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启蒙者2015年10月02日 无图说1 沈致远
徐光启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一起翻译《几何原本》,所据是拉丁文本,由利玛窦口述,徐光启笔译。经过两年努力,译成前六卷。仅此一项就足以使他成为中国近代科学启蒙者而当之无愧。
“《几何原本》只不过是一本古希腊的数学书,有那么重要吗?”可能不少读者心中有这个疑问,必须予以解答。
先听听爱因斯坦怎么说:“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成就为基础: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中),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几何原本》的作者就是欧几里得,全书共十三卷,徐光启译出的前六卷是全书精华所在,内容是平面几何,包括基本定义、公设、公理以及重要定理的证明,这就是爱因斯坦所说科学两大基础之一的形式逻辑体系,其重要性自不待言。《几何原本》后七卷内容是数论及立体几何,徐光启只译前六卷,显然意在介绍形式逻辑体系。
再来看科学发展的现实。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中国人也很聪明,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四大发明”比西方早得多。中国为什么没有自行建立起科学体系?究其根源有多种说法:科举制度束缚思想、重人文轻实务、务实被讥为“雕虫小技”,这些都有一定道理,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逻辑思维训练。中国古代虽有许多发现和发明,由于缺少逻辑思维训练,无法形成类似西方科学的体系。
中国近代科学发展史证明了徐光启之远见卓识。徐光启所处之明朝末年,西学东渐才开始,中国人对科学只有模糊的概念。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开始睁开眼看世界,感到中国科学技术落后,提出“师夷之长技”,也仅止于“船坚炮利”。戊戌变法以后,废科举兴学堂,学科学大多限于“声光电化”。徐光启早在十七世纪初就译出了《几何原本》,开中国逻辑思维先河,奠定了中国现代科学的基础。称徐光启为中国近代科学启蒙者,谁曰不宜?利玛窦也有贡献,是他提供了拉丁文《几何原本》,并译成中文进行口述,否则不懂拉丁文的徐光启也无能为力。
肯定徐光启译《几何原本》的启蒙作用具有现实意义。中学数学课程中的平面几何不仅为学习三角、解析几何及立体几何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除了极少数专家学过逻辑学以外,学生都是通过平面几何学会逻辑思维。平面几何的公理系统具有形象化的特点,便于学习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逻辑思维不仅是科学的基础,而且是所有学科所必需,即使处理日常事务如违背逻辑也会闹笑话。因此,必须充分重视中学平面几何的教学,通过公理系统证明一些重要的几何定理,以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对此我有亲身体会,念初中时我迷上了平面几何,教科书里的习题做完后,缠着老师要补充题,还不满足就找来参考书,专挑著名难题求证,浸淫其中乐此不疲。我通过平面几何学会逻辑思维,这对日后科学研究工作帮助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