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松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武松曾经在景阳冈上空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武松打虎”的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武松后来替兄报仇,杀死潘金莲和西门庆之后,被刺配孟州!在刺配孟州的途中,路过十字坡与母夜叉孙二娘大打出手,后来菜园子张青赶到,解劝了二人,夫妻与武松也交了朋友。在孟州,武松受到金眼彪施恩的照顾,为报恩,武松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了“快活林”酒店。那么,所帮武松之人真的是好人吗?
开黑店卖人肉包子的十字坡菜园子张青和母夜叉孙二娘夫妇,肯定都不是好人。张青自己说,他“原是此间光明寺种菜园子。为因一时间争些小事,性起把这光明寺僧行杀了,放把火烧做白地……”(二十七回)这里有三个词须要特别注意,“小事”、“性起”与“僧行”,说明引起争执的根本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是大非之事,但是“性起”的张青却因此杀了不止一个和尚,而是所有的僧人。他在这里开店,“卖酒为生。实是只等客商过往,有那入眼的,便把些蒙汗药与他吃了,便死。将那大块好肉,切做黄牛肉卖,零碎小肉,做馅子包馒头,小人每日也挑些去村里卖,如此度日”。讲得如此从容冷静,就像说自己做正常买卖一样,毫无人性可言!
人们对这对夫妇容易产生好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家尊敬的好汉武松曾在这里落脚之故。事情的严重性还在于,武松杀了张都监等人后,逃走路上,在树林中的一个土地庙里困倦睡着了,被张青的几个伙家捉住,将他带到张青店里。武松看见,“灶边梁上,挂着两条人腿”(三十一回)。可见自从上次武松离开这里后,他们并没有改弦更张,依旧在做着杀人越货卖人肉包子的勾当。这样的人若是还算好汉,天理何在!
蒋门神依仗官势,为非作歹,称霸一方,当然是个十足的恶霸,这一点毫无疑义。可是和他争夺地盘的管营之子金眼彪施恩比蒋门神好么?本质上有区别么?丝毫没有,其恶劣程度,有过之无不及!快活林是山东、河北客商们都来做买卖的商业发达的大镇,有百十处大客店,三二十处赌坊、兑坊。施恩自己说,往常他“一者倚仗随身本事(会武艺,不听话的就打),二者(倚势)捉着营里有八九十个弃命囚徒(囚犯中的亡命徒),去那里开着一个酒肉店(这是施恩在快活林的据点),都分与众店家和赌钱、兑坊里(派囚犯中的这八九十个亡命徒监督快活林的百十处大客店和二三十处赌坊、兑坊,收取保护费)。但有过路妓女之人,到那里来时,先要来参见小弟,然后许他去趁食。那许多去处每朝每日都有闲钱,月终也有三二百两银子寻觅,如此赚钱”(二十九回)。将这种赤裸裸的掠夺与霸占讲得如此从容自豪,丝毫没有惭愧内疚之心,着实令人吃惊。
(施恩重霸孟州道)
生活中哪里会自动掉下来什么“闲钱”?那是迫于施恩淫威和他手下这帮亡命徒暴力,被迫交纳的妓女卖身钱和各种店家辛苦赚来却必须孝敬他的保护费,否则施恩就不许他们在这里立足。这样,施恩一年就有三四千两银子即七八千贯的黑钱收入,只要一年半就能“腰缠万贯”。所以施恩也是个不折不扣的恶霸,和蒋门神没有任何本质区别。只不过蒋门神后台是张都监和张团练,是管辖州府军事的高中级军官,比施恩父亲只相当于监狱长的管营,官大得多。结果蒋门神打伤施恩,夺走快活林。所以施恩与蒋门神之争,实际上是两个恶霸黑吃黑,没有任何正义与非正义可言!
武松帮施恩夺回快活林后,“施恩的买卖比往常加增三五分(三成到五成)利息。各店家并各赌坊、兑坊,加利倍送闲钱来与施恩……施恩自此重霸得孟州道快活林,不在话下”(三十回)。施恩夺回快活林后显然是要通过这种大大加重各店家负担的办法,把过去被蒋门神夺走的好处迅速补回来。因此最倒霉的是快活林的商贩和妓女们,他们所受的盘剥比蒋门神时代更加厉害。
小说用“重霸”而不用“重归”二字,非常准确。施恩本来就是倚势霸占快活林,现在不过是重新霸占罢了。读者往往只注意好汉武松痛打恶霸蒋门神,而忽略了施恩也是一个十足的恶棍,也许比蒋门神更加可恶。从审美心理上说,由于武松早已经在人们心目中树立了非常高大的美好形象,是一条真正的好汉,因此人们很自然地会这样想,一直善待好汉武松的当然是好人,被武松痛打的肯定是坏人,而被这个坏人欺负的施恩一定是好人。简单化的二元对立思维习惯使人们陷入了一个错误的认识逻辑之中。
由此可见孙二娘、张青、施恩实在称不上英雄好汉,而且是隐藏在武松羽翼下的恶棍。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周思源新解<水浒传>》,图片来源于网络!)
想读更多书摘,请下载读什么或者关注公众帐号:dushenme_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