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上午10:00,国家卫生计生委在西直门办公区2号楼1层新闻发布厅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15年卫生计生工作进展和2016年工作要点。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副司长熊煌主持发布会并介绍2015年卫生计生工作进展,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介绍2016年工作要点。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各项卫生计生规划任务圆满完成。“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力度大、发展速度快、群众受益多的五年。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人均预期寿命预计比2010年提高1岁;孕产妇死亡率由2010年的30/10万降至2014年的21.7/10万,婴儿死亡率由2010年的13.1‰降至2014年的8.9‰,均提前实现了“十二五”规划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居民健康水平总体上处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健康基础。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副司长熊煌将2015年卫生计生工作进展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
一、深化医改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明显成效
国家层面密集出台了20多个深化医改政策文件,顶层设计更加完善,实施路径更加清晰。省级层面,在江苏、安徽、福建、青海4省综合改革试点取得重要进展。年初确定的“两个全面推开,两个全面实施”,也就是在全国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100个试点城市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面实施新一轮药品招标采购,这一重点目标顺利实现。
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公立医院改革加快推进
各地紧紧围绕破除以药补医、创新体制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这三个关键环节,落实政府责任,强化公益性,统筹推进改革。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和上下贯通的运行新机制正在建立。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扩大到100个,试点城市公立医院医药费用增幅明显回落,全国医药费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二)是全民医保体系进一步完善
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政策范围内门诊和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50%和75%左右。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面实施,覆盖城乡参保居民超过10亿人,报销比例不低于50%。疾病应急救助14万人次,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全面开展,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健全。
(三)是药品供应保障机制改革迈出了新步伐
全面实施新一轮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保障紧缺、低价药品供应,加强儿童和老年用药保障,顺利完成首批基本药物定点生产试点工作。
(四)是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
以提高基层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为突破口,试点推进分级诊疗。24个省份出台了分级诊疗文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全部启动分级诊疗工作,开展基层首诊责任制试点的县(市、区)超过50%。
(五)是基层综合改革持续巩固深化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涵建设,遴选出首批1300所“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稳定和优化乡村医生队伍,26个省份出台了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国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重点联系点覆盖17个省34个县,在完善人事分配制度、绩效考核、服务模式转变等方面积累了经验。继续实施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4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