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婆历史
黄道婆历史讲述的是一个热爱纺织的姑娘,在经历过许多挫折后,带着熟练的技术,回到家乡造福当地的,为世人铭记的伟大故事。黄道婆历史,也就是她寻找纺织技术的历史,历经千难万阻,最终造福祖祖辈辈。
黄道婆画像
黄道婆接触纺织也是生活所迫,家人在兵荒马乱的时代,早早就离她而去。为了生存的小黄道婆只能跟着妇女们学习纺织,在那么男耕女织的年代,纺织也是黄道婆唯一的出路。但是年纪小,又加上经验不足,小黄道婆的纺织路并不顺利,没办法就只能去到富人家当童养媳,求一口饭吃。但是遇人不淑,婆婆和丈夫都很凶残,小黄道婆每天都要干很多活,还经常受到婆婆和丈夫的打骂,被关柴房,不给吃饭。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小黄道婆也没有放弃纺织,一有时间就努力练习,并善于思考发现不足。后来实在无法忍受夫家的虐待,自己心里也向往更加先进的纺织技术,就出逃到闽广地区,开始她又一番的纺织路。
这一次,在热情好客的黎族姐妹的悉心教授下,黄道婆的技术突飞猛进,而她又善于发现不足,便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改良以求到最好。皇天不负有心人,学成后的黄道婆放不下家乡,最终决定带着技术回到家乡,造福家乡的百姓,对长江一代的纺织技术的提升做出巨大贡献,黄道婆的一生也就功德圆满。
黄道婆历史上的功绩,难以用一言两语来形容,她不仅仅是我国棉纺织业的先驱,是千百年来防治技术上的杰出革新家,此外,她不畏艰险、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将世世代代影响着我们。
黄道婆的成就
时至今日,“黄道婆”这个名字历经几百年始终铭记在世人脑海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们作为后世为何始终怀念这个女性,究竟黄道婆的成就有哪些,她从黎族学成归家以后,是怎样带着先进的纺织技艺改变着当地的生活延续至今的?
黄道婆在织布
谈到黄道婆的成就,主要是她给江南沪地引入了棉花种植以及棉纺织手工艺,这是我国首次也是独有的一次手工业变革帷幕,极大的拉动了生产力的突飞猛进,撼动了整个中华大地。
一方面,黄道婆从黎族引进了棉花种植,这也就给棉纺织带来了原材料,当时的上海地区从未有过棉花种植,黄道婆突破了地理、气候等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与顾虑,将整套种植技术引入并且保存了下来,直至如今都完好无缺。
有了原材料还不够,谈到纺织工序,黄道婆不但传承了黎族先进的技术、熟悉黎族的工具将之引进,此外,她还在黎族现有的基础上,与上海实地的生产现状相结合,不断革新、改进,创造出一大批新的更先进、更实用的工具。她发明了轧棉机,可以使棉花脱籽,不再需要手工一粒一粒剥,又省力又干净;她还发明了弹棉机,弹出来的棉花又松又快捷;并且发明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纺纱机,能同时纺三根纱;并且创造了“错纱配色”,织成的布花纹图案甚是美观,举世闻名。

黄道婆的成就难以用三言两语来形容,她让普通人家脱下厚重、粗糙的麻布,穿上了舒服美观的棉布,给我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水平都带来了里程碑式的变革。
黄道婆改良纺织技术
中国古代历来传承着男耕女织的社会结构,这种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持续到元代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是女性纺织业的形式与内容却因为一个女性人物而发生着悄然的改变,这个人就是黄道婆。
黄道婆教授乡亲新纺织技术
古时候,原本只有丝纺织与麻纺织,富贵人家通常穿顺滑轻薄的丝绸,而它昂贵的价格对寻常百姓而言则是完全无力负担的,因此大多数人民只能穿又糙又重还不透气的麻布,穿在身上十分难受,而如今我们能穿上舒适的棉布,则是得益于黄道婆改良纺织技术,造福于大众,使元大妇女的麻纺织逐渐转变为棉纺织,使我国古代的棉纺织技术迈进了一大步。
当年的黄道婆从夫家逃出,来到遥远的海南学习黎族先进的纺织技术,她勤奋刻苦,熟悉了所有工具,织布如梭,最终回到故土。老年的她将学到的手艺交给乡亲妇女们,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改革纺织工具,制造了新型的擀、弹、纺、织众工具,革新了沪地棉纺织的旧貌。
首先,黄道婆创造了新的擀籽法,使妇女不用辛苦地用手指一粒一粒剥,而是借用小铁棍,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后来,为了使擀籽能够更快一些,她借用脚踏车原理,制造了轧棉机。此外,她还将一尺长的小弓加为四尺多,弓弦以绳替弦,不再用手指拨弦,而是用棒椎击,弹起棉花来又快又松,还十分干净。还有三锭脚纺车、织布机以及染色工艺,等等诸多方面都幸亏了黄道婆改良纺织技术,使整个社会的棉纺织面貌焕然一新。
黄道婆的精神
有的人满腹私心,只一心向社会索取,他们人虽活着,却有如死去一般;而有的人终身奋发向上,一心为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努力,即便他们的生命停止了,但其精神却永远留在大家心中。而黄道婆就是后者,黄道婆的精神是我们全社会不断前进的明灯。
黄道婆塑像
黄道婆的精神之一是坚持,黄道婆是中国纺织第一人,教会了人们制作制棉工具,以及崖被的织法,为中国当时的纺织技术做出了巨大贡献,世人都很崇敬他,这一切的成就都是她不畏艰苦,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得来的。她的顽拼搏、持之以恒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向她学习,她就是我们在困难时的榜样。
黄道婆的精神还有顽强、乐观,她虽然出身贫苦,在那样战乱的年代,家人也很早就离开她,留下她一个人面对世上的起起落落。但是黄道婆一点都不怨天尤人,而是很努力的让自己活下去,跟着大人们,下田、包棉花、弹棉花、织布,不管什么重活累活都干。在残忍的现实面前,她学会了自力更生。
此外,黄道婆的精神还有革新,她只要一有时间就钻研她喜欢的纺织,但是那个时候长江一代的技术都很落后,黄道婆向往更先进的技术,就出逃至闽广一代学习已相当纯熟的纺织技术,并且不安于现状,不断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为世人创造了无数先进的工具与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