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涛诗歌朗诵 周涛: 隐士陈抟及其诗歌研究

   在宋初的隐逸道士中,有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就是陈抟。在唐、宋之际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潮流中,陈抟善于融合三教,独创新说。他精深广博的学说,开拓了两宋学术之渊源。如同蒙文通教授所评价的那样:“则图南不徒为高隐,而实博学多能;不徒为书生,而固有雄才大略。真人中之龙耶!方其高卧三峰,而两宋之道德文章,已系于一身。”

 

   在陈抟故事传说与诗歌中,体现了道教向内崇尚个人精神的自在逍遥,向外排斥迷惑人性的功名利禄的理想观念。作为隐士,他既有对现实洞明通彻的观察,又视功名为浮云。他的身上,体现出道教文化投射给文人的诗性理想。

 

   陈抟的诗歌反映陈抟的人生旨趣和仙学思想。“故修玄无别法,只需冥心太无,体认生生受命之处,而培养之,扶持之,保护之而已,故曰归根,曰复命,要不出冥心凝神。”陈抟之诗,就是要表现冥心太无,复归无极,虚极静笃的大寂境界。清静无为便自然而然成为达到这种境界的必由之途。

 

   一、陈抟传奇的人生经历

 

   陈抟(871—989),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关于他的里籍,《宋史·陈抟传》谓其为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李宗谔《普州图经》、王象之《舆地纪胜》谓其为普州崇龛(今属四川),尚待进一步考定。

 

   他的家世无考。《群谈采余》说有渔人在河中拾得,“乃从渔人姓陈。”可见他出身低微,无门第可言。他早年好读经史百家之言。《青琐高议前集》卷八说他“年十五,诗礼书数之书,莫不通究考校。方药之书,特余事耳。”且以诗名后唐,颇有名望。宋宠觉《希夷先生传》曰:“唐士大夫挹其清风,欲识先生,而如景星庆云之出,争先睹之为快。”

周涛诗歌朗诵 周涛: 隐士陈抟及其诗歌研究

 

   后唐长兴(930—933)中,举进士不第,遂不求禄仕,以山水为乐。因孙君仿、獐皮处士之言,隐栖武当山九室岩。服气辟谷。

 

   后晋天福(937—944)间,陈抟云游四川,曾师事邛州天庆观何昌一,学“锁鼻息飞精”之术,“漠然一就枕辄越月始寤”。“后归关中,所修益高,蜕老而婴,动如神人”。

 

   后周显德初年(954),陈抟移居华山,多闭门独卧,经累月“多百余日不起”。时周世宗好黄白术,闻陈抟名,以为“必有奇才远略”,“以四方未服,思欲牢笼英杰”。显德三年(956),命华州送至阙下,问以神仙黄白之事、飞升之道。陈抟答曰:“陛下为四海之主,当以致治为念,奈何留意黄白之事乎?”世宗命为谏议大夫,固辞不受。知无他术,放还华山。显德末,陈抟乘驴游走,忽闻赵匡胤夺权登极,“大笑坠骡,曰:天下于是定矣。遂入华山为道士,葺唐云台观居。艺祖召,不至”。
   
   太平兴国初(977)年,陈抟应诏入阙。他深明大理,韬光晦迹,不自伐其才。“帝恳求济世安民之术,先生不免,索纸笔书之四字:远近轻重。帝不谕其意。先生解之曰:远者,远招贤士;近者,近去倍臣;轻者,轻赋万民;重者,重赏三军。帝听罢大悦。”陈抟的进言正中时弊,故甚得太宗敬重,亦可见他确有经邦济国之才。

 

   太平兴国九年(984),陈抟再次入阙,太宗益加礼遇,并令宰相宋琪等问以玄默修养之道。陈抟对曰:“抟山野之人,于时无用,亦不知神仙黄白之事,吐纳养生之理,非有方术可传。假白日冲天,亦何益于世?今圣上龙颜秀异,有天人之表,博达古今,深究治乱,真有道仁圣之主也。正君臣协心同德、兴化致治之秋,勤行修炼,无出于此。”宋琪等人善不已,表上其言,太宗闻之甚喜,下诏赐号“希夷先生”,赐紫衣一袭,令增葺所居华山云台观,数月后送还归山。

 

   陈抟在京之时,“太宗多延入宫中与语”。“自契崆峒之问,八素九真之要诀,四觉七缘之妙门。故其造膝沃心之旨,莫得而闻也”。所谓“八素九真之要诀”,即指道教秘传奥旨;“四觉七缘之妙门”,则为佛教玄理精义。由此可见他们之间交谈时话题是相当广泛的。临出京时,太宗“即赐宴便殿,诏宰臣两禁赴宴,赋诗以宠其行”。如此殊礼,更使陈抟名震朝野,为社会瞩目。“由是海内无贤不肖,闻其风而慕之,其愿操几杖以师事之者,不可胜数。”

 

   政治上的抱负归宿于修真内证的世界。陈抟隐居山林,与麻衣道者、吕洞宾、谭峭等相师友,共研易理丹道。“精神高于物外,肌体浮乎云烟,虽潜至道之根,第尽陶成之域。”

 

   二、心寄仙乡的自得之乐

 

   五代乱世,政权更替,人人自危,性命朝不保夕,“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人生恍惚不定,沉浮起落,犹如隔世。人生境遇的偶然性与不确定性增加,自然会让人生发人生入梦的感慨与领悟。洞府仙乡、王郎苑蓬莱自然成为人们现实与心目中的立身安命之处,诗人毛女之吟,似乎能说明这点:

 

《咏毛女》

 

曾折松枝为宝栉,又编栗叶作罗襦。
有时问着秦宫事,笑捻仙花望太虚。
   

 

《与毛女游》

 

药苗不满笥,又更上危颠。
回指归去路,相将入翠烟。


   

    华山之西有毛女峰,诗人隐居于华山,可能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关于毛女,《列仙传》记载:“毛女者,字玉姜,在华阴山中,猎师世世见之,形体生毛,自言秦始皇宫人也。秦坏,流亡入山避难,遇道士谷春叫食松叶,遂不饥,身轻如飞,百七十余年。”毛女成为诗人歌咏的对象,因为毛女有着诗人同样的时代境遇。

 

   “银河洒落翠光冷,一派回环湛晚晖。几恨却为顽石碍,琉璃滑处玉花飞”。五代十国,社会暗淡不如萤火的情景,自己身逢乱世,满腹经纶,虽践场屋,但数举不第,目睹人生变化之虚妄,自然会有超然尘外之思。

 

    “有时问着秦宫事,笑捻仙花望太虚。”不履世事的仙风道骨,自然会是诗人兼道士心目中最强烈的音律,“回指归去路,相将入翠烟”的神仙之旅,必然成为诗人心目中永恒的梦想。在修炼者心目中,无不认为人生短暂虚幻,大家苦苦追求的名利不过是套在人生命之链上的枷锁,人只有摆脱对尘世的留恋,才能获得生的自在与逍遥。

 

   “我谓浮荣真是幻”,“转觉尘寰一梦中”。诗人在人生履历中自然经历了这一痛苦的人生嬗变:予游邛州天庆观。有陈希夷诗石刻云:“因攀奉县尹尚书水南小酌回。舍辔特叩松扃,谒高公。茶话移时,偶书二十八字。道门弟子图南上”其诗云:“我谓浮荣真是幻,醉来舍辔诣高公。因聆玄论冥冥理,转觉尘寰一梦中。”末书“太岁丁酉”。诗人陈抟正是得到高人的点化,对生命的存在有了本质的认识。因此他走上一条旷达的归隐之路: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
紫陌纵荣争及睡,朱门虽贵不如贫。
愁闻剑戟扶危主,闷见笙歌聒醉人。

携去旧书归万隐,野花啼鸟一般春。

 

   茫茫红尘的十年辛苦奔波,人生百岁的富贵冷暖,不过是梦,愚人之梦,比不上修心炼性的一睡。荣华显赫,哪里比得上即使贫穷但是自在快乐消遥。特别是诗人对沉湎于迷梦的人进行了规劝,因为执着于名利的人,必然多梦。“真人”、“至人”是没有梦的:

 

常人无所重,惟睡乃为重。

举世皆为息,魂离神不动。

觉来无所知,贪求心愈用。

堪笑尘中人,不知梦是梦。

 

至人本无梦,其梦本游仙。

真人本无睡,睡则浮云烟。

炉里近为药,壶中别有天。

欲知睡梦里,人间第一玄。

 

   陈抟诗的立意,显然受庄子“真人无梦论”、“愚人有梦论”以及“圣人大觉论”与“愚人不觉论”的影响。在《大宗师》中,他说:“古之其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大宗师”,意即以大道为师。大道道,即天道。在庄子看来,天道即自然之道,它兼及物、人两个世界并为其主宰。因此,不仅宇宙万物要顺应天道,而且人也应该宗天道为师,顺应自然,听其自然,做到天人合一,物我一体,忘乎所以。而能够如此的人,即所谓真人(有时也称为神人、至人)。

 

   那么,为什么真人无梦呢?庄子认为,真人精神境界的特征之一是忘于身外一切之物、事。“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即真人是不计成败,不谋世事的。世事之变,一切均天道之必然,作为“知天之所为”的真人,当然懂得如何去顺应它。正因为如此,故真人能“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情不能伤其心;“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物不能古其身,从而能“知之能登假于道”——达到“勿”与“道”合的最高精神境界。

 

   真人精神境界特征之二是天人合一的特殊心态。他说:“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这里的“天与人不相胜(抵触、排斥)”,也就是天人合一,而这又是无条件的,即无论一或不一,皆归为一。

 

   真人精神境界特征之三是没有情欲。他认为,“古之其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其食不甘”是说寡欲,“其息深深”是说心性舒缓、沉静,毫不为外来刺激所动,气息始终平畅。正因为真人的精神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顺应自然、合于天道的,其精神境界是排除了杂念而高度净化了的,因此真人才“不梦”。与“真人无梦论”紧密联系并可作为其补充的是“圣人大觉论”与“愚人不觉论”。

 

   庄子在《齐物论》中说“梦饮酒,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丘也与汝,皆梦也;予谓汝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万世之后而一遇大色知其解款是旦暮遇之也。”

 

   “欲知睡梦里,人间第一玄”,在庄子与诗人眼里,人生不过是一场大梦。看不透人生的人是不觉的愚人,能看透人生的是大觉的圣人。“自以为觉”者,不过是将自己“役于物”,将自己身心尽瘁于什么君臣、利害、生死之间的得失计较,自以为觉者,看起来很风光,不过是“衣以文绣,食以刍菽”的名利祭祀品。只有真正的觉者,才能“且彼有骸形而无损心”,才能“炼神还虚”,脱离生死,跳出轮回。

 

   陈抟诗文对梦的吟咏,是与他的修丹思想联系在一起的。只有无尘世之梦的纷扰,才能致虚守静,回归大道,“道能清,道能静,清静之中求正定”,“故修玄无别法,只需冥心太无,体认生命受苦之处,而培养之,复制之,保护之而已,故曰归根,曰复命,要不出冥心凝神四字”。无梦,自然能达到清静无为之旨。

 

    “世态从来薄,诗情自得真”,从人生境界来说,只有“觉”,才能看透人生的兴衰荣辱;只有“无梦”,才能游心万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达到精神的旷达、自由,无拘无束,才能精神与天地相往来,才能与烟霞为伴,轻举飞升。

 

   陈抟虽有“经世之才”,但是他却不以之为念,潜心于林泉云霞,自在散澹,“抱道山中,洗心物外;养太素浩然之气,应上界少微之星;节配巢、由,道遵黄老;怀经纶之长策,不谒王侯;蕴将相之奇才,未朝天子”,他的诗文表现了一个神仙隐士的不以尘世为累的自得自在之乐,以及自己“三峰千载客,四海一闲人”的隐逸志趣。历代高道名士,喜欢隐于山泉林壑,是因为,在修道者看来,“凡古之士,合作神药,必入名山福地,不止小山之中。何则?小山无正神,为主多是木石之精,千岁老物,此辈蕴邪之气,不念为人作福,故也”。无数高道,均钟情于名山大川,陈抟更不例外,一隐华山便是20年:

 

华阴高处是吾宫,出即凌空跨晓风。
台殿不将金锁闭,来时自有白云封。

 

   华山是修炼圣地,“夫太华者,坐挹三公,抗衡四岳。终南太白,确立而屏息;首阳王屋,不敢与争雄。西观昧谷之稍昏,东顾扶桑之已白;更无峻极,惟戴高穹。盖得太素之元精,作成万物,分主兑方”,环境险峻清幽,是“招邀真圣,总集仙灵”的都会。

 

   作为道教人士,修炼丹药,获得生命的永恒与解脱是每个修炼者的梦想。华山不仅利于隐,更有助于诗人修炼丹药,“山经云:‘可以精思,合作神药者,华山、泰山、霍山、恒山、嵩山,余系中州,或在诸侯五服之外,……此皆有正神在其山中,或隐地仙之人,又生芝草。若有道者登之,则此山神助之为福,其药必成矣’”。

 

   诗人以豪放的笔墨,写出华山的巍峨险峻,直逼云天,红花簇簇,绿水孱孱,写“为爱西峰好,吟头尽日昂。岩花红作阵,溪水绿成行。几夜碍新月,半山无夕阳。寄言嘉遁客,此处是仙乡。”诗人怡情于华山的修炼,以白云为友,以仙乡为伴。我们认真阅读他的答诏诗,便能深刻感受他的人与诗所蕴含的魅力,那就是“栖真物外、修炼山间,无意求名,有心暮道”。第一次征召宋太宗有诗曰:“华岳多闻说,知卿是姓陈。云间三岛客,物外一高人。丹鼎为活计,青山作近邻。朕思亲欲往,社稷去无因。”

 

  九重特降紫泥宣,才拙深居乐静缘。   

山色满庭供画障,松声万壑即琴弦。
无心事录登台鼎,有意求仙到洞天。

轩冕浮荣绝念虑,三峰只乞睡千年。

 

   这首言志诗,婉拒了宋太宗的征召。陈抟说自己“才拙”,只习惯山居之“静”,并以“山色满庭”、“松声万壑”的山林风光为“乐”,明确表示自己“无心享禄”,“有意求仙”。

 

   此诗最富个性的是最后一句:“三峰只乞睡千年”。睡,是陈抟区别于其他道人隐士最显著的地方。宋太宗第二次征召,陈抟又不从,作回表并诗请天使张素真敬呈天子,诗为二绝句,下录其一:第一句与前诗中的第一句“九重特降紫泥宜”一样,都是歌功颂德之辞。后三句皆为自谦之语。在回表中,陈抟说自己“餐烟霞于洞口,采薇蕨于林间,杖屦徜徉,身心懒散。”陈抟一再强调“形骸懒散”、“身心懒散”,无非是说自己好睡、会睡,不适宜担当公职。但宋太宗却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没有忘记和放过这个一再声称自己只想在丘壑山谷中大睡的高人,第三次下诏陈抟进京。人们只熟悉刘备三顾诸葛亮,却不知堂堂大宋皇帝赵光义却数请陈抟。第三次陈抟终于同天使到了汴京。陈抟离开华山前,答天使葛守中一诗云:

 

鹤氅翩翩即散仙,蒲轮争忍利名牵。
留连华岳伤心别,回顾云台望眼穿。
涉世风波真险恶,忘机鸥鸟自悠闲。
三峰才欲和衣倒,又被天书下日边。

 

   这首七律直言不讳讲明了不趋功利的原因:“涉世风波真险恶”,再次流露了留连山水,轻视名利的思想,还抒发了与道友伤别的感情。尾联的“三峰才欲和衣倒”活脱脱画出一个睡仙的形象。“又被天书下日边”略有无奈之意。陈抟到汴京,宋太宗暇时与他同登东角楼闲观市肆,见楼下富人日高才起床洗漱,即吟诗曰:“人人未起朕先起,朝来万事攒心里,可羡东京豪富民,睡眠日高犹未起。”陈抟答诗曰:

 

昨夜三更梦里惊,一声钟响万人行。
多应又是朝金阕,臣自无官睡到明。

 

   宋太宗闻诗,误以为陈抟是乞官,大喜,来日早朝,便封陈抟为谏议大夫。但陈抟却坚辞不受。宋太宗“日理万机”,面对悠闲的富民,不由萌生一种羡慕之情,但这仅是一种“触景伤情”,是一种瞬间的感慨罢了。若是真正厌弃“人人未起朕先起”的生活,大可不做这个大宋皇帝。而陈抟是真正不肯做官,他所追求的是一种“高睡”的人生境界。故赵、陈二人的诗作虽都是用对比的手法写来,诗意却大不一样。

 

   为辞官不就,陈抟还作了《退官歌》、《辞职叹世》诗、《睡歌》。

 

    《睡歌》云:

 

臣爱睡,臣爱睡,不卧毡、不盖被。

片石枕头,蓑衣覆地,南北任眠,东西随睡。

轰霄击电泰山摧,万丈海水空里坠,骊龙叫喊鬼神惊,臣当恁时正酣睡,

闲想张良,闷思范蠡,说甚曹操,休言刘备。两三个君子,只争些小闲气,

争似臣向清风岭头、白云堆里,展放眉头,解开肚皮,打一觉睡,更管甚红轮西坠。

 

   这首诗不受格律限制,节奏相当灵活,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随意写来,浑然天成。若非常年在群壑密云中“鼾睡”,断然不能写出。长风密林给了诗人创作的灵感,高山响雷给了诗人豪放的风格。第一层,诗人神形毕肖地写了自己独特的睡觉方式和雷打不动的鼾然睡态。第二层,诗人比“涉世风波真险恶,忘机鸥鸟自悠闲”更进了一步,以怡然恬淡的笔触赞扬张良、范蠡的功成身退,以不屑的口吻三两句将三国英雄曹、刘贬下,说他们的干戈征战“只争些小闲气”,并以一种审美的眼光歌咏自己向清风白云,放眉开肚“打一觉睡。”

 

   隐与睡构成了道士诗人陈抟独特的风貌。陈抟嗜睡,《宋史·隐逸传》说其“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太华希夷传》载:“周世宗如至阕下,令于禁中扃户以试之,月余始开,熟寝如故。”宋太宗第三次召之,“上方欲征河东,先生谏之,会军已兴。命先生寝于御园。兵还,果无功,睡百余日方起。”足见其睡功的确名不虚传。其实这和道教性命双修的独特功法有关。《太华希夷志》载:陈抟“隐居武当山九岩……有五老人至,龙眉皓发、容貌古怪……即兹山日月池龙也。……异日,希夷默坐,五龙忽诣,令先生闭目,凌空驾风,终宵至华山,置坐于石盘上。开目视之,不见五老人去向。或云睡法即龙教也。龙善睡”。这是对陈抟睡功的传奇解释。

 

   另有资料说,陈抟曾在四川向著名高道何昌一学锁鼻术,深得真传,并在锁鼻术基础上,炼就了堪称一绝的“睡功”。他睡时取侧卧姿态,入睡以后,可以做到“呼吸出入无息”,“六脉俱无”,能够长期不动,不饮不食,而又面色红润。他有一套“睡道”。

 

   他说过,至人之睡与常人之睡不同。世俗之人,因为迷失于宦海情场之中,心志神识被名利声色酒醴膏腴所没,即使在睡乡梦境,也不得片刻安宁;而至人之睡,则是“留藏金民饮纳玉液。金门牢而不可开,土户闭而不可启。苍龙守乎青宫,索虎伏于西室。真气运转于丹池,神水循环乎五内。呼甲丁以值其时,召百灵以卫其室。然后吾神出于九宫,恣游青碧……故其睡也,不知岁月之迁移,安愁陵谷之改变”(《历世真仙体道通览》)。

 

   约而言之,就是要安卧静养,凝神聚气,使元气自运于体内,阳神出游于碧空。由此可见,陈抟之睡,不是真睡,而是通过“睡”来进行修炼,道教中说,他的“睡”,可谓“真得睡仙三味者”。他的睡道是所谓的“胎息法”或“蛰龙法”。这种功法,最早见于《庄子·大宗师》:“真人之息以踵(全身周流的深呼吸),众人之息以喉。”葛洪《抱朴子·释滞》也讲过:“得胎息者,能不以口鼻嘘吸,如人在胞胎之中。”行此法者,认为像常人那样呼吸,一窍既开,元气外泄,泄而不止,会劳及性命。必须如婴儿在胎、龟鹤入蛰,闭气胎息,入于静寝,才能保持元气,这种睡法,能够作到不觉气息,睡下去,小则盈月,大则几年方一觉。

 

   修炼这种功法,要用意念控制调节呼吸,逐步减少呼吸的次数,降低其频率,渐炼渐少,最后置羽毛于鼻孔而不动,即大功告成。当他进入那种似睡非睡、神气相抱、一睡多少天的笃静状态时,也就进入了人生的某种极至的境界。

 

   陈抟的诗潇洒豪放,无疑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虽然宣扬的也是乐道避世的思想,但因睡意融融而别具一番趣味。他刻画的憨态可掬又潇洒傲岸的睡仙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也算是绝无仅有的。
   
   另外,陈抟身上也寄托了文人的理想。身怀济世之才的陈抟,显示出宋代可以为王者师的儒者内心潜在的积极精神风貌。他在人生价值受到尊重的同时,又能享受到完整的人格自由,自在逍遥。他的仙风道骨,让他更为飘逸不群,他是文人自得心态被仙化、神圣化后的一个符号,是历代文人普遍自得的心态衍化成一个活生生的人生形象。

 

 

(作者周涛,西南财经大学语言文化学院讲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7151/405155765355.html

更多阅读

judas中文歌词 judas里扮演耶稣的人

Oh, oh, ohhhh,oh哦~~~~~~~~~~~~I’m inlove with Judas, Judas我爱上了犹大,犹大Oh, oh,ohhhh, oh哦~~~~~~~~~~~~I’m inlove with Judas, Judas我爱上了犹大,犹大JU-DAS-JUDA,JU-DAS-JUDA, JU-DAS-JUDA, JU-DAS-GAGA犹~~~大啊犹大,犹

第15节:开端:8月恐慌(11)

系列专题:《金融危机必读书:金融大崩盘》  从系统性角度看,“有害”指的是使金融部门力量不断提升,扩大和巩固自己作为一国GNP(国民生产总值)和利润统治部门的地位,正如美国在过去20多年里的所为。美国金融部门如此仓促地采取这种做法最

word前两页不显示页码 Word怎么设置首页不显示页码

Word怎么设置首页不显示页码――简介在使用word工作表的时候,有时想把文档设置成首页不显示页码,从第二页开始显示页码,该如何操作呢?Word怎么设置首页不显示页码――工具/原料word2007Word怎么设置首页不显示页码――方法/步骤Word怎

被友情伤害的伤感说说 是我伤害了友情

  是我伤害了友情  友情,凡是拥有的人都会觉得是一个很温暖的名词,能够和自己的好朋友说说笑笑打打闹闹,真是一件十分开心的事情。  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欢乐,还有忧愁和悲伤,但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那种触动心灵的感动。  上

女人生活中最脏的6个坏习惯

   1、用清水洗澡  每天晚上睡觉前来一个温水浴(35℃-45℃),能使全身的肌肉、关节松弛,血液循环加快,帮助你安然入睡。调查显示,近1/3的妇女不是每天洗澡都打浴液,而是用水冲冲而已。专家指出,洗澡打不打浴液,最好根据你的出汗情

声明:《周涛诗歌朗诵 周涛: 隐士陈抟及其诗歌研究》为网友剪刀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