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幸福9号”老年人乐园开设了唱歌跳舞、棋牌、书画、互联网、健康理疗、超市购物、食堂等多个服务区域,基本满足了老年人日常生活所需。

面对中国老龄人口基数大、与发达国家相比同年龄健康程度偏低等特点,如何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成为在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摆在政府与社会面前共同的问题。对此,各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各种养老新模式。
“我国老龄人口正在以每年1000万的速度增加。截至2014年底,全国老龄人口接近2.14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5.5%。预计到2055年,这个比例将达到35%。”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鲍学全告诉《经济日报》记者。
面对巨大的养老需求,目前,以O2O养老消费为主的“幸福9号”模式、以专业运营团队管理养老机构的“托管模式”以及将政府、社会和社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暖心工程”模式,正在成为我国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的创新模式。
“暖心工程”遍地开花
如何让更多的老人在家门口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2010年,“中国社区服务暖心工程”启动,开始了社区居家养老的新探索。该项目由社会爱心企业捐赠资金,在社区开展敬老助老服务、健康关爱、社区文化等系列公益活动。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暖心工程”适时调整战略,将服务对象定位于96%社区居家养老需求人群,重点是“三无”老人、高龄老人、农村留守老人和其他有需求的中老年人,施以现金资助、物资资助和服务资助。其中,仅服务资助就包括开办老年餐桌,开展日间照料、健康护理、精神慰藉、上门家政等养老服务,还兼顾全体社区居民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便民服务和文体娱乐服务。通过在街道办事处设立暖心工程服务中心,在辖区内的社区设立社区服务站,使用服务站基金把中央财政、地方资源等直接送到了需要的百姓手中。
自2013年起,“暖心工程”被民政部立项为“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示范项目”,其最大亮点是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通过对项目的广泛宣传和动员,吸纳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由于各地企业和个人的慷慨解囊,形成了“暖心工程”多渠道、多元化的捐助格局,实现了“变输血为造血”。
因为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进行有效整合,“暖心工程”自身也得以迅速发展。截至去年年底,“暖心工程”已在全国88个城市建立了200余个社区服务站,为6万多名老人提供了社区养老服务,项目资金累计达到1039万元。
用互联网思维撬动产业
位于上海宝山区红太阳商业广场的“幸福9号”老年人乐园,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开设唱歌跳舞、棋牌、书画、互联网、健康理疗、超市购物、食堂等多个服务区域,基本涵盖了老年人日常的生活所需。自今年年初开业以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将这里视为第二个家:早上锻炼身体,中午看书唱歌,下午学习瑜伽、做手工,直到晚上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幸福9号”取自“幸福就好”的谐音。2013年,“幸福9号”首创居家养老O2O模式,通过网上商城、居家养老服务店、老人乐园三大平台,为老龄人口提供线上线下服务,不仅使老龄人口成为互联网消费的新生力量,而且提高了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效率和质量。
据了解,“幸福9号”网上商城致力打造老年网络购物第一平台,通过在欧美、日韩以及国内各地建立自己的采购通道,甄选包括营养保健、家具用品、旅游产品等在内的几万种适合老年人的优质商品,取消所有中间环节,让高利润产品回归理性,让老人买到物超所值的商品。该网上商城在2014年3月15日一上线,即突破了1500万元营业额。通过在全国各大中型城市建立自己的物流大仓以及同城物流配送体系,将2万家社区体验店作为最后1公里物流的配送点,按照规划,“幸福9号”很快就可实现消费者在任何一个地方,网上下单2小时内送货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