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反复感冒,这次感冒刚刚好,下次又犯了,让家长十分苦恼。脾胃之气不足导致的肺气不足,所以才不断感冒。此时,我们就要在孩子某次感冒刚好的时候开始补脾,让正气充足,然后才能阻止下次感冒的到来。
在给孩子补脾时,要分清孩子是脾阴不足,还是脾阳不足,然后分别对待。前面我们讲了对脾阴不足的孩子食疗,现在就来讲讲脾阳不足的孩子怎么食疗。
孩子脾阳不足的表现
症状:
1、从舌头上来看,舌头淡白,舌苔上往往布满齿痕,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说的牙印;
2.一动就出汗,气喘,四肢无力,少气懒言,不爱说话;
3.大便溏泻,不成形;
4.吃完饭就肚子胀,,同时身体很容易浮肿。
给孩子补脾阳有什么方法呢?
可以用八珍糕。八珍糕是明代外科大家陈实功创立的。他当时考虑到很多人的外伤总是不能愈合,分析是因为脾气不足导致的,于是创立此方。后来发现这个方子对体虚的人也大有好处,开始大力推荐。后来,清代宫廷里面的御医开始用这个方子给皇帝等人制作保健糕点,效果也非常好,乾隆皇帝就是常年服用此方的。

此配方是参照(《让孩子 不发烧 不咳嗽 不积食》p108)具体如下:
配方:太子参、白术、炒白扁豆、芡实各3克,茯苓、山药、莲子肉、薏苡仁各9克。
做法:
1、把这些材料按照比例多买几份,研磨为细粉,
搅匀后加入大米粉、糯米粉适量。蒸糕即可。
2、如果觉得太复杂,将原配料加水,小火煮40分钟以上,煮开锅,然后稍微放入一点白糖。一天两次,每次一小杯。这个分量适合6岁以上的孩子,按这个比例,吃一周即可。
叮嘱:具体服用的时候,可以找附近的中医帮忙参考一下因为这道方子只是一个补脾的思路,而中医补脾的方法还有很多,当地的中医可以据此加减分量,开出最适合您孩子的方子来。
制作八珍糕的材料里,有几味药是补脾阳的,像人参、白术、茯苓,但中医讲究的是从阴中生阳,所以方子里面还配了补脾阴的药物,比如山药,莲子肉,薏苡仁、白扁豆、芡实,以平衡阴阳。这里面的茯苓和薏苡仁,是为了把湿气去掉,也是调理脾的重要环节。因为脾属土,最怕的就是湿气。
什么东西能够袪湿呢?中医用的是茯苓,它是一种菌类,药店里的是切好的白色小方块,没有一点味道,放进嘴里可以直接嚼。茯苓的皮祛湿的效果最强,把皮去掉后,将里面的白色的肉质成分切成一块一块的,晒干了,就是药店里卖的茯苓。
本文参照《让孩子不发烧、不咳嗽、不积食》一书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