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观两论 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复习提纲_四观两论

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复习提纲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

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指马克思主义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

2、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开展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学习教育活动有何重要意义?(重要性和必要性)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在西藏,加强对青少年进行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二、坚强的民族自尊心;三、坚定的民族自信心;四、把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五、把个人利益服从祖国利益看作是应尽的道德义务;六、把坚守中华民族气节,维护祖国尊严作为重要职责。 8、什么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的最高原则是什么?

爱国主义是对国家的忠诚、热爱和责任感。它是经过长期培养并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思想感情。

爱国主义的最高原则是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9、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最高和最集中的表现是什么?

宗教观、文化观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的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西藏的未来和发展。

达赖集团妄图在教育领域里同我们争夺青少年,争夺接班人,培植“藏独”后备力量。如果,我们培养的接班人,没有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常识,就不能和分裂主义思想作坚决的斗争,就不能搞好民族团结,就会拜倒在神佛的脚下,不能摆脱愚昧,不能相信科学,也不能抵制披着宗教外衣的分裂主义势力,就会在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上让出阵地。

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西藏教育战线成为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强阵地所必需,是我们与达赖集团争夺未来、争夺下一代的斗争中保持绝对优势所必需。因此,我们必须从讲政治的战略高度来重视接班人的培养问题,要针锋相对,把争夺接班人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坚持德育优先,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使我们的学生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高度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够始终坚定地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使他们在反分裂斗争中旗帜鲜明地站在前列,在理论上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他们认清达赖集团的反动本质,牢固树立西藏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观念。 3、什么是祖国?

祖国是指一定国家的国民或公民对自己的国家的敬爱的称呼。 4、什么是祖国观?

祖国观是指一定国家的国民或公民对自己的国家所持有的看法和观点,它包括:对祖国的历史、文化、自然地理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和领土、主权维护的责任感;对自己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持的立场和态度等。它是一种政治信仰,是一种思想体系,是一种意识。 5、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祖国观?

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是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指导下,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而形成的对祖国的看法或观点,即对祖国的民族、历史、政治、经济、文化、领土、主权、制度等的系统见解。

6、马克思主义祖国观的核心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祖国观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即人们对自己祖国的忠诚、热爱和责任感。 7、中国公民正确的祖国观应包括哪些内容?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紧密结合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的主题,是爱国主义的最高和最集中的表现。 10、一个爱国主义者应尽的责任是什么?

就是要热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为社会主义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11、为什么要举行升国旗、唱国歌活动?

国旗、国歌都是国家的标志,是一个国家的代表和象征。举行升国旗、唱国歌活动是为了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激发我们将社会主义事业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决心。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

12、为什么说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藏自古以来就 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是被中华民族自古迄今的全部历史所证明了的一条客观真理。首先,考古学、语言学、人类学、民族学等科学研究充分证明,西藏与中华民族同宗同源,一脉相承。其次,这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反映。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包括藏族、汉族在内的各民族相互学习、相濡以沫,共同缔造了伟大祖国这个共同体。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藏族自古以来就是其中的优秀成员,始终是祖国统一的推动者、建设者。第三,这是自古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关系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大量史实表明,西藏与祖国中原地区的关系史,是一部祖国统一史、民族团结史。第四,这是包括西藏人民在内的中华民族的共同认识。

13、民主改革前西藏实行的是什么社会制度?

封建农奴制度。

14、什么是“三大领主”?为什么说十四世达赖代表了“三大领主”的阶级利益?

在旧西藏,官家、贵族、寺庙上层僧侣,占有全部耕地、牧场、森林、山川、河流、河滩以及大部分牲畜,他们被称为“西藏的三大领主”。说十四世达赖是“三大领主”阶级利益的代表,是因为:一、旧西藏的政教大权集中于达赖一身,达赖充分利用这些权力维护三大领主的利益,对广大农奴实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二、新西藏广大翻身农奴过上了幸福生活,十四世达赖却要搞“西藏独立”、成立“流亡政府”、组织武装判乱、造谣诽谤,策动骚乱、企图复辟封建农奴制度。 15、《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的内容是什么?

《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签订于1951年5月23日。这个协议由

一个前言和十七个条文组成,共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要求,即第1、2、8、14条;另一方面,协议的大部分条文,是关于西藏内部关系和行政事务的处理,本着党的民族政策和西藏的实际情况,中央人民政府采取了极为宽容的态度。《十七条协议》的签订,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从此西藏人民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回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友爱和睦的大家人民的团结,是以各民族的团结为基础的。没有各民族的团结,中国就会陷入动乱与分裂,就不可能有国家的统一与社会的安定。因此,坚决反对达赖集团的分裂活动是西藏保持政治稳定、加快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维护祖国统一、保证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需要,这是关系到我们国家、民族的前途与命运的重大问题。

庭,充分享受民族平等和民族区域自治权利。实践证明,《十七条协议》的签订,是西藏人民从黑暗和痛苦走向光明和幸福的第一步,是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伟大胜利,《十七条协议》是西藏历史上划时代的文献。

16、近代英国侵略西藏的两次战争分别是何年何月?

第一次:1886——1888年;第二次:1904年。 17、所谓“西藏独立”的说法是怎样产生的?

在19世纪中期以前,“西藏独立” 的说法是不存在的。所谓“西藏独立”的问题是西方殖民主义者为实现其侵略中国的野心而一手炮制出来的。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帝国主义就开始觊觎西藏。一些帝国主义分子以传教、探险、经商为由潜入西藏,对西藏进行精神和政治渗透。1942年,西藏当局在英国人的唆使下,宣布成立“外交局”,公开进行西藏独立活动。1947年3月,英国操纵在印度新德里召开泛亚洲会议。英国在幕后策划邀请西藏作为“独立国家”参加会议,把“雪山狮子旗”作为西藏国旗,与亚洲各国国旗并列;在亚洲地图上,把西藏划出中国版图。后经中国代表提出严重抗议,会议主持者才不得不予以纠正。由此可见,“西藏独立”问题的产生,完全是帝国主义国家干涉中国内政,插手西藏事务的结果,是各种分裂中国势力为其在华利益企图分裂西藏的产物。 *18、达赖集团的性质是什么?

达赖集团是代表旧西藏政教合一封建农奴主阶级残余势力、受国际敌对势力支持和利用、破坏西藏和四省藏区发展稳定、图谋“西藏独立”的分裂主义政治集团。 19、达赖集团的反动本质是什么?

达赖集团是图谋西藏独立的分裂主义政治集团的总头子,是国际反华势力的忠实工具,是在西藏制造动乱的总根源,是阻挠藏传佛教建立正常秩序的最大障碍。 20、我们同达赖集团斗争的性质是什么?

我们同达赖集团的斗争不是信教不信教、自治不自治的问题,而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问题,是敌我性质的斗争。

*21、我们同达赖集团斗争的方针是什么?

旗帜鲜明、针锋相对、掌握主动、争取人心、强基固本。 22、为什么要坚决反对达赖集团的分裂活动?

达赖在分裂祖国的活动中,一贯将自己装扮成藏民族的“代言人”,他借助民族与宗教的外衣,争取群众,蒙蔽人心,挑拨民族感情,制造民族分裂,大搞渗透活动,策动骚乱闹事,破坏西藏安定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边防巩固的大好局面。达赖的所作所为所代表的不是广大西藏人民的利益,而是昔日西藏农奴主的利益与西方反华势力的利益。历史经验证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离、民族分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中国领土的完整、国家的统一、

23、如何坚决反对达赖集团的分裂活动,维护国家统一?

反对达赖集团的分裂活动,必须做到:(1)要树立中华民族意识,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2)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西藏与其他兄弟 民族地区在发展上的差距。(3)要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史,用近代以来中国藏族与其他兄弟民族人民的英勇斗争历史来教育年轻一代,使他们对祖国的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有所了解,对达赖集团及其所勾结的国际反华势力的阴谋有所了解,使他们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而贡献自己的力量。(4)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积极组织、开展民族团结的教育活动。 24、什么是民族?

民族是人们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特点和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 25、什么是民族观?

所谓民族观,就是人们关于民族与民族问题的世界观,是人们对有关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意见。它往往体现在党和政府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之中。 26、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的看法或观点,就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来观察、认识和解决民族问题的立场、观点。 27、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一、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二、民族问题是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三、私有制是产生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根源;四、民族平等;五、民族自治是建立真正民主国家的条件。 28、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是什么?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是: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29、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繁荣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则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目的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30、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由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行使管理本地方、本民族内部事务的自治权。 31、我国共建立了哪些少数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等五个自治区。 32、如何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

加强民族团结,要求在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基础上,维护和促进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各民族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国家的发展繁荣,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 33、什么是宗教?

宗教是一种把支配人民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幻想地反映为超人间力量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包含宗教意识以及与它相适应的宗教行为、宗教制度、宗教组织诸因素(即四个要素)构成的社会体系。 极作用。对于假借宗教事务名义进行违法活动的,必须由政府依法追究、惩处。如达赖分裂集团一直利用宗教对西藏进行渗透和破坏,一些寺庙被达赖集团直接或间接控制,成为分裂势力从事分裂活动的据点,策动骚乱闹事,给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必须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包括应在寺庙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建立正常秩序,全面正确的贯彻党的宗教政策等等。 4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含义是什么?

34、宗教与迷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第一,宗教和迷信两者信仰的神不同。一个真正的宗教,它的崇拜对象是固定的,是一种能够引导人,并在心灵上给人带来慰藉的终极的、惟一的神。迷信的崇拜对象则没有这种固定性,它敬奉的神都是随意想象出来的,祭拜什么样的神完全根据祭拜者祭拜时的需要决定,信奉的目的也十分具体而直接,是为了满足某种很现实的愿望和要求,如治病救灾等。第二,宗教和迷信有不同的理论程度。真正的宗教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有自己的经典、教义、教规、戒律和宗教仪式。迷信则没有这种统一的教义、教规和经典,也没有完整的系统理论和世界观。第三,宗教和迷信有不同的组织活动方式。一般地说,宗教都有稳定的制度、组织结构、固定的活动场所和专门的宗教职业人员。迷信则没有任何组织,在活动中也没有特定的程序和活动地点,活动一般个别进行,行为方式也很落后和愚昧。第四,宗教和迷信在历史上起的作用不同。宗教在人类历史上曾对社会的发展有过积极作用。迷信则不同,它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发挥过任何积极作用,没有做过任何贡献。 35、世界三大宗教指什么?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36、藏传佛教的四大派系是哪四个?

宁玛、萨迦、噶举派、格鲁派。 37、宗教与民族的区别是什么?

第一,宗教与民族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宗教是意识形态,是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对经济基础起作用的上层 建筑。民族是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的人们共同体。它既不属于社会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第二,宗教可以由人们自由选择,可以信或不信,是个人的私事。而民族,就不是个人选择的事了。第三,宗教不是民族的特征,更不是划分民族的标准。第四,宗教信仰是可以改变的,但没有因宗教信仰的改变而改变民族成分的。 38、什么是宗教观?

宗教观就是人们对宗教的起源、本质、社会作用和功能以及与民族、阶级、国家、政党等的关系的看法和观点。

39、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马克思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对宗教、宗教问题的总的看法和观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及其无产阶级政党关于宗教的论述、对待宗教的态度、解决宗教问题的原则和方针。

40、为什么要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是为了克服宗教的消极作用,发挥宗教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一定积

宗教信仰自由就是: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宗教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42、如何认清达赖在政治上的反动性和宗教上的虚伪性?

达赖在西方反华势力的支持下,干了一系列分裂祖国的勾当,事实证明,达赖是分裂主义政治集团总头子,是以“西藏独立”、分裂国家为旗帜,不断制造西藏动乱的总根源。达赖的言行和历史经验都告诉我们,达赖驱汉,阻止解放军进藏、搞叛乱、策划骚乱,鼓吹保持“宗教文化”,都是以护教为旗帜,以寺庙为阵地,以僧尼为骨干,以恢复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为目的的。 43、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是要求宗教信徒在政治上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同时,改革不适应社会主义的宗教制度和宗教教条,利用宗教教义、宗教教规和宗教道德中的某些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44、如何认清达赖集团利用民族宗教问题进行分裂活动的本质?

达赖的言行和历史经验都告诉我们,达赖驱汉、阻止解放军进藏、搞叛乱、策划骚乱,鼓吹保持“宗教文化”,都是以护法为旗帜,以寺庙为阵地,以僧尼为骨干,以恢复政教合一的政治为目的。我们与达赖集团的斗争,不是信教不信教,自治不自治的问题,是敌我性质的斗争。只要达赖集团不放弃分裂祖国的立场,我们与达赖集团的矛盾就不可调和,就必须坚决进行反对达赖集团的斗争,直到最后胜利。

45、在宗教工作中,“划清两个界限,尽到一个责任”指的是什么?

四观两论 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复习提纲_四观两论

划清正常宗教活动与利用宗教从事分裂破坏活动的界限;划清群众信教自由和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的界限。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尽到引导群众崇尚科学文明、追求社会进步的责任。 46、为什么说统一是福、分裂是祸,安定是福、动乱是祸?

国家的统一,各民族的团结,是我们的事业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人民就幸福,反之,国家分裂,社会动乱,人民必然遭殃。

首先,统一是福、分裂是祸,安定是福、动乱是祸,是被历史证明了的一条基本规律。 其次,统一是福、分裂是祸,安定是福、动乱是祸,是和平解放以来,西藏人民通过亲身经历得出的结论。

第三,统一是福、分裂是祸,安定是福、动乱是祸,也是西藏人民从反分裂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共同认识。

47、实现西藏长治久安对西藏社会发展、人民幸福有何重要意义?

长治久安,对于西藏各族人民来说,是根本利益之所在。西藏的发展和各族人民的命运,历来与祖国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实践证明,稳定是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的前提。实现长治久安,必将为我区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提供前提条件。实现长治久安,我们就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就能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区内外、国内外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良好的条件;就能增强西藏的吸引力,就会有更多的人才、资金到西藏创业、发展。实现长治久安,达赖集团和国际反华势力就无机可乘,他们的渗透、破坏活动在我区就失去市场,其搞乱人心、搞乱西藏,进而实现“西藏独立”的图谋就无法得逞。实现长治久安,人们就能在安定的社会环境中学习、工作、生活,全身心地投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中。 48、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宽泛的大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又称为大文化,一般是指人们有目的的活动方式及其成果的总和。它涵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 49、什么是先进文化?

先进文化是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50、什么是文化观?

文化观是人们世界观的重要方面,是人们对文化的看法和观点。 5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文化的本质、文化的社会功能和地位、文化发展的规律以及文化具体内容的认识和文化建设的总和。

5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政策和基本任务是什么?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政策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任务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

53、达赖 鼓吹“西藏文化毁灭论”实质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达赖 鼓吹“西藏文化毁灭论”实质是:企图以文化为突破口,挑拔民族关系,制造社会动乱,破坏西藏的文化建设。达赖 鼓吹“西藏文化毁灭论”目的是:为了实现西藏独立。 54、什么是唯物论?

唯物论是一种世界观,与唯心主义世界观相对立。唯物论认为,物质第一、精神第二,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固有的规律。而且,这种规律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55、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并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所不断丰富与发展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唯物论哲学发展的最高形式。 56、什么是无神论?

无神论是一种否认灵魂、鬼神、上帝等超物质力量存在的学说,它的理论基础是唯物论。 57、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无神论?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历史上各种无神论体系优秀成果的科学总结和发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论和

历史唯物论基础上的无神论,是彻底的、科学的无神论。它认为有神论是自然、社会以及人的本质的异化;指出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虚幻的反映,其产生的根源在于它的背后有一个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颠倒的世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并没有停留在以往的无神论对宗教和有神论的单纯的批判之中,而是进一步将斗争的矛头指向了不平等的政治、法律和社会制度,从而形成了科学的、彻底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

58、我们应该怎样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

精神领域是反分裂斗争的重要领域,进行思想渗透是达赖集团分裂祖国活动的重要手段。夺取反分裂斗争的胜利,必须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和唯物论、无神论思想,打牢反分裂斗争的思想基础,增强识别达赖集团各种伪装的能力,提高反分裂斗争的水平的自觉性。

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就是要坚持西藏自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思想;坚持西藏废除封建农奴制度,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坚持西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祖国大家庭里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有幸福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的思想。

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就是要坚持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一个民族内部有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分等基本观点;坚持中华民族大家庭观念,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坚持“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巩固反分裂斗争的社会基础。

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本质(宗教是颠倒的世界观,是人们对客观世界颠倒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是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宗教的产生、发展、消亡规律,宗教的作用等基本观点;就是要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

引导宗教事务局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就是要贯彻“划清两个界限,尽到一个责任”的政策原则和工作要求,即:要划清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利用宗教从事分裂活动的界限、群众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和党员不得信仰宗教的界限,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要尽到引导群众崇尚科学文明、追求社会进步的责任;就是巩固寺庙爱国主义教育成果,把各方面力量凝聚到加快西藏发展、维护西藏稳定上来。

树立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就是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就是要不断巩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我区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要坚持“治乱治愚”、“破立结合”,正确处理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加强与兄弟民族的文化交流,吸收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提高我区各族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

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就是要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就是要大力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学工作者知识,传播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引导人民群众学科学、信科学、用科学,依靠科学创造美好生活;就是要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消除封建农奴制思想残余和各种陈规陋习对人民群众的束缚,不断消除宗教的消极影响,树立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的新风尚。

59、什么是老西藏精神?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 60、“老西藏精神”的实质是什么?

“老西藏精神”的实质是艰苦奋斗,服务人民。 6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精辟论断,提纲挈领,切中实质,是对科学发展观思想内涵所作的最全面、最深刻2010年1月18日至20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 *72、当前西藏的社会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是什么?

当前西藏的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同时,西藏还存在着各族人民同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特殊矛盾。 *73、西藏工作的主题是什么?

西藏存在的社会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决定了西藏工作的主题必须是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74、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重理解西藏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

而又最鲜明的新概括。

6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6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6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65、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66、维护民族团结,就必须做到“三个离不开”。这里的“三个离不开”指什么?

这里的“三个离不开”指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67、哪一年西藏开始进行民主改革?

1959年西藏上层反动势力发动的武装叛乱被粉碎,西藏开始进行民主改革,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

68、哪一天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的决议,到会382名人大代表全体举手表决,一致决定把每年3月28日设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69、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多少周年?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70、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多少周年?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71、2010年1月18日至20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中央第几次西藏工作座谈会?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理解西藏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第一,西藏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由我区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区情和阶段性特征决定的,这个主要矛盾决定了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满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第二,西藏社会的特殊矛盾是由我们与达赖集团和支持他们的国际敌对势力斗争的客观现实决定的,这一特殊矛盾是对反分裂斗争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完全符合西藏实际。第三,西藏存在的社会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决定了西藏工作的主题必须是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没有发展,解决不了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没有稳定,发展就没有社会条件。必须牢固树立发展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基础的思想,不断推进西藏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把稳定作为硬任务和第一责任,深入持久开展反分裂斗争。 *75、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民族团结为保障,以改www.aIhUaU.com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确保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确保国家安全和西藏长治久安,确保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努力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

*76、西藏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西藏发展的基本思路是:要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跨越式发展,更加注重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

条件,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更加注重保护高原生态环境,更加注重扩大同内地的交流合作,更加注重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经济增长、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统一。 *77、西藏发展的战略定位是什么?

西藏发展的战略定位是:使西藏成为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

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告示:本复习提纲用于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政治及西藏各界爱

国人士学习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的复习提纲,本人只是推广,请下载后阅读外,严禁用于各种形式的非法活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5451/722182822899.html

更多阅读

四个全面 马克思主义 为什么我只信不全面的马克思主义

回肖耀军 -为什么我只信不全面的马克思主义      你先去看看郎咸平在清华大学的演讲吧,《资本主义精神与社会主义改革》。   关于社会主义,它首先是一个经济概念,其次才是一个政治概念。   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有三个公理,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终极关怀功能

文/卞敏     关心世界和人类发展的命运,是哲学的神圣职责。人生在世,面对纷繁喧哗的物质世界,如同漂泊在途中的旅行者,其心灵世界需要一个“精神家园”的安顿。因此,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关系着如何为人类存在寻求精神家园的问题

声明:《四观两论 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复习提纲_四观两论》为网友目艮帶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