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香导读:一杯真正香浓的好咖啡,可以让整个房间都瞬间充满咖啡的香味,而生活里的阴霾,也将因为那种被唤醒的“精致生活”,而变得不那么令人惆怅。好了试一试自己手工冲泡咖啡吧,需要准备温度计、手冲壶、滤杯、滤纸、分享壶。
手冲壶分为两种:宫廷细嘴壶、鹤嘴冲泡壶。
A. 宫廷细嘴壶: 细嘴冲泡壶是被最广泛使用的咖啡冲泡壶。它的水流较细,冲泡者容易掌握和控制;
B. 鹤嘴冲泡壶:这是一种极致手工冲泡达人才敢于尝试的冲泡器具,它对于冲泡者控制水流的技术要求非常的高。建议手冲经验丰富的人使用。
滤杯分类:种类从质材上来分,滤杯有陶瓷、金属、树脂、玻璃等种类,滤杯主要需要考虑保温,陶瓷更为保温。从滤杯发展顺序上看出现的顺序是单孔滤杯(Melitta)、三孔滤杯(kalita 得到Melitta的真传)、金属滤网、V60、蓝形。
A. 单孔滤杯:单孔式咖啡滤杯是德国的梅丽塔夫人发明的,闷蒸后,注水一次完成,滴完即可。容易塞住单孔滤杯孔的浅度烘焙豆不适用,主要用于中深度烘焙的咖啡,相当适合喜欢深度烘焙的德国人使用的滤杯。滴滤速度慢,容易做出内容丰富、味道香浓的咖啡。
梅丽塔手冲式滤杯朝着自动化方向改进,经过无数次改进后终于在美国大获成功,也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最普及的美式咖啡自动滤泡机。但如果你拆开一个美式咖啡机来看,梅丽塔夫人发明的滤泡方式原理至今几乎未被改变,只是优化了过滤器的形状和滤纸而已。
B. 双孔式滤杯:效果介于单孔和三孔之间。
C. 三孔滤杯(kalita):又称卡利塔(Kalita)杯。三个滤孔让空气,水流容易穿过,即使其中一个洞孔被咖啡粉堵塞,还有其他滤孔可以使用,这是三孔滤杯的一大优点,适用于浅度到 深度各程度烘焙的咖啡。闷蒸后分三次注水。
D. 金属滤网:我比较喜欢瑞士金、chemex、timao。
优点:相对于滤纸更能保留咖啡的油脂、原汁原味、丰富醇厚。最重要环保啊,一个滤网能用N久。
缺点:相对滤纸咖啡渣容易进入咖啡液、比较贵。
图片为瑞士金:
E. 蓝型滤杯:(蛋糕杯)

1. 折好滤纸,放入滤杯,滤纸贴合滤杯。滤杯坐到分享壶上。
2. 用开水冲滤纸、滤杯,水落入分享壶,起到温杯作用。
3. 整个手冲的时间在2-3分钟内完成,包括闷蒸时间。
4. 咖啡粉倒入滤杯,抖动滤杯铺平咖啡粉。
5. 选择合适的水温,参考上面介绍的水温选择。初学最好每次手冲壶中的水是一样多的。
6. 闷蒸:将热水轻,柔,快,均匀的洒在咖啡粉上,大概10ml,壶嘴距离咖啡粉3-4厘米,从豆粉中央注水,绕圆2-3圈,全部咖啡粉都能均匀吸水,咖啡液滴下3-5滴为最好。注水加闷蒸时间为15-25秒。
7. 闷蒸后第一次注水,以咖啡粉的中心点为圆心,用适当细的水流画圆的方式注水,切记水流不要直接接触滤纸(否则咖啡会涩),注意圆圈保持在距咖啡粉边缘1厘米以内。水流高度保持在与咖啡粉平面上3--4厘米左右。第一次冲泡注水量占整个咖啡水量60%。
8. 第一次注水后稍作停顿,等咖啡粉中的水完全流下之前,开始第二次注水,方法同第一次注水,注水量占30%。
9. 第二次注水后稍作停顿,等咖啡粉中的水完全流下之前,开始第三次注水,方法同第一次注水,注水量占10%。
10. 到达咖啡液萃取量,立刻移走滤杯,不管滤杯中是否还能滴下咖啡液。
(文章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