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子是谁
季子,即季札。姓姬,是春秋时吴王寿梦第四子,人们称他为“公子札” , 是一位与焦溪历史渊源有关的古代贤人。因为他的封地在延陵,所以又被人们称为延陵季子。
季子雕塑
季子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外交家,有远见卓识,还极重信义。是当时的贤者。季札的父亲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其中以他德行最好,极受人爱戴。寿梦一直想把王位传给季子,但季子都坚决推辞不受,一定要将王位让给兄长。寿梦无奈只好留遗言说要让他们兄弟相沿,承袭王位。季子便躲藏在山水之间种田,直到长兄死后,又有人推他作皇帝。他一心遵循礼法,固辞不受,远遁山林。让位与兄长的儿子。
季子的外交能力十分出众,对音乐的鉴赏评论能力也十分卓越。有一次他代表吴国出使鲁国,在鲁国季札听到了周乐,他不仅欣赏的了音乐,还能理解其中的含义,让众人都十分惊奇。众人不解,他便将听到的音乐中所蕴含的道理一一讲解给众人听。口才、参悟能力令众人心折。并借此机会,传达了吴国与诸国友好往来的心愿,使诸国同好吴国。
季子去世之后,葬于江阴申浦,墓前有传说是孔子亲笔所书的十字篆文碑,碑文是:“呜呼有吴延陵季子之墓”,史称十字碑。现如今,每年都有许多同袍身着汉服在季子墓前祭奠季子。
季子广交贤士,为当时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并且他的品德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季札观乐
季子,名札,春秋时代吴国人,为吴王寿梦之子,因封地于延陵,又称延陵季子,其人品德高尚,才学渊博,富有远见,结交当世有能之士,是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季子图
吴王馀祭四年,派遣季子出访列国,首先去的便是当时的鲁国,季子到达鲁国时受到国君的热情款待,大摆筵席,席间季子要求观赏周朝的歌舞,鲁国大臣便安排乐师和舞者。
季子认真倾听,当乐师唱到《周南》和《召南》时,季子说,“教化已经慢慢开始了,百姓们勤劳而不怨恨。”
乐师又唱到《邶风》、《庸风》和《卫风》,季子又说道,“百姓虽有忧愁却无困窘不堪,他们国君德行就如这卫风中所唱。”
乐师又唱《王风》,他赞赏这是周室东迁后的乐歌。
唱到《郑风》时,他批评百姓烦琐不堪,一定会最先亡国。
唱《齐风》时他又赞叹说这是大国才有的风范国运昌盛,当是诸国的表率。
接着乐师又唱了《南风》季子评价说,“这是周公东征时博大坦荡的乐歌。”乐师又继续唱《秦风》,他继续评价说,“这乐曲自然宏大,当是周室故地的乐歌。”
乐师陆陆续续的唱了很多,季子都一一点评并发出赞美之情,他以自己的才能与远见卓识透析了这些乐曲中所包含的深远蕴涵,既听出了周朝的盛衰之势又听出了文王的贤能之德,他说出的那些评价让在座的鲁国大臣为之震惊,无不对其刮目相看。
直到《招箭》之舞的舞蹈开始时,他才惊叹的说道,“这才是让人叹为观止的乐章,盛德之至。”
吴季札认为诗经中哪种音乐最好
吴季札到底是我国古代的那个吴季札,还是与1931年出生的台湾著名钢琴演奏家、音乐家、资深音乐教育家,甚至精通多门语言的名人吴季札。不过不论是哪个吴季札,都不是无名之辈。在这里我们就来说一下春秋时期的吴季札。
季札图
季札,“吴”是他所属国家的名称,他是春秋时期的风云人物,是古代的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关于吴季札认为诗经中的那种音乐最好,现在网络上也是流传着各式各样的答案,其中有人认为是“风”,也有人认为是“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答案都不能持肯定态度。
而我个人则认为是“风”,因为《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墉、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多个地区收集而来的民间地方歌谣。这类的民间地方歌谣充满了强烈的生活气息,它的体裁千变万化,其中包括了爱情歌曲、劳动歌曲;而在情感上的表达上也是丰富多彩,包含了轻松愉快、深沉抑郁、欢乐明快、慷慨激昂、怨天尤人、兴高采烈等多种情绪;同样的在表现形式上,也有独唱、对唱、帮腔等多种形式;曲式结构也有很多形式。
而我们从吴季札听歌中的“吴公子札来聘……请关于周氏。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邶》、《墉》、《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可以看出,他所喜欢的是风。
季札是个怎样的人
季札,姓姬,名札,周文王姬昌的后代。生于春秋时周朝的吴国,是吴王寿梦最小的儿子,故又称季子、公子札。
季札像
他是“文圣”孔子的老师,也是后者最为仰慕的人。他和孔子齐名,有“南季札,北孔丘”之称,风光一时无两。
季札品德高尚,具有远见卓识,在兄弟四人中最有才干。所以,吴王一直想把王位传授给他。但他效仿祖先泰伯,坚辞不受,把王位让给了哥哥诸樊,自己则隐退于山水之间,躬耕于舜过山下。
他广交天下贤士,曾出使鲁、齐、郑、卫、晋五国,为国家之间的相互通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大大提高了华夏的文化。遍访列国期间,解析礼乐之教、洞察天下大势、预言秦国未来,往往语惊四座、一针见血。
季札重信守义,是诚信的代表人物。一次途径徐国时,徐国君王很喜欢他的佩剑。但其时他还要出使他国,故未便相赠。返经徐国时,徐君已死。季札慨然解下佩剑,挂于徐君墓旁而去。红粉配佳人,宝剑赠烈士,这件事被传为千古美谈。
古语有云:天予吾,吾不取,是有违天意。季札既有君王之能,又有辅佐之才,却淡泊名利,宁愿隐居荒野,甚是可惜。此人不可谓不耿直,也不可谓不迂腐。
季札受封于延陵(今江苏省丹阳市),史称延陵季子。他以九十二岁高龄卒,葬于上湖(今江阴市申港镇),传说墓碑上“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十个古篆就是孔子所书。

他的墓碑也就是后人传颂的“十字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