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惊人的成语故事 一鸣惊人的典故 成语故事一鸣惊人出自哪里?

一鸣惊人的成语故事 一鸣惊人的典故 成语故事一鸣惊人出自哪里?

  春秋时期,楚国的储君也就是楚庄王在登基后,为了观察朝野的动态,也为了让别国对他放松警惕,当政三年以来,没有发布一项政令,在处理朝政方面没有任何作为,朝廷百官都为楚国的前途担忧。

  楚庄王不理政务,每天不是出宫打猎游玩,就是在后宫里和妃子们喝酒取乐,并且不允许任何人劝谏,他通令全国:“有敢于劝谏的人,就处以死罪!”

  楚国主管军政的官职是右司马。当时,有一个担任右司马官职的人,看到天下大国争霸的形势对楚国很不利,他就想劝谏楚庄王放弃荒诞的生活,励精图治,使楚国成为继齐桓公、晋文公之后的诸侯霸主。然而,他又不敢触犯楚庄王的禁令,去直接劝谏;他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使楚庄王清醒过来的办法。

  有一天,他看见楚庄王和妃子们做猜谜游戏,楚庄王玩得十分高兴。他灵机一动,决定用猜谜语的办法,在游戏欢乐中暗示楚庄王。

  第二天上朝,楚庄王还是一言不发,这位右司马陪侍在旁。就在庄王准备宣布退朝的时候,他给楚庄王出了个谜语,说:“奏王上,臣在南方时,见到过一种鸟,它落在南方的土岗上,三年不展翅、不飞翔,也不鸣叫,沉默无声,这只鸟叫什么名呢?”

  楚庄王知道右司马是在暗示自己,就说:“三年不展翅,是在生长羽翼;不飞翔、不鸣叫,是在观察民众的态度。这只鸟虽然不飞,一飞必然冲天;虽然不鸣,一鸣必然惊人。你回去吧,我知道你的意思了。”

  楚庄王觉得大臣们要求富国强兵的心情十分迫切,自己整顿朝纲,重振君威的时机已经到来,半个月以后,楚庄王上朝,亲自处理政务,废除十项不利于楚国发展的刑法,兴办了九项有利于楚国发展的事物,诛杀了五个贪赃枉法的大臣,起用了六位有才干的读书人当官参政,把楚国治理得很好。

  国内政局好转,于是便发兵讨伐齐国,在徐州战败了齐国。又出兵讨伐晋国,在河雍地区,同晋军交战,楚军取得胜利。

  最后,在宋国召集诸侯国开会,于是楚国便代替了齐、晋两国,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

  大谋略:不是非要滔滔不绝才能显出自己的本事,平时不露声色是为长远观察问题,蓄积力量,不但能够正确地预见未来,更能够掌握适当时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6351/362975151581.html

更多阅读

一石二鸟的成语故事 一箭双雕的成语故事

   一箭双雕的成语故事  出处:《北史·长孙及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及,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馒,遂一发双贯焉。  释义:“雕”,一种凶猛的大鸟。发一枚箭就射中两只大鸟。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不名一钱成语故事50字 不名一钱的成语故事

   关于不名一钱的成语故事  【成语】: 不名一钱  【拼音】: bù míng yī qián  【解释】: 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成语故事】:  “不名一钱”这则成语的“名”是占有,不名一钱表示一个钱也

不敢越雷池一步 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成语故事

   关于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成语故事  【成语】: 不敢越雷池一步  【拼音】: bù gǎn yuè léi chí yī bù  【解释】: 越:跨过;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  

飞鸟惊蛇的意思 飞鸟惊蛇的成语故事

   关于飞鸟惊蛇的成语故事  【成语】: 飞鸟惊蛇  【拼音】: fēi niǎo jīng shé  【解释】: 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成语故事】:  释亚楼是唐代一位和尚。他久居寺庙,烧香念

一夔已足 一夔已足的成语故事

   关于一夔已足的成语故事  【成语】: 一夔已足  【拼音】: yī kuí yǐ zú  【解释】: 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夔一人已足制乐。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  【成语故事】:  传说在黄帝时代,东海

声明:《一鸣惊人的成语故事 一鸣惊人的典故 成语故事一鸣惊人出自哪里?》为网友一倾风月一流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