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缭是兵家的主要代表,相传是鬼谷子的得意门生,懂得变法的道理,精通兵法。尉缭原本是魏国人,后来到秦国游说,得到嬴政的重用,被授予国尉的官职,得到了极高的待遇,不过在这之前,尉缭还因为嬴政的形象拒绝辅佐他。
尉缭怎么读
尉缭是战国时期兵家的代表,出生在魏国的大梁,原姓不详,也有人说姓魏,名缭。尉缭后来游历到秦国,提出的用兵理论受到秦王嬴政的推崇,被封为国尉,所以改名为尉缭。
尉缭画像
尉缭的姓的读音一直存有疑问。“尉”有两种读音,分别为[yù]、[wèi],读[yù]的时候,组成“尉迟”是复姓,“尉犁”是新疆的一个地名;读[wèi]时,有四种意思,一是表示军衔等级,如少尉,二是古代的官名,如卫尉,三是河南的地名“尉氏”,四是姓。
针对尉缭怎么读的问题,《广韵》中有讲到,尉姓读[yù],以尉缭子为例子,估计是受到了复姓尉迟的影响,可能是由其简化而来的姓。但是根据尉缭姓源于官名,可以认为尉缭的“尉”与国尉的“尉”读音是一样的,即读[wèi]。本来古代以官名为姓就很正常的,据说春秋时期有个人担任郑国的尉正,后来的尉姓是根据他的官名而来的。
尉缭对秦始皇的形象描述
尉缭不仅精通军事理论,还很会占卜看相。尉缭刚到秦国时,跟蒙恬见过,曾经在他的府中诸国一段时间。蒙恬请他写兵书,遭到拒绝,差点走了,好不容易下劝他留了下来。
秦王重用尉缭
尉缭早在被嬴政器重之前就给他看过相,他是这样描述秦始皇的形象的:秦王鼻子高,眼睛细长,胸骨像鸟兽一样突出,说话的声音跟豺狼一样,刻薄寡情,有一颗像虎狼般残暴凶狠的心。
尉缭觉得他这个人面相生硬,需要别人的时候就对对方很好,看起来谦虚的样子,只要有人触怒了他,就会对对方特别残忍,同样地,对敌人也不会有恻隐之心,绝对是心狠手辣的人。面对这样的君王,尉缭认定他少了一份体恤百姓的仁爱之心,不值得自己为他卖命。
尉缭早在蒙恬府上借住时,就拒绝过蒙恬请他写兵书的请求,还差点走了,后来秦王向他讨教了好几次都遭到回绝,还几度逃跑过。秦王很生气,想要杀了他,被李斯劝住。李斯把尉缭找回来,成功劝说他辅佐秦王。
尉缭是战国比较重要的军事家,在用兵战略上帮助了秦国的统一,留下的《尉缭子》是古代兵家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尉缭作为一个魏国人,后来到秦国做官,也是经过了一番考虑的,曾经以秦王的面相窥探他为人过于狡诈残暴,还一度拒绝为秦王做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