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ONTHECPC'SHISTORYANDBUILDING党史与党建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群众路线研究:
*一个文献综述
ResearchontheMassLinesincethe18thCongressoftheCCP:
AReviewoftheLiterature
祝猛昌
内容提要党的十八大以来,群众路线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围绕群众路线的时代内涵、特征和哲学基础,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贯彻和落实群众路线的路径等方面而展开。群众路线研究应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群众路线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网络群众路线的研究和世界各国政党联系群众的历史和经验的研究,转换研究视角。
关键词群众路线教育党群关系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0081
ZhuMengchang
Abstract:Sincethe18thcongressoftheCCP,themasslinehasbecomeahotacademicresearchissueandproducedfruitfulresults,whichmainlyaroundthecontemporaryconnotation,features,philosophicalbasisofthemassline,thenecessityandhistoricalsignificancetoimplementthemassline,andthepathtoimplementthemasslineetc.MasslinestudiesshouldfurtherdeepenMarxistclassicalwriters’theoryandpracticeofthemassline,thenetworkmasslineandotherparties’experienceofthemassesworkallovertheworldshouldalsobepaidattentionto,whichisgoodtoconversetheresearchperspective.
Keywords:themasslineofeducationalpractice,relationshipbetweenthepartyandthemass,educationalpracticeactivityofmassline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党的群
众路线历来是学术界研究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
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013年,围绕保
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
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的群众路线由此成为
党的建设的热点问题。深化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研究,既要看到其取得的
巨大成就,同时也应该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这对于进一步推动党的群
众路线理论的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研究文献来看,学者们对群众路线及相关问题研究的成果大致
可分为三类:一是专著类。党的十八大以来出版了一大批专著。杨军著
的《群众监督与反腐倡廉机制创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年)、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课题组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密切党同人民
*该标题为《重庆社会科学》编辑部改定标题,作者原标题为《十八大以来党的群
众路线问题研究综述》。
2014年第5期总第234期
全球视野中国个性重庆社会科学CHONGQINGSOCIALSCIENCES101
党史与党建研究RESEARCHONTHECPC'SHISTORYANDBUILDING群众联系问题研究》(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年)、罗平汉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思想史》(人民出版社,2013年)、俞思念等著《论党的群众路线》(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韩福国著《开放式党建:协商民主与群众路线的融合》(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赵雪峰著《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高祖林著《群众工作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祝灵君等著《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艺术与方法创新》(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年)等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二是学位论文类。从中国期刊网来看,以“群众”为检索词进行检索,论文题目中有“群众”且和群众路线相关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有31篇,其中博士论文1篇。三是期刊论文类。从中国期刊网来看,论文的题名中有“群众”的论文达7000多篇,当然这其中相当部分是文件、决议或讲话性质的报告。由此可见,群众路线及相关问题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的热点问题。
一、群众路线基本问题的研究概况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方法,也是党的优良传统,“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
(一)群众路线的时代内涵、特征和哲学基础学者们普遍认为,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如全家悦认为,“为民务实清廉”是群众路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赋予的基本要求。为民是根本目标,务实是实现途径,清廉是关键保障,三者相互联系、有机结合,构成了我们党群众路线的时代内涵。[1]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其根本性的前提是要对群众工作的对象“群众”等概念有清楚的认识。许耀桐梳理了“群众”内涵的历史演变,区分了群众与人民、群众与公民、群众与阶级、群众与党团等范畴之间的关系,认为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国社会中“群众”内涵和对象发生了变化:一是群众与阶级的关联逐渐淡化、松散,而与阶层的连接变得更为密切、重要;二是信息时代对社会群体带来了影响。[3]李亮等人分析了民主与群众路线的共性和差异,认为民主与群众路线有极大的关联性,但也有着很大的差别,要充分发挥两者之间的互补性关系。[4]对这些概念的厘定和梳理对于贯彻和落实群众路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于党的群众路线的特征,梅少粉认为,群众路线是一种价值观、方法论和工作路径,这三者构成了群众路线的特征。[5]闫志民分析了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所处的具体的环境条件(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的巨大变化)、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物为本的问题,是执政为民还是以权谋私的问题,是联系群众还是官僚主义的问题,是艰苦奋斗还是享乐主义的问题)、采用的路径方法(提高党员干部对群众路线的认识和制度化建设)的新的特点,这成为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鲜明时代特征。[6]群众路线的形成是与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相连的。对于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梅荣政认为,共产党人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树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同时共产党人又了解生产物质生活的实践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群众是使用实践力量的人,具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共产党人坚持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落脚点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尊重和热爱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和服务于人民。[7]贾绘泽认为,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不断丰富,它不仅是党的最大的政治优势和最重要的软实力,也是实现中国共产党
的根本宗旨和价值理念的机理;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民主政治参与的重要形态,还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
泛性的意蕴。[2]张晓东认为,人民主体论在理论形态上主要包括群众史观和群众路线,它是历史观、价值观与认识论的统一,因而也是立场、观点与方法的统一。人民主体论是马克思主义贯穿始终的思想“红线”,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根本立场。人民主体论的群众史观和群众同时,人民群众范畴的扩大,使党的群众路线有了更广102重庆社会科学CHONGQINGSOCIALSCIENCES2014年第5期总第234期全球视野中国个性
RESEARCHONTHECPC'SHISTORYANDBUILDING党史与党建研究
路线,统一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群众的主
体性实践。[8]第五,贯彻和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亓静认为,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推进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根本方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
展需要从根本上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
去”的方法。[15](二)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必要性与历史意义学术界普遍认为,贯彻和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工作的重大课题,具有时代的紧迫性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贯彻和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是由党的
性质和宗旨决定的。郭文亮认为,一党长期执政
条件下需要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这
是党的宗旨的根本体现,是党担负的历史使命
的内在要求,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必然要
求。[9]王珊等人认为,群众路线与实现“中国梦”紧密相连、一脉相承,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磅礴力量。[16](三)贯彻和落实群众路线的路径贯彻和落实群众路线的路径是党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关
于贯彻和落实群众路线的路径可以概括为以
下方面。
第一,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群众路线的
理念。对于群众路线思想观念的转变学术界达
成了共识。如郭文亮认为,一党长期执政条件下
不仅能够甚至能更好地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