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帝制 千古帝制收场人:所谓“女中尧舜”的隆裕太后

  导读:1913年2月22日凌晨,隆裕太后病逝于长春宫,她是末代皇帝溥仪名义上的母亲。时任民国总统的袁世凯随即下令全国下半旗致哀三日,文武官员穿孝二十七日。祭奠当天,袁世凯亲自臂戴黑纱,举哀致祭。当时的军政要员纷纷致电名义尚存的清室,对隆裕的病逝表示哀悼。副总统黎元洪更是在唁电中称赞隆裕“德至功高,女中尧舜”。

  随后,在参议院议长吴景濂的倡议下,民国政府在太和殿召开了国民哀悼大会。灵堂上方悬挂着“女中尧舜”的白色横幅,灵堂正中摆放隆裕像,所有外露的梁柱均用白布包裹。殿堂内摆满了挽联、花圈。穿着清式丧服和现代军服的仪仗队在灵堂前左右站立。在过去史家的描述中,隆裕往往是作为“昏庸而愚蠢的妒妇”而被提起的。《清史稿·后妃传》,对于隆裕太后只有短短167字的记载,简单叙述其身份:慈禧的侄女,光绪的皇后,溥仪的皇额娘,下了宣统退位诏书。真实的隆裕,面目模糊,但,一个“昏庸而愚蠢的妒妇”,在清王朝丧失政权之后,为何还能获此哀荣?

  1912年2月12日,大清王朝正是以隆裕皇后颁布的一纸退位诏书宣告退出历史舞台的。一纸诏书,委婉而生动地道出大清朝的“有疾而终”:朕钦奉隆裕太后懿旨……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用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之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

  颁布退位诏书,让隆裕皇后成为大时代中的点睛之笔,也让她获得了死后哀荣。如果说1911年的焦点人物是孙中山和袁世凯,那么,一纸诏书,让隆裕太后成为了1912年最受关注的人物。那一场极为隆重的葬礼,与其说是隆裕的哀荣,倒不如说是袁世凯的需要,袁世凯需要向世人和还具备实力的前清旧臣展示,他的地位来自大清的赐予,对于大清,他不忘旧情。隆裕“被需要”了。终其一生,隆裕都是一个被安排的符号式的人物。除了退诏这一历史事件,包围着隆裕的,多是一些野史的传说。“妒妇”源于她与珍妃的后宫争斗传闻,“昏庸而愚蠢”则是因为,大清在她手上亡了。

走出帝制 千古帝制收场人:所谓“女中尧舜”的隆裕太后

  而那一场隆重的葬礼背后,更多的是辛酸。隆裕死时,身边只有溥仪、总统袁世凯、内务府大臣世续和两三个宫女。隆裕死前对世续说:“孤儿寡母,千古伤心,睹宫宇之荒凉,不知魂归何所。”又对溥仪说:“汝生帝王家,一事未喻,而国亡。而母死,茫然不知。吾别汝之期至矣,沟渎道途,听汝自为而已。”对于袁世凯,隆裕无话可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6951/185771318708.html

更多阅读

如何走出人生低谷1 走出人生的低谷期

如何走出人生低谷之一:习惯主宰人生近期在平台交流中,有很多朋友向我哭诉低谷的困惑,希望摆脱。特整理汇编系列内容《如何走出人生低谷》,将从习惯、心态、人脉三方面剖析,带你走出低谷。人生在世几十年,虽然时间短暂,但人生旅途不可能一帆

走出奥米勒斯城的人 离开奥米勒斯的人

走出奥米勒斯城的人——读《走出奥米勒斯城的人》感悟我曾经生活在奥米勒斯,我说的是曾经,现在不是了。曾经,那是个可怕的字眼,我不愿再去面对那段过往,虽然那里是个美丽的地方,而人们都认为那是个世外桃源,可是我却从那里出走了,不,确切地

走出阅读的舒适圈 做敢于走出舒适区的培训人

     ——专访中集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卫红  张卫红的第一个职业是大学教师。虽然她对教书育人的工作非常热爱,但是按部就班的工作节奏以及论资排辈的工作环境,最终促使她痛下决心,辞职南下。90年代中期,她开始涉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走出帝制哪里能买到 泡沫里走出的思科

思科的分析师大会开得完全符合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后拼命压缩成本的作风 2004年12月6日,CEO约翰·钱伯斯在思科圣何塞总部召开的全球分析师大会上第一个演讲。400多位分析师的目光跟随钱伯斯在全场游走,听他讲述思科的未来。 滔滔不

《走出单位》第41节:文化和行为冲突(21)

系列专题:《走出单位》寻找庇护人是本地雇员在跨国公司里的普遍做法,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越是精明灵巧的人越擅长做这件事。有一个聪明能干的雇员受到职能部门总经理的青睐和关照,进入了职业发展的快车道。他做事用心,进步很快,只花了几

声明:《走出帝制 千古帝制收场人:所谓“女中尧舜”的隆裕太后》为网友专一的男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