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在玉壶
——芬兰馆One-hearted as Ice in a Crystal Vase: Finnish Pavilion建设单位 Finpro
设计人 Lemcon(项目经理)、 Aaro Kohonen Oy(结构工程师)
建筑师 Teemu Kurkel(JKMM)
用地面积 3 000 m2
编译 朱晓琳、吴春花
资料提供 JKMM建筑事务所

主入口
南立面效果图
如果说丹麦馆是世博园区内的一个非常纯粹的场馆,那么芬兰馆不失为又一个纯粹的建筑。一片如镜的水面之上,浮动着白色圆滑的壶状体,建筑师将其喻为“冰壶”。
新型可持续性复合材料——纸塑木瓦
众所周知,芬兰馆的设计所要表达的是远古时代冰川形成“瓯穴”的意向,一种芬兰独特的象征。然而这种独特性如何向大众展现出来,是非常费思量的。在众多场馆采用竹木等天然材料时,设计师独创性地采用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即纸片与塑料的合成物,建造一种具有可持续性的建筑。一片片纸塑木瓦呈鳞片状附在建筑外表面,如鱼类动物的表皮形成虽然均质但很细腻的肌理,体现
芬兰简约、细致的个性。
127
概念生成图示
概念生成
128
入口夜景(摄影:Kan Palsila)
平面图结构模拟图
129
节点详图1
节点详图2
节点详图3
130
表皮木瓦板系统
剖面图
纸塑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的建设材料,经过特殊处理已经完全可以耐受各种恶劣环境。同时它又是一种工厂的回收产品,原料中有60%是一种不干胶标签材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建筑材料真正体现出可持续性。世博会后,建筑可以拆卸后在另一个地方重新安装起来,赋予新的用途。对材料的回收利用将成为未来产品制造中一种必然的趋势。
简洁中体验自然
纯净的水面与建筑,给人以优雅、超凡轻飘的第一印象;沿着桥面进入展馆,象征美好生活的六根柱子,编织的内表面,缓缓上升的曲线,环抱起头顶的一片天空;和着脚下木地板、石头散发出的气味,仰起头迎面而来的是自然中淡淡的清新,人、自然与技术在这里结合。以最简洁、纯净
的方式体验与人生生相息的自然,不禁令人敬畏,给人思考。
Teemu Kurkela
131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