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病人不能吃什么 想避开肿瘤 先从吃入手

吃好喝好是不少人眼中幸福的标志。然而,在肿瘤科医生的眼里,“吃好”还有另外的标准,不会诱发肿瘤。因为不好的饮食习惯一旦养成,天长日久的恶性刺激逐渐积累,对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今天是“世界癌症日”,在此,我们一起看别人的教训,让专家说说那些吃的坏习惯。

胰腺喜欢“穷日子”(天津市肿瘤医院副院长胰腺肿瘤科 郝继辉)

吃错的人——暴饮暴食爱甜食的老杨

作为一家知名企业的领导,刚过50岁的老杨总是格外忙碌,一天的吃喝几乎都在饭店和酒店之间转,时不时还有夜宵。老杨经常说,自己的业绩是吃出来的。饭桌上的老杨“烟酒不分家”,还偏爱甜食。只要他点菜,“有点儿甜”是必需的。

老杨的幸福生活是被“脸色发黄”打乱的,到医院检查后,最终被确诊为胰腺癌,老杨不得不接受了极为复杂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加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手术。

专家说——胰腺喜欢“穷日子”

肿瘤病人不能吃什么 想避开肿瘤 先从吃入手

胰腺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平时它负责分泌胰岛素和各种消化酶,帮助人们消化食物。若人们持久摄入大量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饮食,胰腺就需要分泌更多胰液。如果胰腺出现过劳状态,就可能诱发胰腺癌。胰腺癌因为不易治疗,常被称为“癌王”。它与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肉食摄入过多、吸烟酗酒以及肥胖等不良因素密切相关。

已经吃错了怎么办?

首先要改掉自己不好的饮食习惯。建议:第一,避免高热量、高动物蛋白、高脂肪饮食,应保证饮食中肉、蛋、蔬菜、水果、粮食的合理搭配,不偏食、挑食,少吃煎、炸、烤制食品,适当增加粗粮和蔬菜、水果的摄入。第二,忌暴饮暴食、酗酒、吸烟。第三,坚持运动,这有利于促进食物消化、吸收,提高机体代谢,增进胰腺健康,避免超体重和肥胖。第四,糖尿病和慢性胰腺炎也可能诱发癌变,因而应积极治疗。

其次,要认真观察自己的身体状态。胰腺癌早期酷似“胃病”,容易被误诊。中老年人特别是中老年男性如发现自己有反复不适、胀满、恶心、呕吐,按胃病治疗无效时,或有腹痛向背部放射时,应注意检查胰腺。此外,胰腺癌病人早期可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渐渐发展为顽固性厌食。这一般是由于食量减少、消化不良和肿瘤消耗所导致的。旁人常在无意中发现病人的眼球巩膜发黄,小便颜色可呈橘黄色以至红茶色,严重时全身皮肤发黄,这就是所谓的“进行性加重的黄疸”;无痛性黄疸是胰头癌最突出的症状,约占30%左右。

数字说话 胰腺癌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不论男女,如果严重超重,他们在5年内患胰腺癌的危险比体重正常的成人要高45%。过度肥胖的女性风险更高。

吸烟者发生胰腺癌的危险性随烟龄增加而增大,随戒烟年限增长而降低。戒烟10 年以上者其危险性和非吸烟者相仿。

大肠不愿“油光满面” (天津市肿瘤医院结直肠肿瘤科 柳建中)

吃错的人——爱吃“过油”菜的吴老师

吴老师是一名女歌唱家,平时工作忙,疼人的先生就主动承担了大半家务,尤其是在一日三餐上,更是绞尽脑汁不怕麻烦。为了照顾吴老师的口感,先生每次做菜都要过油,因为吴老师说“过了油的菜吃起来才会香”。而且过油的菜隔夜也不容易坏,所以吃剩菜更是经常的事情。直到去年六月份,吴老师的肠胃炎怎么吃药都不见好转,才发现患上了大肠癌。

专家说——大肠不愿总是“油光满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与之相对应的是近些年我国的大肠癌也越来越多。因为很多人口中美味的突出特点是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等摄入过多,膳食纤维明显缺乏。

高动物脂肪饮食是导致大肠癌的高度危险因素。很多致癌物质都是脂溶性的,即它们可溶解于脂肪中。因此,从饮食中摄入的动物脂肪越多,溶解和吸收致癌物质的危险性就越大;另外高脂肪饮食可增加肠道内胆汁酸的分泌,后者对肠道黏膜有潜在的刺激和损害。如果长期处在这种刺激和损害中,可能诱发肿瘤细胞的产生,导致大肠癌。而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能显著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膳食纤维有较强的吸水性,可增加粪便的体积,使粪便成形,利于排便。这样可缩短粪便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减少致癌物质与肠壁的接触,降低肠道中致癌物质的浓度,从而减少发生大肠癌的危险。而且,增加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摄入还可能减少动物性脂肪和胆固醇的吸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肠癌发病的机会。

已经吃错了怎么办?远离大肠癌就要管好嘴。

1.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魔芋、大豆及其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藻类等,注意补充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或不吃富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其中包括:油、肥肉、动物内脏、鱼子、鱿鱼、墨鱼、鸡蛋黄,以及棕榈油和椰子油等。

2.植物油限制在每人每日20~30克左右(约合2~3汤匙);在烹调过程中,避免将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油过度加热(包括烹调温度过高及加热时间过长)。

3.每日保持适量的体育运动,使自己的体重维持在理想状态。

如果是饮食习惯和吴老师一样的人,要格外留意自己的大便习惯。如原来有规律的大便突然出现便次增多、腹泻、里急后重、便不净感等,应提高警惕。其次是大便性状的改变:大便形状变扁、变细或不规则,另外大便中带有脓血、黏液或暗红色大便。最后,还有些普遍特征如消瘦、贫血、腹部不适、肠道梗阻等也值得重视。手术治疗后的吴老师改变了做菜做饭习惯,“抗癌的山芋粥、粗粮要多吃,不吃、少吃油炸食物,隔夜的菜就扔掉”现在是她挂在嘴边上的话,这个经验值得大家学习。

数字说话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近30年来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上升,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排位第三,死亡率已上升至常见肿瘤的第4位。受我国城市化进程和人口老龄化的影响,预计未来结直肠癌发病率还将继续升高,疾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食管害怕“蒸桑拿”(天津市肿瘤医院食管肿瘤科科主任 于振涛)

吃错的人——酷爱热茶、火锅的老金

老金是今年刚刚过50岁的内蒙古汉子,身体健壮,平时注意锻炼身体,抽烟喝酒都不多,可以说是健康生活。但是,老金有一个许多食管癌患者的共同“爱好”:喜欢吃烫的食物。内蒙古人都有喝早茶的习惯,老金尤其喜欢烫的早茶。用他自己的话说,早上起来喝一杯“烫心”的早茶就是一种享受。吃饭,老金就喜欢火锅的热乎劲。直到去年夏天,老金突然发现自己吃东西的时候不那么“顺畅”了,有时候咽一下口水,也会觉得胸部疼。结果到医院一查,竟然是食管癌。

专家说——吃热乎的,考虑下食管的感受

食道是食物经口腔到胃的通道,它的管壁是富有弹性的组织。食道腔最里面的一层是黏膜上皮层,既薄又软,它直接同食物接触,因此很容易受到食物的多种刺激。例如过于热烫、过于粗糙的食物在通过食道、接触黏膜上皮时,会烫伤或擦伤食道黏膜上皮,使黏膜上皮发生破损、溃烂、出血等病变。但黏膜上皮会很快增生,来修复已破溃发炎的地方,如果经常反复使黏膜上皮受到这种不良刺激,黏膜上皮就会在反复增生、修复的频繁过程中,出现一些在形态、功能不正常的“异形性”细胞,而这些不正常的细胞积累多了,就会逐渐发生恶性变化,在食管黏膜上皮的表面出现突出、增生、破溃、出血。

已经吃错了怎么办?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治疗”是食管癌获得治疗机会的关键所在。以往偏爱热食的人,尤其是长期大量抽烟、饮酒的人,一方面要积极为自己的饮食“降温”,另外要格外关注以下症状。

1.吞咽食物有迟缓、滞留或轻微哽噎感。在早期,这种症状极其轻微,不妨碍进食,可自行消退,但数日后又出现,如果反复多次出现,并逐渐加重,应高度重视。

2.吞咽时有痛感。在吞口水或吃东西时,总感觉胸骨后有定位性疼痛。吞咽过后,这种感觉可逐渐消退,疼痛的部位有时相当模糊,约40%的病人有程度不等的疼痛症状。

3.食道内异物感。平时感觉食道内好像有残存饭粒、菜屑黏附在食管壁,大约有10%的患者早期曾有过这一症状,这是由于食管黏膜皱襞肿胀,局部充血,上皮增厚或粗糙引起的。

数字说话

在食管癌患者中,平时喜好热食、热饮者占90%以上。这些人的食物或饮料的温度平均为71℃~74℃,个别达88℃。

进食75℃左右的食物或饮料,食管上皮会有反应,到了80℃左右,食管黏膜上皮会出现坏死、不典型性增生。

如果每天进食高温度热食一次,连续25天,就会出现食管黏膜上皮不典型性增生。重度的增生就是癌前病变。

胃 饿不得也撑不得(天津市肿瘤医院胃部肿瘤科 梁寒)

吃错的人——饥一顿饱一顿的苏先生

36岁的苏先生从事婚庆礼仪、会议策划工作,在当地小有名气,请他帮忙的人络绎不绝。用他的话说,每天工作20个小时,从来没有休息日。苏先生白天在现场指挥策划,晚上回来编辑录像资料,一忙就到凌晨。早饭几乎从来不吃,晚上那一顿往往是饿了一天之后狼吞虎咽吃到撑,就这样他一连吃了十几年。直到三个月以前,苏先生发现自己不“抗饿”了,“饿劲”上来很难受,肚子有疼痛的感觉,只有吃了东西才能缓解一些。按照胃溃疡治疗几天之后,症状没有缓解。再查胃镜,发现了胃癌。

专家说——别把自己当骆驼

导致胃癌患者增多的原因与人们工作压力增大和不良生活方式有关。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喜欢吃烧、烤、煎、炸、熏制食物和烫食,三餐不定时,暴饮暴食,吸烟、高盐膳食,爱吃泡菜等腌制食物。蛋白质和新鲜蔬菜、水果摄入较少等。我们通过问诊发现,这些正是陪伴了苏先生十几年的生活方式。

已经吃错了怎么办?

尽量修改自己的烹饪习惯,选择蒸、煮、炖等方法加工食物。如果要吃烧烤食物,不要怕浪费,要将烤煳的部分丢弃掉。

认真观察自己的胃肠症状,尤其是以往有胃溃疡、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当发现胃部不适症状的规律有所改变时,比如吃药无法缓解、疼痛时间延长等,就需要到医院就诊。千万不要讳疾忌医,早期胃癌积极手术,治疗效果还是很好的。

数字说话

常吃烧、烤、煎、炸、熏食物,胃癌的发生危险会增加2倍。

喜食烫食物者患胃癌的危险是常人的4.22倍。

经常三餐不定时和暴饮暴食者患胃癌风险会增加1.3倍。

吸烟者患胃癌风险增加1.58倍。

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寿命很短,2~3天就要再生一次,再生过程一般是在夜间胃肠道休息时进行的,如果经常在夜间进食,胃黏膜就不能得到及时修复。

胃肠需要休假,你知道吗(健康报/记 者 郑颖璠)

都说“口腹之欲”,似乎嘴上吃得香,肚子一定喜欢,可天津市肿瘤医院营养科王昆教授却认为“越是好吃的,你的胃肠道可能越不喜欢”。那么,要照顾胃肠道的感受,他的建议是什么呢?

要给胃肠道选择的机会

有两个小朋友在聊天,一个问:“为什么大人从来不挑食?”另一个说:“笨蛋,不喜欢吃的他们从来就不会买。”这虽然是个笑话,但生活中,我们的胃肠就像这两个小朋友一样无奈又可怜,虽然它们也有自己的喜好,但你不吃,胃肠道连抗议的机会都没有。

和胃肠道相比,嘴巴属于“重口味”,油炸的、高盐高糖、味道鲜美的都是嘴巴喜欢的,而人们选择食物的时候基本都是“听嘴巴的话”。这样一来,胃肠道不仅要消耗更多的精力消化本不需要的过量的盐、油、糖,还找不到身体需要的营养素,结果是标准的“费力不讨好”。

简单的做法是仔细看看自己的食谱,如果偏油、偏甜、偏咸都要做相应的调整。到超市买菜别只看喜欢吃的和习惯吃的,看着眼生的、不感兴趣的也要尽可能兼顾。精米精面要吃,营养丰富的粗粮、豆子等种子类食物更要放在自己的食谱中。注意吃豆子的时候要煮熟煮烂或打碎,以免胃肠道负担太重。

要给肠道菌群配“帮手”

被称为人体第二大脑的肠道菌群很多人都听说过,在胃肠道消化吸收食物的过程中,庞大的肠道菌群是非常重要的参与者。营养专家提醒我们,要想给益生菌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我们需要补充更多的可溶性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分为可溶性和不可溶性两大类,前者多存在于芹菜、莴笋等蔬菜中,可以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是胃肠道喜欢的食物。可溶性膳食纤维多存在于燕麦、山芋、菊苣根中,它的最大优势是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增加益生菌的比例。不仅如此,可溶性膳食纤维还能在肠道内形成一层保护膜,避免肠道内炎症发生,降低发生肠道肿瘤的风险。因此,可溶性膳食纤维也是胃肠道的最爱。

要让胃肠道定期休假

人人都盼着春节、寒暑假,因为我们需要休息。胃肠道同样也需要休养生息。胃肠道的黏膜细胞每隔几天就要更新换代,以便修复受损的部位。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修复的过程需要在人睡觉的时候进行。所以要想保护胃肠道,让它们永葆青春,首先要保证自己有充足规律的睡眠。其次,要戒掉夜宵,否则肚子吃得鼓鼓的,自己睡得七荤八素,胃肠道却要加班加点地干活,等干完了下一顿饭又来了。这样的“连轴转”就算铁胃也会吃不消的。

所以,保证自己的睡眠,也要给胃肠道休息的机会。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6251/97529406572.html

更多阅读

痛风病人不能吃什么 痛风病人食谱

《痛风病人不能吃什么》是关于痛风防治的大众科普读物。当今社会生活中,痛风像糖尿病一样被视为人类健康的杀手,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如何在改善物质生活的基础上保障好大家的身体健康,是很多读者想要知道的内容,此书中有提到体内

乙肝病人不能吃什么 乙肝病人不能吃什么蔬菜

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都会经过体内肝脏解毒、代谢以供机体应用,如果胡乱进食会增加自身肝脏负担,甚至加重肝脏损害,特别是乙肝活动期,轻者会延缓病情恢复时间,重者有可能会造成肝脏坏死。乙肝病人不能吃什么蔬菜――步骤/方法乙肝病人不能

糖尿病人的饮食禁忌 癫痫病人不能吃什么 癫痫病人饮食禁忌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学技术也在逐步的提高。就比如说癫痫病,现在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本文主要讲述癫痫病人不能吃什么,癫痫病人不能吃什么水果以及癫痫病人吃羊肉的危害,希望在大家生活中能够帮助到大家,大家在面对癫痫病时不要慌乱。目录

痛风症状的早期表现 痛风病人不能吃什么

痛风病人不能吃什么――简介  痛风病人不能吃什么?这是痛风病人们都很在意的一个问题。痛风是人体内有一种叫作嘌呤的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了紊乱,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即以钠盐的形式沉积

声明:《肿瘤病人不能吃什么 想避开肿瘤 先从吃入手》为网友天空是灰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