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丘三看 第七十四期)
文/老丘
一
我们知道,在“金玉姻缘”与“木石前盟”的斗争中,贾元春是支持前者的。她曾以端午节赐礼的方式,表明自己的态度。
关于贾元春力挺“金玉姻缘”,老丘另有专文解读,题为《贾元春力挺“金玉姻缘”,除了端午节赐礼,还有哪些证据?》,进行了详细论述。
可是,在元春省亲时,她却对林黛玉大大表扬,多次点赞。
为什么?这位皇妃在搞什么名堂?
二
让我们来看看,皇妃贾元春在省亲时是怎样表扬林黛玉的。
第一次,是同时表扬薛宝钗和林黛玉。
省亲中,元春命众姐妹现场作诗,宣扬歌颂此次省亲盛会。
诗作交上来后,元春现场判卷,认为薛宝钗和林黛玉的诗作最好。
这次表扬,还看不出什么。而后面两次,就是单对林黛玉的点赞。
三
第二次点赞,还是一首诗。
元春让众姐妹一人作一首诗,而要求贾宝玉一人作四首。
贾宝玉大费神思,脑虫烧了不少,才写了三首。
林黛玉见状,主动来帮忙,替贾宝玉写了一首。
四首诗交上去后,元春很高兴,特别指出,林黛玉作的那一首,比其它三首都好,是第一名。
当然,元春没有点名。但林黛玉给宝玉当枪手,就在她眼皮子底下,她不可能没看见。
二玉作弊,贾元春不仅不批评,还提出表扬,可见对林黛玉青眼相看。
四
第三次,则是表扬是戏班里的龄官。
戏唱完后,元春特意派太监送来一盘糕点,赏给龄官,并要求她另外再唱两出戏。
唱完之后,元春很高兴,专门交待,不可为难了这女孩子,好生教习,又额外赏了她一些礼品。
表扬龄官,和林黛玉有什么关系?
红楼梦有个重要的写作手法,那就是主角都有副本,而且不止一个。
有句话叫“袭为钗副,晴为黛影”。意思是,袭人是薛宝钗的副本,而晴雯则有林黛玉的影子。
这个龄官,也是林黛玉的副本。
何以见得?
贾宝玉告诉我们的。
有一次,贾宝玉看到有个女孩在地上写字,他首先想到的是林妹妹:难道这也是个痴子,又像颦儿来葬花不成?还想对那个女孩说,你不用跟着林姑娘学了。
然后,他看到那个女孩的容貌: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
这个女孩,就是龄官。
长得像林黛玉,像林黛玉一样痴,确定无疑,是林黛玉的副本。
所以,贾元春表面上表扬的是龄官,其实是表扬林黛玉。
五
这么赞赏林黛玉,在“宝二奶奶”的人选上,贾元春为何选择薛宝钗?
老丘分析,有以下原因。
第一,林黛玉才情出众,贾元春发自内心地赞叹。但是,这个才,恰恰不是“宝二奶奶”需要的。
那个时代,女子无才便是德。林黛玉的“才”,正好是那个社会不需要的,甚至是那个社会所批判、所反对的。
贾元春作为皇妃,深谙封建社会对女人的要求。她的封号就是“贤德妃”,与才,特别是诗才,没有太大关系。
所以,她为自己的弟弟贾宝玉选老婆,肯定要符合当时社会规范,怎么可能选林黛玉呢?
六
第二,相比林黛玉的“才”,对贾元春更有用的,是薛宝钗的“钱”和“势”。
贾元春能在斗争激烈的皇宫立足,而且得以晋升,除了心机和策略,离不开银子。
这一点,从那些太监伸手向贾家要钱就能知道,不必细述。
薛家是皇商,有的是钱,能够为贾元春宫斗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
而林黛玉呢?又白又美,可是差了个“富”。
而且,薛宝钗的背后,不仅是薛家,还有王家。
她的舅舅王子腾,刚升了九省统制,位高权重。
贾元春在宫中,也需要家族势力的支持。选择薛宝钗,相当于强化了与王家的关系,为她宫中生存发展又增添了一副后盾。
而林黛玉呢?倒是有个当官的父亲,可是已经死了,家族里也没有其他势力可以依傍,贾元春怎么可能看得上林家?
贵族婚姻,从来都是利益的考量和结盟。选薛弃林,贾元春心中那是一本明账。
七
第三,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贾元春并不知道。
就算贾元春没有那么功利,尊重贾宝玉的情感,可是,她也并不知道弟弟的情感所属。
林黛玉来贾府时,元春已经进宫。所以,林黛玉和贾宝玉青梅竹马,发展到情深爱浓,贾元春没有见到。
那么,有人告诉她吗?
不可能。能够见到贾元春的,只有王夫人和贾母,她们不可能向她报告贾宝玉的感情之事。而且,男女私情,在那个时代是一件丑事,家人怎么可能向她提及?
所以,贾元春不可能知道二玉之间的感情,也就不可能有成全的心思。
八
读红楼梦,千万不能用简单的二分法,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粉我就要黑他,支持一个就要打倒一个。那样,你会看不懂,看不明白。

就“金玉姻缘”和“木石前盟”的斗争而言。双方有斗争,但又要斗而不破,得维持面子上的和气。不到万不得已,不会翻脸。
作为“金玉姻缘”的支持者,贾元春既要实现自己的意图,又要给对方一点安慰,也是一种笼络和利用。她表扬林黛玉,也有这个意思在里面。
这也是一种领导艺术。
在官场或职场,大家最想得到的是什么?无疑是升职。
但越往上,职位越少,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当领导。
那怎样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升职没你的份,就在经济上、荣誉上给你点补偿。发个奖状、给点资金啥的,让你心理稍微平衡点。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