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多样化实践探索
——临清市第二中学 “农村高中综合性校
本课程”探索
1
2008年9月,我校开设了《临清文化》等六门课程,在此基础上,2010年9月,学校制定《临清二中综合性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通过选课走班的模式,开设了整合艺术、体育、技术等国家课程,山东快书、全景模型制作、航模、葫芦丝、吉他弹唱等学校课程,研究性学习等学科领域和选课走班模式于一体的综合性校本课程。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校的综合性校本课程建初步立起较为完备的课程开设、管理和评价制度,开设了体育技能类、艺术技能类、探究实验类、益智与棋类、学科探究类等五个科类,近四十门课程的课程体系。
(1)体质技能类:羽毛球、毽球、排球、体育舞蹈、散打、健美操、篮球、足球、乒乓球、民族舞、擒敌拳、跳绳等。
(2)艺术技能类:素描、绘画、毛笔书法、民谣吉他弹唱、画动漫画明星、二胡演奏、山东快书、葫芦丝巴乌演奏、中外经典电影鉴赏、声乐演唱。
(3)探究实验类:航模制作课、全景模型制作、兴趣物理实验、兴趣化学实验。
(4)社会实践及棋类:是真的吗、心灵有约,希乐平台、小说阅读、象棋。
(5)学科探究类:语文阅读、英语美文鉴赏、高二数学、英语、物理、生物提升等。
一、农村综合性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提出
学校教育培养的不能是只会算题的学生,发掘学生的潜质、彰显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因此,学校在培养学生共性的同时,针对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及发展需求出发,开设促进学生心理、个性、知识、技能及思维的和谐发展的课程,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对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尤为重要。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依赖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滞后于城市发展,在现行的考试制度下国家课程基本能得到规范实施,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校本课程则是农村课改和推行素质教育的深水区。
2
我校地处农村,教育教学环境相对滞后,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待提高,因此,我校更是面临着如何实现学生的升学与潜质开发、综合素养培养相协调的课题。让学生发现自己爱好和技能,学会一技之长,将来可以成就自己的事业,甚至受益终身;培养农村学生的综合素养,能让农村的孩子走出去,做到城里学生会的农村孩子的也会,甚至城里孩子不会的农村学生也会,也是农村学校面临的课题之一。最起码让学生高中毕业时,除文化、身体合格外每个学生学习到一技之长。
自2008年,我校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等文件和省厅素质教育相关精神为指导,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对学生的终身负责”的基本办学理念,开始了以选课走班模式为主的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探索
二、综合性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措施(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一)课程开设
课程的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在征求师生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管理机构。先后制定了《临清二中综合性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临清二中综合性校本课程选课手册》,为我校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做出了总体规划。
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实际,学校先后开设了五个科类,近四十门的课程,丰富了学生的课程选择。
师资是综合性校本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校采取倾斜的政策、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开设第二课堂,积极参与综合性校本课程建设。针对校本课程师资不足的问题,学校从校外聘请了刘方平、李娜等老师从事山东快书和现代舞的教学,部分学生建议开设街舞课,学校从学生中招聘了有街舞特长的学生做街舞老师,从事街舞教学。学校还进一步了解和发现老师们的爱好和特长,为课程的进一步
3
开发储备师资。总之,在一年多的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选拔着、锻炼着和储备着综合性校本课程教师,为我校的综合性课程开发奠定了师资基础。 学校还充分发掘设施资源,积极添置教学设备,为综合性校本课程开设提供物质保障。学校开放通用技术教室、舞蹈教室、阶梯教室、理化生实验室和探究室、音乐室、美术室、微机室、微机室、语音室和学校的闲置教室,为课程的开设提供场所保证。又添置了乒乓球台、羽毛球网、音响等各种器材,基本满足了综合性校本课程开设的需要。
(二)课程实施与考核:
1.采取选课和走班教学模式。
每个学期初,教务处印发《临清二中综合性校本课程选课手册》,在学校的统一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修习自己喜爱的课程,分别从体育技能类中选择每周修习一次两节的体育课,另外从其他类别中选择每周修习一次两节的其他课程,每学期调整一次。高一年级在每周周
二、周四下午第一、二节、高二年级在每周周三、五下午第一、二节,高三年级在周三上午第二节和大课间,实行统一的走班式教学,在本年级中打破班级界限,到各教学班内上综合性校本课程。通过这种方式,既保证了国家课程的开设,又保证了校本课程的实施,既保证了学生的锻炼,又能保证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潜能的挖掘。
2.抓住课程建设,建立课程制度体系与机制。
为规范课程实施,学校一手抓课程建设,一手抓制度建设和管理。先后制定《临清二中综合性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学校关于教师申报校本课程的规定》、《综合性校本课程临时预案》、《综合性校本课程任课教师考核办法(草稿)》等制度和规定,为课程开设提供制度保证。同时,在综合性校本课程上课期间由年级组牵头,对各教学场所进行督促检查,规范教学行为。
评价机制是综合性校本课程落实的一个关键环节,科学合理地考核机制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能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对教师的考核以教学成果
4
和学生的满意为标准,在学期末,由本年级各班的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组成表演考核小组、指定成果展示考核小组、体育技能考核小组,分组由学生组织从基本动作、技能、作品和成果等方面对各门开设的课程进行考核,统一打分,纳入教师的评估。同时,每学期对各开设课程老师进行评教,便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活动,学校还不断地完善教学常规的检查。对小学生的考核,以学生所学到的技能为重要标准,由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把学生的考核和学分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综合校本课程实施的初步成果
综合性校本课程的探索使学校和老师逐步明确“面向全体,关注差异”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初步实现了培养模式由统一规格的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在综合性校本课程的探索过程中,我校初步实现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 学校的再发展的统一。
1、综合性校本课程刺激着学生的“胃”,留住了学生的“心”、留住了学生的“身”,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综合性校本课程刺激了学生的“胃”,通过综合性校本课程的教学,逐步改变着学生对学习和学习方式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个体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主动地实践,探求新知,激发创新的火花,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巨大潜能;综合性校本课程留住学生的“心”,综合性校本课程从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出发,用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在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彰显了学生的个性、特长,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综合性校本课程开设留住了学生的“身”,通过课程实施,我校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学习及生活的积极性不断提升,违纪现象明显减少,生活卫生习惯日渐改进,学生流失现象也大有改观。
2、综合性校本课程转变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式,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了教师发展。
5
一方面,综合性校本课程开设,转变着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思想和方式。课程开设在学生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促使教师不断拓展和深化原有的专业水平,学习更富时代意义的新知识,让教师的个人特长、业余爱好以教育资源的形式得以呈现并升华,从侧面折射出教师的个人魅力,通过在校本课程中大胆尝试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得以提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综合性校本课程是教师自主开发的课程,符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个人兴趣、爱好,加之学校合理的综合评价机制,任课教师的教学热情高涨,他们自编教材,自制教具,自组练习,为综合性校本课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促进我校的再发展。
六十多年来,在正确办学思想的指导下,我校不断发展。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如何巩固办学成果,进一步提高我校办学品位,是二中人不懈的使命。通过综合性校本课程的探索,学校初步找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家长要求,适合学生发展诉求的教学思想、理念和方式,因此,综合性校本课程也成为我校再发展的有效载体。
四、 课程开设中遇到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和开设(效果反思)
我校的综合性校本课程开设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因此,课程的开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学校计划把以下几个方面作为下一步发展方向。
(1)开发更多能彰显学生个性、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课程,逐步形成一批有我校特色的课程;
(2)对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有学校特色的课程进行规范的教材编订;
(3)引导学生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向的探究;
(4)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把课程开发与研究性学习进一步结合起来等。
(5)探索走出校本课程有教师开设红红火火,教师停上,校本课程夭折的误区的出路。
6
在我校课程开发的探索中,还遇到着许多的问题和疑惑,如:开设更多能彰显学生个性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课程与师资、资源的不足问题;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衔接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支持、专家的指导、向各先进学校学习以及学校的进一步探索。 总之,我校通过选课走班模式,积极进行课程实施探索,有了一些体会,积累了一些经验,也遇到了许多的问题,但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我校会不断努力探索,最终实现学生发展、教师的发展及学校的再发展。
近半数的孩子在农村,农村孩子素养的全面提升的道路还很长,这需要广大农村教师不懈地探索,但愿我校校本课程的探索能给大家以启发。
临清市第二中学 任增印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