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87):近现代史迹型:陕西延安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87):近现代史迹型:陕西延安

延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轩辕黄帝的陵寝就安卧在延安境内的桥山之巅,被炎黄子孙尊称为“人文初祖”。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延安以其特殊战略地位被称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巍巍的宝塔山、绵绵的延河水。延安,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市位于陕北南半部,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北连榆林市,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临汾市、吕梁市相望,西依子午岭与甘肃省庆阳市为邻,辖1区12县。延安古称肤施、高奴、延州,简称“延”。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延安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87):近现代史迹型:陕西延安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考古发现,距今约3万年左右,延安已有晚期智人“黄龙人”生息。约在前13世纪,延安属独立的方国鬼方之域。商帝武丁曾发动大规模的讨伐鬼方的战争。《周易·既济》载:“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这是迄今所知延安有文字可考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春秋时,延安是白狄部族所居住的地方,这是一个游牧兼狩猎的少数部族。晋公子重耳曾流亡白狄12年,即居住于延安一带。

  战国,延安大部属魏国。《史记·秦本纪》载:“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又称,秦惠文王七年(前300年)。秦帅公孙衍败魏军于雕阴(今富县与甘泉交界处),斩首8万余,俘魏将龙贾;秦惠文王八年,魏纳河西地予秦;十年,魏纳上郡15县(今陕北宜川、延安一带)予秦。延安始属秦。

  秦汉时期

  秦汉时,延安属上郡(郡治肤施,今榆林市南)。秦昭王时期,秦在延安一带置高奴县,县治在今延安城东尹家沟。这是延安筑城之始,其城垣至今犹存。秦统一六国后,大将蒙恬统兵30万北击匈奴,后又监修长城和秦直道。汉武帝时曾大量移民和屯戍,使陕北等地农业经济空前发展,被誉为“新秦中”(意为富庶如关中)。汉虞诩《奏复三郡疏》有“水草丰美,上宜产牧,牛马衔尾,群羊塞道”的描述。
魏晋南北朝

  三国,延安为羌胡所据。

  东晋义熙三年(407),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其在延安城东修筑丰林城(今宝塔区李家渠镇周家湾村)。宋代沈括曾考察该城,谓之坚密如石,城不甚厚,但马面极长且密,利于战守,赞叹“赫连之城,深为可法也”。

  西魏,设东夏州,领遍城郡、朔方郡、定阳郡、上郡;设北华州,领中部郡、敷城郡。

  延州和延安之名始见于《隋书》。《地理志》云:“延安郡后魏置东夏州,西魏改为延州,置总管府,开皇中,府废统县十一,户五万三千九百三十九。肤施大业三年置延安郡,有丰林山丰林后置魏,曰广武及遍城郡,开皇初郡废,十八年改为丰林,大业初又并沃野县入焉魏平后魏置,并立朔方郡,后周废郡,并朔方、和政二县入焉金明有治官,有清水临真有西魏神木郡、真川县,后周废郡,大业初真川入焉延川西魏置,曰文安及置文安郡,开皇初,郡废,改县为延川延安西魏置,又置义乡县,大业中,废义乡入焉因城后魏置,后周废,寻又置义川西魏置汾州、义川郡,后改州为丹州;后周改县为丹阳,开皇初,郡废,改县曰义川,又废乐川郡入;大业初,州废,又拔云岩县入焉汾川旧曰安平,后周改曰汾川,大业初,废门山县入焉咸宁旧曰永宁,西魏改为太平,开皇中改为咸宁。”另记载,大业二年延安南部设富城郡,后改为上郡,统县五(洛交、内部、三川、富城、洛川)。

  唐宋时期

  唐武德元年(618)改延安郡为延州总管府,领肤施、丰林、延川三县,管南平、北武、东夏三州;改上郡为富州,领洛交、洛川、三川、伏陆、内部、富城六县。

  宋代,属永兴军路,设延州、富州、丹州、坊州。这一时期,宋与西夏战事频繁,宋代名臣庞籍、范雍、韩琦、范仲淹等在此御敌。宋元祐四年(1089),升延州为延安府。

  金置彰武军部管府。金夏在保安军(今志丹)置榷场互市。

  元明清时期

  元置延安路。

  明改设延安府。明末陕北农民爆发大起义,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领袖纵横延安南北。

民国时期

  民国2年(1913),本境属榆林道。民国17年(1928),撤道,各县由省直辖。民国24年(1935),9月,延安南北各县分属国民政府陕西省第三、第二行政督察区。1944年,陕西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洛川,初领洛川、甘泉、宜川、富县、中部、宜君6县,后领洛川、黄陵(1944年由中部县改称)3县及黄龙设治局。1948年3月~4月,人民解放军相继解放第三行政督察区所辖各县。1926年初,李象九、谢子长等创建中共宜川军队第一、第二特别支部;春夏,陕西省立第四中学(延安)建立中共延安特别支部。是为延安最早的中共地方组织。20世纪30年代,刘志丹、谢子长等在延安境内开展武装斗争,创建陕甘边和陕北两个革命根据地。1935年11月,称陕甘省和陕北省。1935年10月,中共中央长征到达吴起镇。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成立,10月,成立延安市政府,直隶于边区政府。1942年始置吴旗县,属三边分区。同年11月,设延属分区,1月成立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延安市及延安、富县、甘泉、志丹、安塞、子长、延川、延长、固临10县(市)。1948年1月,陕甘宁边区设黄龙分区,辖洛川、黄陵、宜君、宜川、黄龙等10县;次年2月,增辖富县。1949年5月,撤延属分区,设陕北行政区,卫北行政公署驻延安,辖榆林、三边、绥德、黄龙4个分区及延安、延长、延川、子长、安塞、志丹、甘泉7个直属县。

  新中国成立后

  1950年10月,称陕西省人民政府延安专员公署。

  1968年8月18日,成立延安专区革命委员会。次年9月,延安专区改称延安地区。

  1972年,延安城区改称延安市。全区辖1市14县。1975年8月,延安县并入延安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6851/380691093787.html

更多阅读

古都南京 历史名城 南京4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不仅孕育了长江的文明,也催生了南京这座江南城市。南京襟江带河,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山川秀美,古迹众多。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

声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87):近现代史迹型:陕西延安》为网友温情湿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