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年),农历戊戌狗年。某日,皇帝刘启在皇宫召见前帝国丞相周亚夫,讨论了近期的一些国事之后,皇帝留周亚夫共同进餐。
据说也就是这一顿饭,决定了一代名将周亚夫的生死——
汉代实行分餐制的,用餐时席地而坐,每个人面前摆放一张案几,放着各自的饭菜以及餐具——“箸”就是筷子。周亚夫正是在用餐时遇到了一点麻烦。他的餐桌上,只有一块大肉,既没有按规矩切成碎肉,又没有放筷子。周亚夫奇怪了,他以为是工作人员的失误,脸上立刻显露出不悦的神色,转头向管酒席的官员讨要筷子。周亚夫毕竟是思想比较简单的武夫,他没注意到皇帝奇异的表情。
皇帝刘启冷笑着说:“这让你觉得不满意么?”
据说刘彻(汉武帝)当时也在场,这个小孩目不转睛地看着沙场上处变不惊的一代名将周亚夫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样子。周亚夫确实不明白,他只是听出皇帝的语气有些讥讽不满之意,但是为什么呢?难道因为他讨要筷子?
周亚夫只好摘下帽子,告罪请退,得到皇帝许可,便快步退出去了。皇帝刘启目送周亚夫离去,说了一句话。“这个愤愤不平的人,将来能事奉少主吗?”

少主,指即将继承皇位的刘彻。这顿饭显然是皇帝刘启的预先设计,如果周亚夫表现出恭顺姿态,皇帝也许会考虑让他做刘彻的辅政大臣。反之,这顿饭就成了周亚夫的夺命索。
所以这其实是一顿比鸿门宴更惊险的宴席,鸿门宴上,至少刘邦是有所防备的,而这一次,周亚夫完全懵懂无知,终于身陷死亡陷阱而不明就里。
回顾周亚夫的崛起,要追溯到细柳事件。时为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入侵,汉帝国边关燃起烽火。为抵御匈奴,文帝动员了六路大军,其中有一路驻扎在细柳,指挥官就是周亚夫。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说,汉文帝亲自视察部队,先到霸上和棘门两军,皇家车队,长驱直入,毫无阻拦。将领们下马迎来送往,对皇帝无微不至的慰问感激涕零。然而到了细柳军营,士兵个个身披铠甲,磨利兵刃,把弓拉满,如临大敌。皇帝的开道使者到达,门都不让进。
开道使者说,皇帝就要到了。军门都尉居然回答:“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什么意思,就是说这里是周亚夫的地盘,只有他说了算。不久,文帝到了,也不能进。文帝也不发怒,而是派使者拿着符节传旨给将军说:“我要进去慰劳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