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于6月1日开始实施《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禁止在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内吸烟,未能在营业场所禁烟的商家将被处以最高可达1万元人民币的罚款,违反规定的个人将被处以最高200元罚款。
回顾近三十年的公共场所禁烟历史,1987年国务院正式颁布了我国首个禁烟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在公共场所内禁止吸烟,再到2011年5月新版《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都难以在社会上形成广泛的约束力,甚至有的成为了一纸空文,公共场所的禁烟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此次《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被称为“史上最严禁烟令” ,是迄今为止中国最严格的一部控烟法律法规,它也完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第8条的要求。
该条例虽是一条地方性的法律法规,而在笔者看来,它对于禁烟的重大意义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条国家级的“禁烟令”,无疑是禁烟寒冬里的一股春风。
首先,量化的指标更易于实施。例如,“烟草制品销售者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款第一项规定的,由烟草专卖部门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违反规定的个人将被处以最高200元罚款”。以往的国家颁布的禁烟条例只言禁止不言如何处罚,这就让条例成为了一纸“倡议书”。
其次,“壮士断腕”的决心保证实施。在条例实施第一天,北京就共有146家单位因控烟不到位被责令整改,并开出1张针对个人吸烟的“罚单”。此举严厉震慑了那些妄图“见风使舵”的侥幸心理和观望行为,为北京禁烟条例的全面实施带来了良好的开端。
第三,所有公共场所的室内区域“100%”禁烟。以往公共场所的禁烟实质是非“吸烟区”的禁烟,公共场所设置的“吸烟区”的示范和“诱惑”作用使得公共场所的禁烟也成了虚设。
本次条例严格规定,所有公共场所的室内区域“100%”禁烟。如首都机场关闭了3座航站楼内的所有吸烟室,并于《条例》实施当天,完成机场内独立卫生间烟感器、楼梯间摄像头的安装。
这就让公共场所不留死角的全面禁烟,使得众多“从众”吸烟者也失去了滋长的环境。
基于这些鲜明的特征,北京已开启中国禁烟的新时代。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必将成为全国其它省市学习的榜样,我们也期待全国其它地方向北京看齐,拿出自己的决心和行动整治眼前的“乌云”,并借此“‘北’风”,使禁烟能在全国蔚然成风。
延伸阅读:纽约禁烟为何卓有成效韩国禁烟令施行三年趋严酒店未设禁烟标识被罚2000元最严禁烟令实施两周开出8张罚单 共计6250元“禁烟令”不是文字 是全民行动禁烟令大幅降低精神障碍患者死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