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叶是温胃散寒的,它能顺胃气。有的人受寒以后会胃痛,或胃里有胀气的感觉,有的人还会嗳气、打嗝,就可以吃些花椒叶来缓解。
古人还用花椒叶来做调料,炖鸡味道很好。老的花椒叶不能做菜吃了,还可以用来煮水泡脚,能去湿气,对脚气病的人有好处。
花椒叶与花椒的功效是相似的,都能去湿、顺气。只不过花椒叶偏于走心肺,化痰湿的作用比较强;花椒偏于走肾,去下焦寒湿和通肠气的作用比较强。
自制清香的保肝藤椒油
除了食用普通的花椒,现在还流行吃一种青花椒。这种花椒是青绿色的,配菜很好看。 有人以为青花椒是没有成熟的花椒,其实不然。青花椒不是花椒,而是花椒的近亲,叫做藤椒,它的果实成熟以后依然是青色的。
青花椒跟花椒的味道很接近,但花椒的麻香比较醇厚,而青花椒则具有一种清新的辛香味。
青花椒有通窍的作用,还能疏解肝气,适合高血脂、脂肪肝的人调理身体。
青花椒跟花椒的用法不同。它不适合高温久煮,久煮之后会失去它的清香味。它适合做成花椒油,做菜的时候当做调味料,能增加一种独特的香味。那种感觉怎么形容呢?麻麻的,但又是沁人心脾的香味儿。平常一道菜,有了它就脱胎换骨了。
市场上有现成的藤椒油出售。我们在家也可以自己做藤椒油,用来拌菜味道好极了,而且还有保肝的作用。
青花椒不要放油锅里热炸,这样会变颜色,香味也会变,最好是用泡制的方法。
方法:
1.把青花椒放在瓷碗里,准备一小把香芹菜,洗净晾干水分,切碎; 2.油锅放菜籽油烧热,放芹菜,用小火炸香; 3.关火,迅速用漏勺把芹菜捞出来,然后把锅里的热油倒入装青花椒的瓷碗,藤椒油就做成了。 将做好的藤椒油盖上盖子,保存起来,需要用的时候,拿出来拌菜吃就可以了。
这个油是保肝的,常吃有降血脂的作用,还能使人心情舒畅,特别适合患高血脂、高血压的人吃。
怎么挑选好花椒

为了与青花椒区别,普通的花椒就叫做红花椒。红花椒有好几个品种,其中以大红袍和子母椒最好。
大红袍的颜色是红色的,颗粒很大、麻味浓,喜欢花椒的人会觉得吃起来过瘾。大红袍的原产地,其中一个就在5?12地震灾区汶川和它附近的金川一带。金川在大渡河畔的群山之中,是嘉绒藏族聚居的地方。那里虽然属于藏区,气候却很温和湿润。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藏人性格也特别温和。在那里,我第一次见到地道的大红袍花椒树,花椒果结得密密麻麻的,怪不得古人认为花椒是多子的象征。花椒是要靠人手来细心采摘的。大红袍的麻味名不虚传,采完花椒之后,人连手都麻了。
子母椒也是大粒的花椒,买的时候可以注意看。它的颜色有一点儿发紫,在每粒花椒的底部会附生一粒芝麻大小的子花椒。这种花椒麻味不如大红袍,但是香味胜之。
最好的子母椒产地在汉源。汉源在四川省的雅安市,是历史上的“清风雅雨”之地。齐白石先生曾给人刻过一方印,“家在清风雅雨间”,说的就是汉源和雅安的双绝——汉源清溪古城的风,雅安的雨。清溪古镇出产的花椒品质特别好,所以汉源土生的子母椒又叫“清椒”,它在古代一直是被列为贡品上贡朝廷的。
雅安是出名的雨城,那里的雨细而且柔,所以得名“雅雨”。记得有一年,我去川藏北线旅游,车离开成都时是晴天,仅仅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进了雅安城,果然雨城名不虚传,到处烟雨。
花椒往往产自气候湿润的地方,气候干燥的地方产的花椒品质往往一般。在吃小米饭拌花椒籽油的那家,村民告诉我,花椒籽油是他们自己家种的花椒压榨的。临走我向他们买了一袋花椒。回家打开一看,这种花椒不是普通的花椒,而是“伏椒”。怪不得油里没有一点儿麻味。伏椒香味、麻味都很淡,它的颗粒很小,北方比较多。而正宗的好花椒,还是在南方比较容易找到。
常年住在雅安的人们,不知道会不会抱怨天天下雨不方便。然而,雨水这样多的地方,恰好出产能去湿气的上等花椒。面对大自然如此精心的安排,我们除了感恩、惜福,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传承千年的健康首选油:菜籽油
有一年冬至的时候,我去了川西高原。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那里的油菜花却开得正好。一路走去,高原清澈的阳光下,大片大片金黄与碧绿交织的油菜让人百看不厌。
油菜不仅可以在冬季开花,它对于环境的适应性也是非常强的,走遍中国,在哪里都能看见。青海青、黄河黄的地方有,敕勒川、阴山下有,杏花春雨的江南也有。从北到南,从西到东,不分地域和气候,油菜都能生长,可见它的生命力之强韧。
人法地,大地生长的食物具有什么样的秉性,就能给我们什么样的补益。对于体质弱、富贵病缠身的现代人来说,油菜籽油是我们炒菜用油的首选。
油菜籽榨出的油就是菜籽油,也叫菜油。以前许多地方的人炒菜都用菜籽油。后来食用油的品种丰富了,传统的菜籽油用的人就少了。其实,历经时间考验留下来的东西往往是经典。我们中国人吃了上千年的菜籽油,自有它的道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