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1日,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高血压学会(ASH)联合发布“冠心病患者高血压治疗的科学声明”。这一指南性文件在降压治疗目标值和药物治疗推荐方面与JNC8指南存在不同。
降压目标值
1. 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以<140/90 mmHg为血压目标值进行心血管事件二级预防是合理的。(IIa,B)
2. 较低的血压目标值(<130/80 mmHg)可能适用于某些冠心病、有心梗病史、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冠心病等危症(颈动脉疾病、外周动脉疾病、腹主动脉瘤)患者。(IIb,B)
3. 存在心肌缺血证据的舒张压(DBP)升高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缓慢降压;合并糖尿病或60岁以上患者DBP
药物治疗
1. 高血压合并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可使用下列药物进行治疗:
(1)有心梗病史的患者可予β受体阻滞剂;

(2)有心梗病史、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患者可予ACEI或ARB;
(3)噻嗪类或噻嗪样利尿剂。(I,A)
2. 对于无心梗病史、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糖尿病或蛋白尿慢性肾脏病的患者,也可考虑联用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噻嗪类或噻嗪样利尿剂。(IIa,B)
3. 若患者存在β受体阻滞剂禁忌或因副作用较大,可用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地尔硫卓或维拉帕米)代替,但若患者伴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时不可用。(IIa,B)
4. 若心绞痛或高血压仍控制不佳,应在β受体阻滞剂、ACEI、噻嗪类/噻嗪样利尿剂的基础上加用长效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症状性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联用β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时应谨慎,因联用可致心动过缓及心衰风险显著升高。(IIa,B)
5. 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压目标值为<140/90 mm Hg(I,A)。但部分冠心病、有卒中或TIA史或冠心病等危症(颈动脉疾病、PAD、腹部主动脉瘤)患者应考虑降低血压目标值(<130/80 mmHg)。(IIb,B)
6. 对于无特殊禁忌症的正在接受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服用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但严重高血压控制不佳者除外),应立即进行降压治疗以降低出血性卒中风险。(IIa,C)
ACS患者血压管理
1. 若ACS患者无β受体阻滞剂使用禁忌,应选择包括短效β1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无内在拟交感活性,如酒石酸美托洛尔或比索洛尔)在内的方案进行初始降压治疗。应在发病24小时内开始口服β受体阻滞剂治疗。(I,A)
严重高血压或持续缺血患者可考虑静脉用β受体阻滞剂(如艾司洛尔)。(IIa,B)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失代偿心衰患者应在病情稳定后开始β受体阻滞剂治疗。(I,A)
2. ACS合并高血压患者可考虑使用硝酸盐类药物进行降压或缓解缺血或肺充血症状(I,C)。疑似右心室梗死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避免使用硝酸盐类药物。首选舌下含服或静脉注射硝酸甘油作为初始疗法;若有适应证,可过渡到长效治疗。
3. 若缺血患者(无左心室功能障碍或心衰)存在β受体阻滞剂禁忌或难以耐受其副作用,可用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代替。若单用β受体阻滞剂不能控制心绞痛或高血压,可联用长效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与ACEI。(II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