逐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为水土渲染了人文。从建筑的意义上看,这是中国各地的民居体现各方劳动人民智慧的写实。福建土楼、东北窑洞、北京四合院,比这些建筑形式更能让

声明:《回族的民居建筑风格 回族建筑 回族民居三大类型简介》为网友无道纣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