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有母如此 当官怎会贪腐?!
眼下,反贪行动势头正猛,老虎苍蝇一起打,大小贪官锒铛入狱者不可胜数。处理结果,除“没收全部非法所得”外,判死刑者有之,判无期者有之,判十年八年者比比皆是,连降五级、七级由副部、正厅改当科员还算是轻的。所有的贪官事到临头,身败名裂甚至家破人亡,皆悔之晚矣!旁人叹息,几十年的拼搏煎熬、临深履薄,前功尽弃,到最后两手空空见阎王,岂不冤枉? 今天无意间看到《古代家书选》一书。其中,有一封明朝“李际阳母”写给在外做官的儿子的信,全文如下: 行后不见一信,某多疑人也,这番我心甚挂牵,不比往时。昨闻人云:尔不好钱,只是以身借人,似乎不得时人欣羡。我心窃喜,但恐非尔所及也。从古圣贤,哪个不以身借人?尧舜以身借洪荒者也;死呼渡河如宗泽,死守睢阳如巡、远,以身借宗社者也;荆轲、聂政,以身借受恩者也;孔孟,以身借万古长夜者也;释迦,以身借万世作慈航者也。从古圣贤,皆是以身借人,子果有是,更当勉力多为,无前进后退。只要认得理真,力所可为,虽天下非之而不顾;即害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切莫因人言而终止也。是嘱,是嘱!大都世态炎凉,而宦途人多疑忌,议论间,常要小心打点,未可如居乡率心与宦途人应对也。莫视应对为末节,要知洒扫应对,便可精义入神。试味足以兴,足以容,皆是小心中做出事业。从古圣贤,没有一个不仔细小心。只有子路率尔而对,夫子哂之。须慎哉!须慎哉! 显然,这是一个知书达理,学养渊博,心胸广阔,远见卓识的母亲。她听人说儿子在外做官不爱钱,不为自己作打算,只知道“以身借人”,旁人不以为然,她却“我心窃喜”,还担心儿子“借”得不够。她认定“以身借人”是从古圣贤通共的“标识”,列举了尧舜、宗泽、张巡、许远、荆轲、聂政、孔孟、释迦这样的古之圣贤,都有“以身借人”的人生理念而躬行践履。为的是,鼓励儿子当官以苍生社稷为重,多为他人谋福利做好事,不贪图金钱和个人享乐,廉洁奉公,见贤思齐焉。 尤其令人感佩的是,他要求儿子“只要认得理真,力所可为,虽天下非之而不顾;即害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切莫因人言而终止也。”为真理奋不顾身的浩然正气溢于言表,有这样的母亲,拿圣贤大德做儿子的人生楷模,切莫在官场流俗从恶,沆瀣一气,他儿子怎么会做贪官? 最后,她告诫儿子,官场险恶,世态炎凉,小心应对为妙:“皆是小心中做出事业。从古圣贤,没有一个不仔细小心。只有子路率尔而对,夫子哂之。须慎哉!须慎哉!”是个人,但凡有点良知,有点孝心,怎会不听母亲的话?天底下哪有母亲会害自己的儿子? 写到这里,我想到一事:苏轼小时候读完《后汉书·范滂传》时问母亲:“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苏轼的母亲慨然而答:“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可见,世间先有苏轼这样的母亲,才有这样的苏轼。 今天,世道不净,孝道不存,师道沉沦,没有信仰,物欲横流。古人说“一代无好妻,十代无好子”,像李际阳、苏轼的母亲这样的伟大女性,在中国已经不多见了!
